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微生物发酵床大栏猪舍育肥猪群管理隔离栏结构设计
《福建农业学报 》 2014
摘要:微生物发酵床育肥猪大栏养殖系统单栏同期养殖育肥猪1 500头,因猪群过大,管理难度很大。由于猪个体大小、健康、抗病、竞争能力的不同,取食、饮水、运动、睡卧、争斗等行为难以观察,无法分类管理,造成小猪更弱,弱猪更不健康,病猪漏治,引起猪群体管理的缺位。作者设计了微生物发酵床大栏猪舍育肥猪群管理隔离栏结构,提出猪群渐进分栏管理方法,将微生物发酵床大栏猪舍猪群管理隔离栏分成8个区域,其中位于微生物发酵床的两侧4栏作为隔离栏,主要功能是用于隔离病、弱、小、差的猪。主体栏分割为4个渐进隔栏,分别隔离大小不同的育肥猪。在管理上,利用渐进隔栏对不同类型的猪进行分类管理,将大小相同的猪归到同一栏,将病、弱、小、差的猪归到隔离栏,动态地管理不同类型的猪。待育肥猪长至75kg左右,猪群的健康状态稳定,可以打开所有的栏门,让各栏贯通,猪群有更大的运动空间。利用这一方法,可提高病猪的治疗能力,促进弱猪的康复能力,提升同期猪群的管理水平,为微生物发酵床育肥猪大栏养殖系统健康运行提供基础。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殖系统 育肥猪群管理 渐进分栏法养猪 隔离栏结构


福建15个茶树品种SSR遗传差异分析与指纹图谱建立
《福建农业学报 》 2014
摘要:以本课题组选育的10个审(鉴)定品种为材料,选用福建5个具有代表性品种为参照,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差异并建立分子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从10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的6对核心引物具有较高的多态性;15个参试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变幅较大(0.35~0.91),其中8个选育品种及闽北闽南的4个参照种,相互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一般都达到均值以上(≥0.65),高者达0.80~0.91,证明其遗传差异小或较小;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77处,可将参试材料分为8组,在相似系数为0.66处,可将参试材料分为6组;选用3对核心引物组合W08、D07、L11建立15个参试品种的分子指纹图谱,特征条带大小210~630bp,可将每个品种逐一鉴别,效果较好。


番鸭呼肠孤病毒L2基因的序列分析
《中国兽医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是危害番鸭养殖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其病原是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1]。MDRV感染于1950年在南非首次报道[2],随后在法国[1]、以色列[3]等国亦有发生,1997年后,该病出现于我国,并广泛流行于福建、广东、浙江、广西、江苏等地[4-11]。该病分为两种"病型"。最初出现的MDRV感染主要导致肝脏和脾脏等组织出现大量小的白色坏


金线莲根部内生菌多样性宏基因组的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是中国传统中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现代医学用来治疗糖尿病和癌症。金线莲作为兰科植物,与内生菌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建立起和谐的共生关系,内生菌产生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帮助宿主植物抗菌防虫。现有实验条件下,环境中绝大多数的微生物不能培养,而宏基因组学是认识环境中不可培养微生物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对福建金线莲根部内生菌富集进行探索,提取混合内生菌样品宏基因组DNA,并对宏基因组DNA纯化,PCR扩增微生物16S r DNA片段,克隆至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并测序。根据16S r DNA信息初步对富集的内生菌群落分析,内生菌主要是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不可培养堆肥细菌(uncultured compost bacterium)、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和短芽胞杆菌属(Brevibacillus sp.)的微生物。本研究为挖掘金线莲内生菌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略谈福建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福建茶叶 》 2014
摘要:福建茶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如何实现茶叶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生产,以保障茶业持续增效、茶农持续增收,我们认为,走生态经济茶业之路,重点发展生态茶园乃是关键。1现有茶园生态问题多影响大福建茶园生态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结为4个方面:一、山地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二、施肥不尽科学,土壤酸化板结;三、用药仍欠合理,农残超标时发;四、茶园物种单一,自然灾害频繁。由此导致茶叶自然品质下降,生产成本上升,


反义抑制水稻蔗糖转运蛋白基因(OsSUT5)的表达降低其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频率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蔗糖转运蛋白(sugar transporters,SUT)是一类介导蔗糖跨膜运输的蛋白,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水稻(Oryza sativa L.)SUT家族中有5个蔗糖转运蛋白,其中OsSUT3、OsSUT4和OsSUT5的大部分功能还未揭晓。本研究以转反义OsSUT5基因水稻为实验材料,通过抑制OsSUT5基因的表达,比较愈伤组织增殖率和植株分化率,分析反义抑制OsSUT5基因表达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反义抑制OsSUT5的水稻,盾片膨大以及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率显著下降(P<0.05),第1代愈伤组织干重为0.028 80 g/皿,第2代为0.119 93 g/皿,显著低于野生型水稻的0.058 70 g/皿和0.174 55 g/皿(P<0.05);继代培养5代之后,转基因和野生型的水稻愈伤组织鲜重增加没有显著差异,但转基因水稻的愈伤组织活力下降、水渍状明显,绿苗分化率为65%,显著低于野生型水稻的82.5%(P<0.05);对愈伤组织的OsSUTs基因定量分析显示,与野生型水稻相比,转基因水稻的OsSUT5和OsSUT1基因表达量下降近1倍,而OsSUT2和OsSUT4基因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OsSUT5基因参与水稻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对蔗糖的吸收和转运,为深入解析OsSUT5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水稻 愈伤组织 蔗糖转运蛋白基因(OsSUT5) 植株再生


利用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废料栽培毛木耳
《食用菌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开展利用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废料(不同添加比例)栽培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研究,分析其对毛木耳的产量、品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垫料添加到30%时(垫料30%,木屑49%,棉籽壳11%,麸皮7%,1%石膏,1%石灰,1%轻质碳酸钙,含水量为63%),产量最高,每袋达到269g,比对照提高11.16%(P<0.01),其子实体中磷、钾、钠、钙、镁、铁、锌及锰含量均比对照高,且子实体中铅、镉、砷和汞含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关键词: 毛木耳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 产量 重金属含量


有机茶生产的实践经验与典型做法——以漳州市光照人茶业有限公司为例
《福建茶叶 》 2014
摘要:以漳州市光照人茶业有限公司生产有机茶的实践经验为例,从有机茶园的建园及其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培植、茶园水利设施建设、生态栽培、安全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等方面阐述有机茶生产的典型做法,为茶企建立有机茶园,生产有机茶提供参考。


基于WebGIS的农资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构建
《福建农业学报 》 2014
摘要:为满足农资信息化发展的需求,针对农资销售监管等数据所具备的地理位置特征,提出基于WebGIS技术的农资信息服务与管理框架,综合运用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Ajax和Dojo等技术手段,结合ArcGIS Server地图服务,开发农资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以地图化的交互方式实现农资信息的展示、查询和管理功能,并在福建省安溪县农资管理中开展实际应用。该平台的构建为农资消费群体开辟信息查询的渠道,为生产销售厂商和监管部门提供数据管理工具,提升农资信息化服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