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固体进样涂层石英炉电热蒸发与原子荧光联用快速检测食品中的砷含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9
摘要:目的建立固体进样涂层石英炉电热蒸发原子荧光光谱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砷含量。方法直接使用石英样品舟准确称取粉末试样,通过涂层石英炉电热蒸发器串联原子荧光光谱仪,实现了固体试样直接进样测定食品中的As,无需消解和基体改进剂及其它试剂。结果在一定范围内砷含量与荧光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检出限为0.2μg/kg,定量限为0.7μg/kg,加标回收率为88.3%~97.2%,相对标准偏差为2.12%~4.23%。结论石英炉电热蒸发器性能稳定,样品个体差异对测定无影响,满足仪器微量进样要求,可以准确、快速测定食品中砷的含量,为有效开展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草、茯苓对施氏鲟热应激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中草药对施氏鲟热应激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水温22℃条件下,采用口灌给药的方法研究了甘草和茯苓两种中药单方对1+龄施氏鲟(鱼体平均质量:0.08~0.10 kg)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每组30尾施氏鲟,甘草和茯苓的干质量分别按0.24 g/kg、0.3 g/kg体质量给药剂量进行称取,经熬煮浓缩制成水煎剂后,每日口灌甘草、茯苓水煎剂一次,口灌等量蒸馏水作对照,连续给药21 d。给药结束后,每组取15尾鱼在高温30℃下热刺激2 h后,与22℃给药组同时采样。测定施氏鲟血清、肝脏及红细胞中的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茯苓组肝脏中NOS活性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高温条件下,甘草组红细胞中SOD活性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常温和高温应激后,茯苓组肝脏中SOD活性最高,甘草组血清、肝脏中MDA含量最低。研究表明:甘草组可促进机体对高温热应激做出良好的反应,利于提高鱼体热应激耐受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魁蚶Ets家族9个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病毒感染应答中的表达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Ets蛋白是宿主MAPK信号通路下游的一类可参与调控病毒基因转录复制的重要转录因子.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成功获得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 Ets家族9条基因(分别命名为ETS-1~ETS-9),开放阅读框(ORF)大小分别为1065、1290、1569、912、1344、1404、1521、1968和1191 bp,并分别编码354、429、522、303、447、468、506、655和396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类表明,本研究所获得的基因均属Ets家族.对ETS-1和ETS-3的氨基酸序列和三维结构分析表明,其均含有高度保守的ETS结构域.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通过人工注射牡蛎疱疹病毒(OsHV-1)对魁蚶进行感染,并对病毒拷贝数和Ets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ETS-1和ETS-3只在高温阳性组中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与病毒拷贝数在高温条件下增长趋势呈正相关;ETS-4和ETS-8只在低温阳性组中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但在高温阳性组中ETS-4和ETS-8的相对表达量与病毒拷贝数呈负相关;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从魁蚶Ets基因中筛选出2条Ets基因(ETS-1和ETS-3),在高温条件下(16±2)℃,其可能参与正向调控病毒Os HV-1的复制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魁蚶在夏季因感染牡蛎疱疹病毒(OsHV-1)而导致的大量死亡提供了科学数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源性水产品中兽药残留限量标准现状及对比分析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9
摘要: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动物源性水产品中兽药残留限量(MRL)标准体系,减少水产品贸易技术壁垒,提高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文章对中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EU)、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智利及新西兰等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动物源性水产品中兽药MRL标准现状进行跟踪并与中国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上述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在动物源性水产品中兽药MRL标准在数量、数值及涉及药物种类上均存在差异。其中,EU制定MRL的标准数量最多,为40个;其次为韩国,制定MRL标准为37个;EU制定MRL的标准涉及的兽药种类最多,为40种(其中磺胺类药物作为一种药物计),其次为韩国,制定MRL标准涉及兽药37种;中国禁用兽药种类最多,为57种,其次为EU,禁用药物为30种。文章在对中国动物源性水产品中MRL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水产动物中兽药基础研究力度,为进一步完善限量标准体系和风险评估应对机制等提供建议。[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6):01-17]
关键词: 兽药 残留限量 水产品 标准 动物源性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对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中作用与管理的研究进展
《海洋湖沼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对含氮废物高效处理,在水产养殖水处理中具有独特优势。文章评述了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该技术对水中有害氮素的转化处理机制,探讨了氮转化过程中不同培养条件对生物絮团菌群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生物絮团技术的调控和管理方式。最后,分析了当前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其在水产养殖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中层拖网捕捞参数对CPUE变动的影响
