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DNA条形码技术在真菌上的研究与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DNA条形码技术通过标准化的小片段DNA序列对物种进行快速鉴定分析,在动植物和微生物分类鉴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在真菌鉴定研究中相对滞后。综述了DNA条形码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分析了DNA条形码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外植体对橡胶树原生质体分离和再生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寻橡胶树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的较佳途径,本研究以橡胶树热研7-33-97花药和内珠被为起始外植体分别诱导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建立稳定的胚性悬浮细胞系,并分别对其进行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研究,分析比较不同起始外植体来源原生质体的产量、活力及其在看护培养过程中的分裂生长、体胚发生及植株再生情况。结果显示,在含1.5%纤维素酶、0.15%果胶酶和0.5%离析酶的酶液中酶解处理12 h后,花药和内珠被来源的悬浮细胞原生质体产量分别为7.6×106个/m L PCV和12×106个/m L PCV,平均活力分别为75.2%和83.9%;在看护培养基上这两种来源的原生质体均能发生持续分裂,45 d后从5×105个原生质体形成2 mm以上的小愈伤组织数分别为247个和480个;经体胚诱导培养60 d后获得的体胚数分别为56个和18个,最终花药来源原生质体发育的体胚约有4.7%转化成完整植株,而内珠被来源的原生质体没能得到正常的植株。研究结果表明,经花药培养建立的胚性悬浮细胞系是获得具有植株再生能力原生质体的最佳材料,可为进一步优化橡胶树原生质体培养体系及进行橡胶树品种间体细胞杂交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橡胶树 胚性悬浮细胞系 原生质体 体胚发生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Workbench的甘蔗叶粉碎机刀辊模态分析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solidworks进行实体建模,采用ANSYS-Workbench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获得了刀辊的前6阶的固有频率以及各阶的典型振型。研究结果表明:刀辊的1阶模态(301.35Hz)主要表现为刀辊的转动;2阶模态(790.7Hz)、3阶模态(798.9Hz)主要表现为刀辊的弯曲;4阶模态(888.83Hz)、5阶模态(896.32Hz)主要表现为刀辊滚筒部分的径向扩张;6阶模态(943.25Hz)主要表现为刀辊轴向窜动。上述刀辊模态属性可以为刀辊结构振动特性的描述和整机工作性能的优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刀辊 ANSYS-Workbench 模态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捕光叶绿素结合蛋白基因Lhcb2.2的克隆与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技术从橡胶树的叶片中分离到一条852 bp的c DNA,该序列包含一个798 bp的开放读码框(ORF),21 bp的5’UTR和33 bp的3’UTR;ORF预测编码265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8.64 k Da,等电点为5.55,属于叶绿体定位的类囊体膜蛋白;蛋白含有1个保守的叶绿素结合结构域,3个跨膜螺旋和2个C端螺旋,1个三聚化基序,以及多个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结合位点,隶属于LHCB1亚家族;蛋白与蓖麻(Ricinus communis)、葡萄(Vitis vinifera)和棉花(Gossypium hirsutum)中同源蛋白的相似性都在95%以上,显示出高度的保守性,将基因命名为Hb Lhcb2.2。表达分析显示,Hb Lhcb2.2主要在叶片中表达,其表达水平随着叶片的成熟而逐渐增加,而在衰老叶片中则显著下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7个区试甘蔗品种抗旱性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7个区试甘蔗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法进行抗旱处理,测定绿叶率、株高等形态指标以及质膜渗透性、叶绿素相对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模糊隶属函数对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评价7个甘蔗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3个综合主成分可达到甘蔗抗旱性94.943%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将7个参试品种分为3类,其中,ROC22和云蔗06-407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福农39和粤糖55表现为中度抗旱性,ROC16、粤甘26和柳城05-136表现出较弱的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LLME-GC测定水体中的毒死蜱和甲基对硫磷残留
《农药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分散液相微萃取(DLLME)与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GC-FPD)联用技术建立快速测定水体中毒死蜱和甲基对硫磷残留的新方法。[方法]分别考察萃取剂和分散剂种类与体积、萃取时间、离心时间和盐度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确立最佳萃取条件,采用外标法定量,在0.1~1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结果]在最佳萃取条件下,毒死蜱和甲基对硫磷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104.10%、100.62%,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487.07、456.06,变异系数在2.23%~5.33%之间,仪器检出限在15~18 ng/g之间。[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水体中农药残留分析。
关键词: 超声辅助 分散液相微萃取 水体 毒死蜱 甲基对硫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FERONIA类受体激酶基因(HbFER)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受体类激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橡胶树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通过RACE技术和RT-PCR方法,扩增得到橡胶树的一个类受体激酶基因的全长,命名为HbFER。该片段包含1个2 679 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89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番茄、甘蓝和杨树的FER蛋白高度同源,其同源性分别为74.5%、74.7%、73.4%、82.9%。HbFER蛋白除了含有Malectin_like和PTKc结构域外,还含有1个信号肽(含22个氨基酸)和2个跨膜结构域。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HbFER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叶片和花中的表达丰度最高,胶乳中的表达丰度最低,且该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受植物激素水杨酸的诱导。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FERONIA类受体激酶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热带牧草真菌病害调查(Ⅱ)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带牧草病害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在海南调查了10种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共鉴定出了12种真菌性病害,其中国内新记录寄主病害9种,海南省新记录寄主病害3种。为害较重的有灰梨孢[Pyricularia grisea(Cke.)Sacc.]引起的双花草梨孢灰斑病、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引起的雀稗或鼠尾粟弯孢菌叶斑病、球黑孢霉[Nigrospora zimmerman(Sacc.)Mason]引起的热研11号黑籽雀稗叶枯病以及蝴蝶豆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entrosematicola)引起的蝴蝶豆褐斑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