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734条记录
玉米自交系心叶期对亚洲玉米螟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初报

植物保护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抗螟性亲本所组配的F_1代在玉米心叶期,对亚洲玉米螟 Ostrinis furnacalis(Guenée)抗性研究表明,玉米抗螟牲为数量遗传,亲本抗性在杂种后代中具有累加效应,杂种的抗性与双亲平均抗性呈高度正相关。中等以上抗性亲本组配的 F_1代为抗螟型。而以中抗系组配杂种时,不论父本或母本,只要一个亲本为感螟系,则 F_1代均为感螟型。不同水平抗性亲本组配的正反交组合 F_1代差异极显著。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玉米自交系 心叶期 抗性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杂种龙杂茄二号选育报告

北方园艺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茄子是黑龙江省主要夏菜之一,栽培面积约占夏菜的20%,为夏菜栽培而积的首位。在茄果类蔬菜中,上市早,供应期长达90多天,是广大人民喜食的蔬菜,对夏菜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小麦克旱13

作物杂志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克旱13是以克76-751为母本,70-9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春小麦新品种。1992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克旱13为中晚熟品种,生育日数95天左右。株高95~100厘米。千粒重38.5克,容量791克/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合丰32号

农业科技通讯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合丰32号系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1979年以合交77-628为母本、维尔金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F_1代又以合交77-628回交,经多代连续选择育成。1992年2月经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研究现状

植物保护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是世界性病害,在各主要大豆生产国都有报道。我国在1921年就有对此病的记载。目前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福建、四川、云南、广西等都有发生。以黑龙江省最普遍,损失严重。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大豆杂交结实率的新技术

大豆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在大豆杂交育种工作中,国内外采用较普遍的方法是人工去雄授粉。由于大豆花很小,一般花长只有6~7mm。因此,进行人工去雄授粉是一项很繁难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每年在大豆开花季节,育种机关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杂交工作,得到的杂交种子数却很少。据苏联农学博士阿柯洛夫(1980,1981),科洛特(1980),涅恰耶夫(1982)等的研究表明,杂交授粉后的花用邻近活叶片包扎的杂交结实率一般在25~30%。我们多年来也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生物工程研究进展

植物学通报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概述了大豆的细胞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以及遗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1.细胞、组织培养尹光初等通过花药培养诱导出完整的花粉植株,并对离体花药的雄核发育进行了研究,认为大豆花粉植株的诱导频率受遗传型、发育状况、培养基、培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低温预处理(3—5℃)5天左右有助于花粉的启动。值得注意的是大豆离体花药的愈伤组织大都起源于体细胞。用 PFP(对氟苯丙氨酸)或活性碳能抑制这些愈伤组织的产生,但几乎也抑制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种子异柠檬酸脱氢酶谱鉴别大豆杂种的探讨

中国油料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在大豆育种工作中,鉴别杂交后代的真伪对于提高育种工作效率有实际意义。在大豆各种组织中存在着许多种类的同工酶,并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本文应用平板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大豆种子异柠檬酸脱氢酶,比较亲本和杂种后代种子酶谱的异同,以鉴定真伪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K、Ven型小麦新型不育系在黑龙江的开发利用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1988~1991连续四年在黑龙江省对小麦K、Ven型不育系的回交转育,打破了黑龙江省春麦区只有“T”型胞质不育的局面.实现了新“三系”配套,开拓了小麦杂种优势“多胞质”利用的前景;经测恢表明:黑龙江春麦对新型不育系一般都有恢复能力,但品种间有差异,初测恢复度变化在52%~93%之间。说明K、Ven型新不育系具有恢复源广的特点。新“三系”的配套、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T型胞质不育系 Ven型胞质不育系 K型胞质不育系 保持系 恢复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胶状蛋白在糕点中的应用

大豆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大豆胶状蛋白含有铁、磷、钾等元素和食物纤维,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大豆胶状蛋白的制法:首先将选好的大豆进行脱皮,然后用NaHCO_3水溶液浸泡8~14小时左右,用热处理进行脱腥,使脂肪氧化酶和胰蛋白酶抑制素迅速钝化、失活,然后进行浆渣分离,经微料化处理,均质,即成胶状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