《海洋渔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中国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 48. 1亚区和48. 2亚区内2010—2014年南极磷虾拖网渔船的捕捞数据,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各拖网捕捞参数(因子)对南极磷虾汛期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14年我国南极磷虾作业渔场主要位于南极半岛等岛屿的周边海域,CPUE值月变化明显,2—5月为捕捞高峰期。CPUE最高值为2014年,最低值为2012年,年平均CPUE呈略上升趋势。从月变化来看,除6月外,标准化CPUE均大于名义CPUE;且最大值出现在4月或5月,最小值均出现在10月。GAM分析表明各捕捞参数对CPUE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拖网速度、网口高度、网口水平扩张、拖曳水深、曳纲长度;各因子的偏差解释率分别为22. 8%、14. 5%、12. 7%、6. 0%、1. 6%,所有因子对CPUE的总体偏差解释率为57. 6%。研究认为,我国南极磷虾捕捞作业中最适拖网速度范围2. 6~3. 1 kn;最适网口高度范围22~30 m;最适网口水平扩张范围20~25 m;最适曳纲长度范围100~200 m;最适拖曳水深范围0~40 m。
关键词: 南极磷虾 捕捞因子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广义可加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应激反应和抗氧化状态的影响
《渔业现代化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养殖密度是影响养殖水体水质和鱼类生长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循环水养殖试验和硝酸盐氮急性处理试验,分别研究不同养殖密度(12.5~20.0 kg/m~3)和不同硝酸盐氮质量浓度(1.0、25.0、100.0和150.0 mg/L)对养殖水体水质、红鳍东方鲀生长性能、应激反应和抗氧化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养殖水体的pH、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无显著性影响,但较高密度会导致硝酸盐氮质量浓度显著升高,最高升至24.5 mg/L.在较高养殖密度条件下,红鳍东方鲀的生长性能(终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和抗氧化能力(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较弱,但其脂质过氧化(丙二醛)和应激反应(葡萄糖、乳酸和皮质醇)较强.此外,在硝酸盐氮急性处理试验中,红鳍东方鲀未出现死亡.当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100.0和150.0 mg/L时,红鳍东方鲀抗氧化能力较弱,而应激反应较强.综上,当养殖密度为16.5 kg/m~3时,红鳍东方鲀的生长和抗氧化状态较好,且应激压力较小,这表明在较高密度条件下,养殖水体硝酸盐氮质量浓度的升高不是引起鱼类生长抑制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养殖密度 循环水养殖系统 硝酸盐氮 抗氧化状态 应激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养殖中华绒螯蟹中铅残留现状及健康风险评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9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养殖中华绒螯蟹中重金属铅的残留情况。方法 2017年9~10月在黄河、辽河、长江3个流域附近的养殖池塘采集中华绒螯蟹86仹,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法对样品体内重金属铅的含量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采集的中华绒螯蟹体内重金属铅的含量在ND(未检出)~0.579 mg/kg之间,检出率为69.77%。不同地区分析显示,黄河、辽河、长江3个流域附近养殖中华绒螯蟹体内重金属铅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江苏地区洪泽湖、高邮邵伯湖、固城湖、长荡湖和滆湖、太湖、阳澄湖的中华绒螯蟹体内重金属铅的残留量分别为0.126、0.042、0.162、0.069、0.027、0.043mg/kg。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正常消费水平下,靶标危害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s, THQ)值均未超过1,表明食用中华绒螯蟹铅的健康风险低。结论本次研究为合理食用中华绒螯蟹提供了一定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阳性养殖环境中鳜体内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残留消除规律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9
摘要:建立了QuECHERS结合UPLC-MS/MS快速测定鳜体内孔雀石绿(MG)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方法,该方法在0.1~10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9 8, MG和隐色孔雀石绿(LMG)在鳜肌肉中的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和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 LOQ)分别为0.10和0.30μg/kg.在添加水平分别为0.30、1.50和5.00μg/kg条件下,鳜肌肉中MG和LMG平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6.40±5.34)%~(104.00±1.75)%和(92.40±2.54)%~(107.00±8.42)%,精密度范围分别为1.68%~5.54%和2.75%~7.87%,回收率和精密度均符合残留检测要求.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了阳性养殖环境中鳜体内MG和LMG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阳性养殖环境中[沉积物中MG和LMG残留量为(233.48±17.07)μg/kg和(73.38±5.98)μg/kg],鳜体内MG残留以LMG为主,其残留含量均在10.0μg/kg以下,LMG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消除较慢,10 d时达到最高含量(9.94μg/kg),随后呈波动式下降,直至240 d时未检出.推断若阳性养殖环境中残留MG或LMG则会造成鳜体内LMG长时间残留,易对鳜食用安全性造成隐患.为了保障鳜的食用安全性,建议对鳜养殖环境中MG和LMG残留量进行测定,确保养殖环境中无MG和LMG残留,并适当延长养殖周期.
关键词: QuEChERS UPLC-MS/MS 孔雀石绿 隐色孔雀石绿 鳜 残留消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