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抗菌谱研究
《北方园艺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及枇杷根腐病病菌Pestalotiopsis sp.、康乃馨根腐病菌Fusariumsp.、仙客来根腐病菌Fusariumsp.、万寿菊叶斑病病菌Alternariasp.、辣椒黑斑病病菌Alternariasp.、辣椒黄萎病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6种供试病原真菌为试材,采用对峙培养法,将P3.9菌株与各病原菌进行对峙培养,测定其对各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3.9菌株对6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80.6%、67.6%、73.1%、77.5%、82.0%和82.7%,抑制率均在60%以上,说明P3.9菌株抗菌谱广泛,表现出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为有效可持续防控上述各病害提供参考依据及生防菌种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棕转录组SSR标记开发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NCBI网站下载40 728条油棕EST,结合文献报道的油棕果肉转录组序列信息,通过聚类拼接和处理,得到全长为32 637.947 kb的无冗余序列20 054条。在这些序列中共检索出4 538个SSR,检出率为22.6%。其中以单核苷酸重复基序为主导类型,出现频率为51.2%,二核苷酸、三核苷酸重复基序的出现频率分别为20.4%和17.9%。随机挑选了400对SSR引物进行PCR多态性检测,获得29对PCR多态性引物,并随机选取11对引物进行验证,在4种不同来源的油棕样本中表现出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NCBI数据库的油棕EST-SSR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NCBI网站上释放的41 977条油棕EST序列,从中挖掘SSR位点3 946个,根据27个SSR位点的侧翼序列设计引物,并对18份油棕DNA样品进行扩增,扩增结果显示10个标记具有多态性。根据这些标记信息,对这18份油棕资源进行主成分分析,18份油棕资源被分成两个遗传群体,一个为文昌高隆湾和文昌椰子研究所的油棕资源,另一个群体为10份引自马来西亚的油棕资源。这些研究显示,开发的标记可用于油棕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估、遗传结构评估,并可用于油棕遗传图谱的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植物新资料(Ⅲ)
《西北植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道了海南植物区系新记录4种,分别为兜唇带叶兰[Taeniophyllum pusillum(Willd.)Seidenf.&Ormerod]、灰背清风藤(Sabia discolor Dunn)、长脉清风藤(S.nervosa Chun ex Y.F.Wu)及茴香砂仁[Etlingera yunnanensis(T.L.Wu&S.J.Chen)R.M.Smit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木香查尔酮合成酶基因(AsCHS1)启动子克隆及激素应答元件功能的初步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染色体步移法克隆了白木香查尔酮合成酶基因(As CHS1)ATG上游1 082 bp的启动子序列,该启动子序列中AT含量高达69.03%,符合真核生物启动子的序列特征。通过启动子预测软件分析可知,该序列的转录起始位点位于翻译起始位点-65 bp处,并且其上游-25~30 bp区域存在TATA-box等典型的真核生物启动子核心元件,同时含有一些顺式作用元件如赤霉素应答元件GARE-motif、茉莉酸甲酯应答元件CGTCA-motif、水杨酸应答元件TCA-element等激素调控元件,光应答元件BoxⅠ、G-Box、ACE,厌氧诱导元件ARE等。通过构建p C-1 082pro As CHS1植物表达载体,借助农杆菌将重组载体转化到烟草叶片中。蛋白定量结果表明,该序列可以驱动GUS的表达,具有启动子活性;脱落酸显著增强该启动子的活性,乙烯则显著抑制该启动子的活性。
关键词: 白木香 查尔酮合酶 启动子 染色体步移 瞬时表达 GU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戊唑醇在香蕉不同组织中的残留动态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戊唑醇在香蕉不同组织中的残留动态,为戊唑醇在香蕉上及其废弃物的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戊唑醇水乳剂以整株(包括叶片和果穗)喷雾和叶面喷雾(果穗套袋)两种施药方式在香蕉植株上施用,利用高效液相法检测施药后不同时间内戊唑醇在果实、叶片、叶柄和假茎中的残留量,一级动力学方程式计算其半衰期,比较分析戊唑醇在不同组织内的消解动态规律。【结果】戊唑醇在香蕉不同组织内的初始着药量0~0.945mg/kg。叶面施药方式下戊唑醇在叶片中的半衰期为7.7d、叶柄为0.9d、假茎为1.5d,未在果实内检出戊唑醇;整株施药方式下戊唑醇在果实中的半衰期为27.0d。【结论】戊唑醇在果实内的降解速度明显慢于其他组织,施药时避开果实叶面施用可有效避免其在果实中残留;施药后28d时香蕉各组织中的戊唑醇含量均低于其在香蕉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可安全回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60-2011年华南地区界限温度10~oC积温时空变化分析
