科研产出
华北夏谷水肥优化管理综合评价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水肥优化管理的评价方法难以兼顾产量、经济效益、养分效率、灌溉产出等多项目标,为优化谷子种植水肥管理方案,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在成熟期取样,测定谷子形态、生物量、产量、养分含量,分析养分收获指数、肥料偏生产力、灌溉产出和经济效益,运用变异系数法和模糊隶属函数法分别确定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综合评价谷子水肥优化管理。结果表明,在灌溉、氮、磷和钾肥等4个因素中,对产量影响程度排序为:灌溉>氮肥>钾肥,磷肥产量无显著影响。每生产100 kg籽粒产量,平均吸收1.90 kg氮、0.31 kg磷、0.55 kg钾。氮、磷、钾肥和灌溉具有协同效应:灌溉对谷子植株养分分配与累积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氮、磷和钾肥协同影响谷子植株养分分配与累积,氮和钾肥对水分利用率也有显著影响。谷子水肥管理优化需以目标为导向,当以环境友好、资源高效、投入低廉为主要目标时,采纳SF1组合为宜,即水150 t·hm-2·次-1,灌溉4次,氮肥150kg·hm-2,磷肥75 kg·hm-2,钾肥75 kg·hm-2,当以高产、高经济效益兼顾某单一资源高效利用为主要目标时,采纳SF9组合为宜,即水450 t·hm-2·次-1,灌溉4次,氮肥300 kg·hm-2,磷肥150 kg·hm-2,钾肥75 kg·hm-2。研究对谷子高效生产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粮食种植农户节肥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河北省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
《农业工程 》 2023
摘要:为降低河北省的化肥施用量并提升化肥利用效率,对河北省粮食典型生产区域黑龙港地区农户 400户的施肥行为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节肥意愿及影响因素.通过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个人特征、生产特征、对化肥的认知特征和环境特征 4类 15个指标对农户节肥意愿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施肥量与说明书对比、接受培训、了解小麦玉米需肥量和政府增加补贴对农户节肥意愿有正向影响;小麦、玉米价格上涨对农户节肥意愿有负向影响.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建设、建立完整的农户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完整的农户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对农户施肥技术的培训、完善政府对农户节肥的补贴制度及加大对假冒伪劣化肥的打击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化肥施用量 节肥意愿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回归分析


行距和密度对冀南棉区机采棉株型塑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行距和密度对机采棉株型塑造、高产和优质群体结构的影响,明确适合冀南棉区机采棉株行距配置的方法.[方法]以'冀棉 803'为试验材料,研究 4 种行距(L1:66 cm、L2:76 cm、L3:86 cm和L4:96 cm)和 3 种密度(D1:45 000株·hm-2、D2:75 000 株·hm-2和D3:105 000 株·hm-2)对棉花株型塑造、群体冠层结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行距处理相比,L1 处理的株型特点为果枝长度较长,果枝夹角较小;L2 和L3 处理的株型特点为果枝长度较短;L4 处理的株型特点为株高较低,果枝数较少.不同密度处理中,与D1 相比,D2 和D3 处理株高、果枝始节高度增加,果枝长度、果枝节数和吐絮率降低,棉花株型更紧凑.在棉花花铃期,与L2 处理相比,L3 和L4 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显著降低 5.74%和25.36%,透光率分别显著增加 50.00%和 125.00%;与D1 处理相比,D2 和D3 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 7.87%和 28.28%,透光率分别降低 25.00%和 50.00%,叶倾角分别降低 8.68%和 13.35%,均达到显著水平.与该区域机采棉常规栽培模式L2D2 相比,L1D2、L1D3 和L2D3 的冠层结构没有显著差异,L3D3 的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透光率显著降低.随着行距的增加,棉花单株铃数、总铃数和产量随之降低,铃重呈增加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棉花单株铃数降低,总铃数和产量增加.与L2D2 相比,L1D2、L1D3 和L3D3 的产量分别增加 8.70%、7.97%和 4.38%,但差异不显著.L2 处理的棉纤维长度比L1 和L4处理显著增加 3.67%和 4.40%;L4 处理的棉纤维整齐度比L1 和L2 处理显著降低 2.15%和 2.11%.与L2D2 相比,L1D1、L1D2、L4D2 和L4D3 的棉纤维长度显著降低,L4D1 的棉纤维整齐度显著降低,L4D2 的棉纤维马克隆值显著增加.[结论]冀南棉区机采棉兼顾株型和产量的株行距配置 3 个适宜组合为行距 76 cm、密度 75 000 株·hm-2,行距 66 cm、密度 105 000株·hm-2和行距 86 cm、密度 105 000 株·hm-2.


