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长期施肥对黑土养分供应能力和土壤生产力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多年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资料,探讨长期定位施肥对黑土耕层养分供应和土壤生产力的影响。试验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生产力的贡献优于相应化肥单施。单施氮肥土壤平均生产力贡献率为68.9%,随着试验年份的延长,单施氮肥对土壤生产力贡献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氮肥与有机肥配施(M2N)土壤平均生产力贡献率达94%,单施化肥(NPK)处理土壤生产力贡献率较平缓,单施有机肥对土壤生产力贡献率优于单施化肥。多年不合理施肥,N、P、K养分的供应能力逐年降低,尤其以N素最为明显。化肥配施有机肥比单施化肥能更好地提高土壤养分可持续指数。

关键词: 玉米 黑土 有机肥 土壤生产力 养分供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技术需求调研报告

杂粮作物 2010

摘要:围绕国家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的主要职能和相关要求,结合吉林省向日葵实际情况,从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技术需求、未来5年向日葵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和产业发展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的意见与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调研,进而为下一步做好试验站的各项工作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向日葵 产业 技术 调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粳88号水稻的主要病虫害防治

农村科学实验 2010

摘要:吉粳88号在本田主要病害是稻瘟病,虫害主要是二化螟.一、稻瘟病1.稻瘟病症状:稻瘟病在水稻叶片、茎杆、穗茎和谷粒等部位都可发生.一般按发病部位分别称为叶瘟、节瘟、穗茎瘟、枝梗瘟和粒瘟等.

关键词: 水稻叶片 穗茎瘟 发病部位 可湿性粉剂 主要病害 二化螟 稻瘟病 药剂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旱两用稻品种文育302旱种植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与效果

北方水稻 2010

摘要:以水旱两用稻品种文育302为试材,历经多年在干旱少雨及水源缺乏地区以及涝洼地、尿炕地、易涝地等不易水田栽培的地块,进行异地生态环境胁迫条件下试验研究,初步摸索出文育302品种旱种综合栽培技术与效果,可供水稻旱栽培参考。

关键词: 水旱两用稻 旱种 文育302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粳806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北方水稻 2010

摘要:吉粳806是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以辽粳294为母本,吉丰20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株型紧凑、叶片直立、分蘖力强的晚熟优良新品种。在生产上表现耐冷、抗倒、优质、高产,参加北方区试加权平均产量10 542.8 kg/hm2。生产中应注意适期早播早插、种子消毒、施肥量及二化螟的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 吉粳806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知识发现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才智 2010

摘要:在"信息爆炸而知识贫乏"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数字图书馆,要真正名副其实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成功应对复杂的信息竞争环境,就要寻求更好的技术支持,开辟一篇更强的知识服务领域。"知识发现"技术正是为了更加有效地从大量数据背后发现有用的知识而产生的。

关键词: 知识发现 数字图书馆 网络环境 信息组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新品种吉粳509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山东农业科学 2010

摘要:吉粳509是从杂交组合"五常93-8//超一/89目114"后代中通过系谱选择法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全生育期141天,需有效积温2850℃左右,在吉林省属中晚熟品种,具有高产、抗逆性强和活秆成熟的特点,为吉林省水稻生产上主推品种之一。

关键词: 水稻 吉粳509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玉米宽窄行密植机械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摘要:阐述了吉林省玉米宽窄行密植机械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前准备、机械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玉米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玉米 宽窄行密植 播前准备 机械播种 田间管理 吉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稳产水稻新品种通院515选育与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粳稻新品种通院515具有优质、高产、稳产,较抗稻瘟病,灌浆速度快和结实率高等特点,是特大穗型品种。该品种于2010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水稻 通院515 新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门氏菌对不同遗传基础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松辽黑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为试验对象,以沙门氏菌作为致病因子,研究了不同遗传仔猪在受到沙门氏菌攻毒时其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攻毒后,松辽黑猪的嗜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数极显著高于长大二元杂交猪(P<0.01);松辽黑猪血清中的sIgA在不同时期均极显著高于长大二元杂交猪(P<0.01);2品种猪的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含量差异不显著,在沙门氏菌的压力下,松辽黑猪及长大二元杂交猪的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极显著低于正常水平(P<0.01)。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免疫性能 仔猪 遗传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