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黑炭对强酸性茶园土壤氮淋失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土柱淋滤试验研究了生物黑炭施用量对强酸性茶园土壤淋溶液体积、pH以及NH+4-N和NO-3-N淋溶的影响。试验中所用生物黑炭以茶树枝条为原料制成,土柱中生物黑炭用量设B0(0t/hm2)、B1(8t/hm2)、B2(16t/hm2)、B3(32t/hm2)和B4(64t/hm2)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B1、B2、B3和B4土壤淋溶液体积分别下降了1.84%,3.43%,5.99%和11.09%;随生物黑炭施用量的增加,淋溶液pH和土壤pH也逐渐增加;B1、B2、B3和B4 4个土柱的NH+4-N淋失量分别降低了1.84%,2.82%,11.37%和9.75%,NO-3-N淋失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6.24%,43.65%,44.39%和62.40%;在整个淋洗过程中,NH+4-N和NO-3-N淋溶主要发生在前5次,且主要以NO-3-N的形式淋失,其累积淋溶量占NH+4-N、NO-3-N淋溶总量的57.61%~76.54%;生物黑炭降低了土壤中NH+4-N(B4处理除外)和NO-3-N含量。以上结果表明,生物黑炭施用能明显增加土壤pH,减少NH+4-N和NO-3-N的淋失,增强土壤的持续供氮能力。


依靠科技创新创业联动 促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晋江市新型城镇化与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题报告会启示与体会
《台湾农业探索 》 2015
摘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是晋江市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晋江的农业应当是创新引领的农业,高优品牌的农业,循环利用的农业,调节生态的农业,低碳环保的农业,智慧设施的农业,田园风光的农业与休闲观光的农业。在新型城镇化过程,要优化布局乡村基础设施,要优化建设山田水路林网,要优化传统农业生产转型,要优化构建产品加工体系,要优化升级宜居宜业新村,要优化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力求使晋江特色现代农业在转型升级中走前头,树样板,立标杆,真正起到引领与带动作用。


茶园用药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缨小蜂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采用田间扫网、镜检的方法检查缨小蜂的虫口数量和寄生率,评价茶园几种农药唑虫酰胺、茚虫威等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缨小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农药15%唑虫酰胺EC、15%茚虫威EC、2.5%联苯菊酯EC对缨小蜂虫口数量的影响表现为药后3d缨小蜂虫口数量比清水对照显著下降,缨小蜂寄生率表现为3种化学农药药后14d、21d均极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唑虫酰胺、联苯菊酯处理区缨小蜂寄生率均低于0.5%藜芦碱SL处理区。15%唑虫酰胺EC、15%茚虫威EC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效果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3种化学农药对缨小蜂的影响高于生物农药藜芦碱,表明在缨小蜂生长繁殖期,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田间缨小蜂的种群数量和寄生率。


浅谈“互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15
摘要:"互联网+"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对畜牧业业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较系统地叙述了"互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应用的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武夷山市5种类型茶园土壤重金属剖面分布特征
《茶叶学报 》 2015
摘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武夷山市5种类型茶园土壤(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紫色土)重金属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Fe、Mn、Cu、Zn、Cd和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7.35~44.91 g·kg-1、144.81~693.55 mg·kg-1、4.36~57.12 mg·kg-1、74.92~236.27 mg·kg-1、0.09~0.67 mg·kg-1和22.71~91.87 mg·kg-1。不同类型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茶园黄壤Fe和Cu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土壤类型;潮砂土和高山草甸土茶园土壤Mn、Zn和Cd含量显著高于黄壤和红壤;茶园土壤Pb含量则以潮砂土最高,黄壤最低。不同重金属元素剖面分布规律略有不同,茶园土壤Fe含量0~80 cm深度内并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茶园土壤Mn、Cu和Zn含量在0~20 cm土层含量较高(潮砂土除外);黄壤、红壤和紫色土Cd和Pb含量由上至下呈递减的趋势,潮砂土Cd和Pb在40 cm以下土层含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除了Zn与Fe和Cu以外,其它重金属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表现为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有机碳、全氮、p H、砂砾、粉粒和粘粒对茶园土壤重金属影响较大。


添加生物黑炭对茶园土壤CO_2、N_2O排放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黑炭施用量对两种茶园土壤(红壤和黄壤)CO2、N2O排放特征的影响。生物黑炭用量设5个水平:H0(0 g·kg-1)、H1(3.56 g·kg-1)、H2(7.11 g·kg-1)、H3(14.22 g·kg-1)、H4(28.44 g·kg-1)。结果表明:红壤茶园土壤CO2排放量显著高于黄壤,N2O排放总量则低于黄壤;与H0处理相比,施用低量的生物黑炭(H1)对两种茶园土壤CO2排放无显著影响;高量的生物黑炭处理(H3、H4)则显著增加土壤CO2排放量,增幅为20%~47%(P<0.05)。生物黑炭施用后(H2、H3、H4)明显降低两种茶园土壤N2O释放速率及反硝化损失率,土壤N2O排放总量降幅为37%~63%(P<0.05),反硝化损失量降幅22%~54%(P<0.05),且均随着生物黑炭施用量增加而增大。此外,从土壤p H值、无机氮含量和硝化率角度,探讨了生物黑炭影响茶园土壤CO2和N2O排放的因素。


稳定同位素~(202)Hg稀释技术测定土壤汞有效性——与化学提取方法比较
《土壤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准确评价汞(Hg)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对预测污染土壤中Hg的潜在生态风险及其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稳定同位素202Hg稀释技术及同位素交换动力学方法(IEK)分析红壤和潮土中同位素可交换Hg含量(E值)及同位素可利用态Hg含量(Ea),并与4种单一提取法和1种连续提取法(改进的BCR法)获得的土壤有效态Hg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外源稳定同位素202Hg加入土壤后,红壤和潮土的悬浮液中同位素交换均在24 h后达到稳定状态。同位素交换动力学方程对悬浮液中同位素比值及土壤同位素交换态含量Et值的变化有比较理想的拟合效果,红壤三个间段的E值(E1 min、E1 min-24 h和E>24 h)及所占全量的比例均高于潮土。两种土壤Ea(为E1 min与E1 min-24 h之和)所占全量的比例为38%~60%,显著高于单一提取法中提取率最高的0.03%TGA-1/15 mol L-1Na2HPO4(10%~15%)及连续提取的∑BCR(20%~27%,为酸可提取态、还原态和氧化态占全量之和),这表明与化学方法相比较,用土壤同位素可利用态Hg含量(Ea)作为土壤中有效态Hg含量的表征可能偏高,原因可能与外源同位素被土壤固持及土壤悬浮液的性质有关。
关键词: 同位素稀释 化学提取 汞 土壤 同位素交换动力学(IEK)
花粉直感效应对福桔和雪柑果实外在品质的影响
《福建农业科技 》 2015
摘要:茂谷桔橙是一个优质柑桔品种,其花粉直感效应可影响福桔和雪柑的果实品质。该文以福桔和雪柑成年结果树为试材,内膛3~4级分枝高接茂谷桔橙作为授粉枝,分析了通过异花授粉产生的花粉直感效应对福桔和雪柑果实外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茂谷桔橙的花粉直感效应对福桔和雪柑果实各外在品质指标有不同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