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龙园“LY-Ⅲ”型日光节能温室建造技术规程

北方园艺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节能型日光温室是蔬菜生产中大规模采用的一种园艺设施,尤其是在东北地区冬季低温条件下进行蔬菜生产,能达到节能、优质、高效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实践,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探索出适合北纬45°地区的日光温室建造模式。为指导此类型日光温室的建设,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关键词: 龙园LY-Ⅲ温室 建造 技术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田土壤团聚体的空间变异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更好地进行现代化农田管理,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试验基地一旱田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研究区土壤团聚体的空间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该研究区中,>5.00mm、0.50~0.25mm、<0.25mm三个级别团聚体均表现为中等变异;5.00~2.00 mm、2.00~1.00mm、1.00~0.50 mm三个级别团聚体均表现为强变异。土壤MWD在0.20~2.16 mm,平均为0.84mm,表现为中等变异。土壤各级团聚体和土壤MWD统计上服从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变异性。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向日葵主要性状对产量、饱满度的影响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7

摘要:以食用向日葵杂交种龙食葵5号为供试材料,通过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研究株高、茎粗、叶片数、花盘直径、百粒重、百仁重、结实率等主要农艺性状对向日葵产量、饱满度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25日播种、公顷保苗24000株、每公顷施N 70 kg、P_2O_545 kg、K_2O 50 kg能有效的提高食用向日葵的饱满度和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百仁重与籽仁率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02,与籽仁率间接显著正相关的是茎粗和百粒重,与产量性状显著正相关的性状有百粒重、单株成粒数、结实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409、0.869、0.740.提高向日葵产量的主要性状是茎粗、百粒重和结实率,其中百粒重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为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农艺性状 产量 饱满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耳新品种“牡耳2号”的选育研究

中国林副特产 2017

摘要:木耳新品种"牡耳2号"是从黑龙江省牡丹峰自然保护区采集的野生黑木耳子实体,经过系统选育获得。其子实体耳状,小孔出耳表现为单片、无根、色黑、碗状、圆边、褶少。小孔栽培单片耳率比对照"黑29"高21.5%,生产试验产量为每100kg干料产鲜耳94.5kg,较对照品种"黑29"增产5.6%。

关键词: 木耳 系统选育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对水稻产量及氮素流失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了明确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对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和环境效益,研究了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采用缓释肥氮肥减量15%、30%、50%,以及采用普通肥料基肥一体化+追肥的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地表径流氮素浓度、氮素流失量及流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能够实现水稻增产,施用缓释肥减量15%的情况下水稻增产6.27%,减量30%的情况下水稻增产4.04%,采用普通肥料基肥一体化+追肥施肥模式在氮肥减量15%的情况下水稻增产3.87%。采用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水稻地表径流中氮素的浓度,常规施肥方式总氮浓度最高达到13.12mg·L~(-1),采用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的各个处理最高仅为2.38mg·L~(-1)。采用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能够显著降低氮素流失量和流失率。常规施肥方式全生育期总氮流失量达到15.47kg·hm~(-2),流失率为9.38%;采用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的各个处理全生育期总氮流失量平均仅为3.35kg·hm~(-2),流失率为2.85%。采用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能够减少氮肥施用量,增加产量,减少氮素流失。因此,水稻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是一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水稻种植技术。

关键词: 施肥插秧一体化 水稻 产量 氮素流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与叶面湿润期对大豆灰斑病侵染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为了明确环境因子对大豆灰斑病侵染的影响。试验采用大豆品种‘垦丰14’在温室内进行,在第2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孢子悬浮液的喷雾接种。试验设立5个温度处理:15℃、20℃、25℃、30℃、35℃和6个叶面湿润期处理:12 h、24 h、36 h、48 h、60 h、72 h。采取二因素完全随机有重复试验,4次重复。结果表明:在叶面湿润期12 h内,无论温度多少均无病斑出现;说明叶面湿润期12 h不足以维持灰斑病菌的侵染,当在15℃的温度下,灰斑病的病斑只能在48 h的叶面湿润期里测得到病斑直径及数量,说明灰斑病侵染大豆植株的最低温度是15℃,叶面湿润期最少需要48 h才能够使灰斑病侵染。在温度20℃~35℃下,均需要最少24 h的保湿期才能测得病斑直径和数量。在叶面持续湿度72 h下,30℃对病斑的数量和直径影响最大,说明该条件是最适合灰斑病侵染的环境因子。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 温度 叶面持续湿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河地区大豆根潜蝇的防治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了控制根潜蝇的危害,2013-2015年对大豆根潜蝇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行与禾本科作物2a以上的轮作,是防治大豆根潜蝇的最好方法;药剂拌种的防治效果也达70%以上;适期早播,深耕松土,增施农家肥及磷钾肥等也是控制根潜蝇危害的适宜方法。

关键词: 大豆根潜蝇 危害株率 防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整形修剪方式对蓝莓生长的影响

中国林副特产 2017

摘要:以3个栽培蓝莓品种‘伯克利’、‘齐伯瓦’、‘蕙兰’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整形修剪方式对蓝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栽培不埋土越冬宜采用高干整形修剪方式为佳。矮干修剪利于新梢萌发,植株生长势强,生长旺盛。树冠形成期整形修剪采用短截-重剪1/2方式整形方式最佳,结果枝更新修剪以疏除4年生以上老枝条效果为最好。

关键词: 蓝莓 修剪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现代经济信息 2017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家政策与制度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农业在近年获得快速发展,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受到农业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要予以研究解决才能推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前氮后移对寒地不同分蘖性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种业 2017

摘要:以多蘖性品种牡丹江28号和寡蘖性品种龙稻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前氮后移对不同分蘖性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氮后移可有效增加植株单位面积颖花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建议多蘖性品种牡丹江28号基蘖肥与穗粒肥施用比例为7∶3,在保证穗数的基础上,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寡蘖性品种龙稻5号基蘖肥与穗粒肥施用比例为8∶2,生产中在促进分蘖的同时,减少小蘖穗的发生,注重穗粒数和千粒重培养。

关键词: 寒地水稻 前氮后移 分蘖性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