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内参基因对TYR、MITF和ASIP基因在白绒乌骨鸡各组织表达水平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健康白绒乌骨鸡肌肉、肾、肝、肌胃和皮肤为试验素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探讨β-肌动蛋白(beta-actin,ACT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和18S核糖体RNA(18Sribosomal RNA,18SrRNA)3个内参基因的组织表达稳定性及其对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和刺鼠信号蛋白(agouti signaling protein,ASIP)等目的基因在白绒乌骨鸡各组织表达水平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各组织黑色素沉积规律,从中筛选出理想的内参基因。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内参基因GAPDH在白绒乌骨鸡各组织表达稳定性最高,ACTB表达稳定性最低。相对定量和黑色素沉积结果表明,GAPDH作为内参基因时,各组织MITF、TY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黑色素沉积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皮肤>肾>肌胃>肝>肌肉;ASI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黑色素沉积规律正好相反,表现为肌肉>肝>肌胃>肾>皮肤,这与各目的基因对黑色素沉积的调控功能相符,即MITF和TYR基因高表达有利于黑色素沉积,ASIP基因高表达则抑制黑色素沉积。而18SrRNA和ACTB作为内参基因时,各目的基因表达量未表现出上述规律,与其各自对黑色素沉积的调控功能不相吻合,没有达到理想的校正效果。表明GAPDH基因稳定性最好,且能真正体现目的基因对黑色素沉积的表达调控,是校正目的基因在白绒乌骨鸡不同组织中mRNA表达量的最优内参基因。
关键词: 白绒乌骨鸡 内参基因 基因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黑色素沉积


一例猪葡萄球菌皮炎诊治体会
《福建畜牧兽医 》 2015
摘要:患猪以全身渗出性皮炎,渗出物为棕黄色香油状为特征,根据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葡萄球菌引起猪的细菌性猪葡萄球菌皮炎。经体表清洗和注射抗生素治疗,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福建单季稻氮磷钾推荐施肥量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根据289个单季稻氮磷钾肥效试验结果,应用肥料效应函数法研究氮磷钾推荐施肥量,即:(1)不同土壤肥力等级或目标产量的氮磷钾推荐施肥量和比例;(2)土壤碱解氮、Olsen-P和速效钾测定值的对应推荐施肥量计算式。结果表明,单季稻施用氮磷钾化肥的平均增产效果分别为22.6%、15.5%和15.6%,中低产田的肥效高于高产田,山区稻田氮肥肥效与沿海稻田相当,磷肥肥效表现为山区稻田高于沿海稻田,钾肥则反之。推荐施肥量平均为N 160kg·hm~(-2)、P_2O_559kg·hm~(-2)和K_2O 122kg·hm~(-2),三要素比例为1∶0.4∶0.8,但不同土壤肥力等级和生产区域的推荐施肥量有明显差异。建立的测土推荐施肥回归方程式,实现了根据土壤氮磷钾测定结果计算具体地块施肥量的目的。


~(60)CO-γ辐射对大翼豆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为筛选大翼豆新品种突变株,采用不同剂量的~(60) CO-γ射线辐射大翼豆种子。结果表明,各辐射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均抑制大翼豆种子发芽及幼苗的生长,但在0~800gy时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在高剂量1 000、1 200gy时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育苗盘中观测,辐射剂量与幼苗成活率呈现S型曲线趋势,在200、1 000gy时幼苗成活率分别为曲线的最高点,800gy为最低点。
关键词: 60CO-γ射线 辐射 大翼豆 种子发芽 幼苗成活率


一起育雏蛋鸡食盐缺乏症的诊治体会
《福建畜牧兽医 》 2015
摘要:该文介绍一起30日龄育雏蛋鸡发生食盐缺乏症的发病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处理措施,并对该病例的诊治结果谈点个人体会。


响应面法优化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胞内代谢物质超声波提取工艺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为提取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的胞内代谢物质,利用超声波破碎其细胞,对胞内代谢物质进行优化提取。在超声波输出功率、超声时间以及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进行试验设计,响应面优化得到胞内代谢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超声时间为30min时,获得的胞内代谢物质较多,胞内代谢物质得率为11mg·g~(-1);超声波功率为100 W时,所得胞内代谢物质得率最高,为9.33mg·g~(-1);料液比1∶25时所得胞内代谢物质得率最高,为12.22mg·g~(-1)。进一步通过响应面优化发现,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3个因素对胞内代谢物质得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料液比>超声破碎时间>超声功率。最佳超声波提取方法为:超声功率为318.68 W,超声时间为10min,料液比为1∶25,在此条件下提取的胞内代谢物质得率为12.987 8mg·g~(-1)。


添加黑麦草饲粮对鹅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对鹅肉脂肪酸组成影响,揭示牧草摄食量与鹅肉α-亚麻酸(ALA)相对含量之间的关系。选用50羽14日龄长乐灰鹅,分成5个处理,饲养期60d。各处理饲粮中黑麦草干物质比例分别为:0.00%(CK),5.42%,11.92%,19.52%和27.24%。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中黑麦草比例的提高,鹅肉ALA相对含量显著增加,试验各组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86.90%,197.24%(P<0.05),393.10%(P<0.05)和304.83%(P<0.05);PUFA/SFA显著上升(P<0.05);n-6PUFA/n-3PUFA显著下降(P<0.05)。鹅肉ALA相对含量与饲粮中黑麦草比例的曲线回归模型方程为:y=0.270+0.106x-0.002x2(F=22.99**)。当饲粮中黑麦草的干物质比例在0%~26.50%时,鹅肉ALA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当黑麦草的比例超过26.50%时,鹅肉ALA的含量转而呈下降趋势。说明黑麦草中的ALA能够通过摄食消化过程沉积到鹅肉中。


福建地区三叶鬼针草药材质量主导生境因子的分析
《现代园艺 》 2015
摘要:采集福建主产区的三叶鬼针草野生药材,对其总黄酮含量和产地生境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三叶鬼针草的总黄酮含量与气候、土壤等生境因子进行多样本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的气候和土壤适宜三叶鬼针草药材的生长,并容易形成优势种群,产地的年日照时数和土壤速效钾含量为三叶鬼针草药材质量的主导生境因子。


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采用国标的方法,对同一海域大围网、池塘和网箱三大养殖模式下大黄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以野生大黄鱼为对照,分析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差异。结果表明,养殖大黄鱼肌肉蛋白质含量低,粗脂肪含量、能值和E/P值较高;不同组间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儿童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呈味氨基酸含量、支/芳值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均大于80%,E/T、E/N均符合FAO/WHO模式;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DHA+EPA、必需脂肪酸和ΣUSFA/ΣSFA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ΣSFA/ΣMUFA/ΣPUFA、Σ(n-6)PUFA/Σ(n-3)PUFA均符合中国营养学会模式;各指标以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为最佳,但是除脂肪酸外均差于野生大黄鱼。不同养殖模式间营养成分的显著性差异,与投喂鲜冻鱼类饵料、养殖环境有关。因此,在饲料研究及实际生产中应确定合理饵料脂肪含量和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须保证饵料鲜度,同时要增加养殖的水体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