《地理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5省区104个及周边39个资料序列较长的气象站点1960-2011年逐日平均气温实测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累计距平法,以及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积温空间模拟方法,分析了1960-2011年华南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10oC期间积温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上看,1960年以来,研究区日平均气温稳定≥10oC期间积温呈现增加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7.54oC/10a。小于6000oC所占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有逐年减少的规律;大于6000oC小于8000oC所占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在1960-1969年、1970-1979年呈减少趋势,在1990-1999年、2000-2011年呈增加趋势;大于8000oC所占区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呈明显增加的趋势。(2)从空间尺度上来看,研究区日平均气温稳定≥10oC期间积温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并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少。其空间分布以大于5000oC小于8000oC所占区域的面积最大;其次是大于4000oC小于5000oC所占区域的面积;小于4000oC、大于8000oC所占区域的面积最小。研究区99%的站点日平均气温稳定≥10oC期间积温气候倾向率大于零,表明研究区日平均气温稳定≥10oC期间积温总体增加趋势明显,增加趋势最明显的区域分布在云南中部、广东南部和海南岛等地区。(3)对比时段I(1960-1989年)和时段II(1980-2011年)的气候带分布变化情况,边缘热带和南、中亚热带区域逐渐扩大,北亚热带和温带区域呈减小的趋势,气候带的分布在气候变暖形势下呈现出整体向高海拔扩张和向高纬度北移的趋势。(4)积温的增加对热量要求较高的热带作物生产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种植界限向北、向高海拔扩展,该地区适宜种植热带作物的区域有所增加。
关键词: 积温 时空变化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空间模拟 华南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贮藏椰肉品质变化及腐败菌分离与鉴定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考察低温贮藏条件下椰肉的品质变化规律,并对椰肉优势腐败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为研究特定腐败菌的致腐原理,解决新鲜椰肉贮运难、易腐败等难题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低温贮藏条件下,椰肉的菌落总数、pH值、酸价、过氧化值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硬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利用划线培养的方法,根据菌落形态特征,从腐败椰肉中分离得到3株腐败细菌和2株酵母菌,分别通过16S rRNA、ITS序列进行分类研究,确定L1、L2、L3分别为肠杆菌科的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L4、L5分别为毕赤酵母(Pichia sp.)、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资源的表型和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表型和AFLP标记,对怒江干热河谷57份杧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8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的种质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6.98%~61.50%,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3.975,其中单果重变异较大。AFLP分析结果显示:57份种质共产生109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032条,多态性比率为94.0%,相似系数在0.55~0.82之间。AFLP聚类分析结果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种质间具有复杂的遗传关系,且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表型性状聚类和AFLP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的结果相对一致,均能较准确地将优势类群聚在一起,且表明57份杧果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蜜果皮不同萃取部位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菠萝蜜果皮石油醚、乙酸乙酯、水三个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通过DPPH、ABTS、FRAP三种方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考察了各个部位中多酚、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菠萝蜜果皮乙酸乙酯部多酚和黄酮的含量最高,分别为1.346、1.102mg/g,而水部含量最低,分别为0.593、0.029mg/g。不同部位中抗氧化活性大小顺序为乙酸乙酯部(EA)>石油醚部(PE)>水部(W),其中乙酸乙酯部对DPPH自由基抑制率最高可达到94%,对ABTS+自由基抑制率可达99.1%,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可达952.6μmol/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