河北沧州地区优良高产抗病苜蓿品种的筛选
《草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在河北沧州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抗病品种,分别于2018、2019和2020年9月调查32个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病害发病率,并测定草产量,评价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分析苜蓿产量和病害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沧州地区主要发生5种苜蓿病害,分别是苜蓿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Phoma medicaginis)、苜蓿炭疽病(Colletotrichum truncatum)、苜蓿尾孢叶斑病(Cercospora medicaginis)、苜蓿锈病(Uromyces striatus)和苜蓿褐斑病(Pseudopeziza medicaginis),前3种病害的发病率较高,最高可达73.22%、86.67%和91.67%;所有品种对田间调查到的病害均具有一定的抗性,其中,‘敖汉苜蓿’、‘中苜3号’和‘陇东苜蓿’对上述5种病害均表现为高抗。32个苜蓿品种草产量为1.28~4.53 t·hm-2,‘新牧4号’最高,‘陇东苜蓿’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的发病率与‘皇冠’和‘骑士T’的草产量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显著负相关(P<0.05);苜蓿褐斑病的发病率与‘甘农4号’和‘新牧4号’的草产量在2018年和2019年显著负相关;苜蓿炭疽病的发病率与‘冲击波’的草产量在2018年和2019年显著负相关,在2020年极显著负相关;苜蓿尾孢叶斑病的发病率与‘中苜1号’和‘甘农4号’的草产量在2020年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表明,‘敖汉苜蓿’、‘中苜3号’、‘皇冠’、‘新牧4号’和‘甘农4号’较好,推荐在当地种植。
关键词: 苜蓿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 苜蓿炭疽病 苜蓿尾孢叶斑病 苜蓿锈病 苜蓿褐斑病 抗病性 草产量


饲用小黑麦青贮替代燕麦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与建立饲用小黑麦在奶牛饲粮中的利用技术,探究小黑麦青贮替代饲粮中的燕麦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选取乳熟期收获的饲用小黑麦(冀饲3号)制作干草和青贮,利用湿化学法检测小黑麦干草、小黑麦青贮和燕麦干草的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比较其营养品质特点。选取泌乳中期中国荷斯坦奶牛4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对照组奶牛饲喂全混合饲粮(TMR),试验1、2组奶牛分别使用等干物质含量的饲用小黑麦青贮替代TMR中的50%和100%燕麦干草。试验期共63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试验期间,每天记录奶牛产奶量,每周采集牛奶样品,测定乳品质指标,并根据饲料成本和产奶量计算奶牛经济效益。【结果】(1)饲用小黑麦青贮的奶牛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小黑麦干草与燕麦干草(P<0.05),青贮发酵指标均符合优质青贮标准;(2)试验2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2组奶牛4%乳脂校正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奶牛产奶量和饲料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1、2组奶牛乳脂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奶牛乳脂率和乳蛋白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试验2组饲料成本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试验1组奶牛乳收入高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奶牛净增收益分别提高了2.90和1.93元/(头·d)。【结论】使用饲用小黑麦青贮替代燕麦干草能够提高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及经济效益。因此,小黑麦青贮可作为奶牛饲粮中替代燕麦干草的优质粗饲料,替代比例为50%时效果最佳。


拉萨长期不同施肥青稞田土壤固氮菌分离鉴定
《麦类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找拉萨青稞田自生固氮菌,丰富当地固氮菌资源,以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环境负效应,本研究从6种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定位试验的青稞田土壤中进行固氮菌的分离、纯化,观察其菌落形态特征并测定各菌株的固氮酶活性,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了各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显示,通过分离和纯化,共得到自生固氮菌50株,其中13株菌具有高效固氮酶活性,分别属于假食酸菌属(Pseudacidovorax)、芽孢杆菌属(Bacillus)、红球菌属(Rhodococcus)、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施用化肥会减少土壤中高效固氮菌种类,不施化肥或施用有机肥能丰富土壤中高效固氮菌种类。


玉米根腐病菌麦根腐平脐蠕孢的LAMP检测方法
《华北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麦根腐平脐蠕孢是玉米根腐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旨为建立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的麦根腐平脐蠕孢快速检测方法。首先,根据麦根腐平脐蠕孢参与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的Brn1基因部分序列设计了一套LAMP检测引物;然后,针对该引物组筛选了其最佳反应温度,检测了LAMP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以人工接种麦根腐平脐蠕孢的玉米根腐病病株为样本评价了LAMP检测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引物组在61~68℃条件下均能实现对靶标基因的扩增,其中以66℃为最佳反应温度;在特异性检测中,引物组能从10种分离自玉米根腐病样本的主要病原真菌DNA中特异性地检测出麦根腐平脐蠕孢;在灵敏度检测中,对携带靶基因Brn1的质粒DNA最低检测限是10 copies/μL,在此检测限浓度下,25 min左右即可实现扩增;在对玉米根腐病样本检测中,在1 pg/μL的玉米根组织DNA中即可检测出麦根腐平脐蠕孢。建立的麦根腐平脐蠕孢LAMP检测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
关键词: 玉米根腐病 麦根腐平脐蠕孢 Brn1基因 环介导等温扩增 检测方法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村电商经济的有效路径
《中国电子商务 》 2023
摘要:在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电商经济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从农村电商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商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包括政府政策协同不足、环境制度亟待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单一、缺乏品牌竞争力、难以突破思想桎梏、专业人才匮乏限制等,然后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旨在实现农村电商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河北省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长江蔬菜 》 2023
摘要:河北辣椒生产历史悠久,品种特色突出,菜用鲜食辣椒与加工红椒全省种植面积 2.73 万hm2,年产值 72 亿元,国内外市场声誉好,发展潜力大.总结了河北省辣椒产业基本情况,针对辣椒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键技术创新,包括示范应用高端精品品种、研发土壤修复技术、提升机械化水平等,特别是创新应用小麦—辣椒套作高效种植模式及销售模式,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为推动河北省辣椒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