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181条记录
豫农白猪Ⅰ系近交效应的研究

甘肃畜牧兽医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豫农白猪Ⅰ系5个世代109头初产母猪繁殖记录资料(1989~1994年)的整理,并按世代进展和近交分区的方法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豫农白猪Ⅰ系育种群初产母猪在系统选育过程中,繁殖性状由于受近交的影响,已有一定程度的衰退,其中第4世代的初生窝重、初生重、60日龄重,早期日增重与其他各世代均值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在环境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近交系数对早期生长发育影响较大,FX每上升1%,初生窝重、初生重就下降,差异均显著(P<0.05);小群体闭锁繁育中,近交系数的突然上升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尤为显著。近交仍是猪品系繁育的重要手段,但闭锁与开放要适当结合起来,适当控制近交系数的上升速度和幅度。

关键词: 豫农白猪Ⅰ系,继代选育,近交系数,繁殖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厂化猪场的保温模式对产房环境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的迅速发展,一大批规模化猪场应运而生。仅河南省近年来3000头以上规模的猪场已达168家,还有一大批猪场正在筹建之中。工厂化、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要求按现代化的生产工艺进行均衡生产,以充分发挥和利用种猪和设备的生产潜力。要解决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分子有机酸复合碱式硫酸铜的杀菌效果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高分子有机酸复合碱式铜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对作物的安全性明显提高。以高分子有机酸复合碱式铜300、400和500倍液、波尔多液(1∶1)300倍液、绿得保悬浮剂300倍液和琥胶肥酸铜300倍液,室内测定对苹果轮纹病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3.5%、85.2%、65.4%、65.2%、85.9%和75.6%,对苹果轮纹病菌丝生长抑制效果分别为72.6%、65.3%、51.0%、42.3%、72.3%和60.6%,田间试验对苹果轮纹病的防效分别为91.4%、70.4%、64.9%、53.0%、81.5%和73.9%,防治番茄早疫病的试验也有相似的结果。通过对苹果、黄瓜等8种作物进行试验,高分子有机酸复合碱式铜对所试作物均较安全。

关键词: 高分子有机酸,碱式硫酸铜,波尔多液,杀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豫豆18号的选育及高产稳产性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豫豆18号丰产、稳产、早熟、优质(蛋白质含量43.26%),适应性强。河南省2年区试比对照豫豆2号增产19.0%,3年国家区试比对照中豆19号增产11.08%,两年河南省生产试验比对照中豆19号平均增产11.2%,综合评比居供试材料首位。

关键词: 大豆,选育,丰产性,稳产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蝥素对菜蛾的毒杀作用研究初报

植物保护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者对昆虫天然产物斑蝥素(Cantharidin,C_(10)H_(12)O_4)的杀虫活性及其作用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对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拒食作用。触杀致死中量为63.85μg/g体重;胃毒致死中量为12.464μg/g体重;拒食中浓度为250.22μmol/L。斑蝥素对菜娥幼虫还有一定内吸毒杀作用,但无熏蒸毒杀和明显的忌避作用。试虫中毒症状主要为活动能力下降,逐渐死亡,虫体前中部发黑,肠道有粘液渗出,肛门略有外突。

关键词: 斑蝥素 杀虫作用 天然产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春ph1b突变体的分子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大麦第5染色体组上19个STS-PCR引物对中国春小麦(CS)及其突变体ph1b基因组总DNA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有一对引物能有效地鉴定Ph1基因的缺失片段,其扩增特异片段大小约920bp,经中国春第5组同源群缺体-四体及5BL染色体双端体证明,该特异片段位于5B染色体长臂上。利用这个特异引物可以有效、方便、快速地鉴定CS×ph1b组合的F2群体及BC1(F1×ph1b)群体中的ph1bph1b基因型,并从分子水平上初步证明ph1b基因可能呈简单的孟德尔式遗传。

关键词: 中国春小麦;ph1b突变体;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豫麦39号灌浆期生理特性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豫麦2号比较,豫麦39号灌浆期叶片的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强,丙二醛(MDA)积累速度慢,功能叶寿命长。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叶绿素及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且叶面积系数(LAI)适当,光合性能好,灌浆速度快,持续时间长。为增加粒重、获得高产奠定了良好的生理基础。

关键词: 小麦,豫麦39号,灌浆期,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人Ⅰ型免疫缺陷病毒p24蛋白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表达人Ⅰ型免疫缺陷病毒(HIV—1)衣壳蛋白p24,为制备抗p24单克隆抗体及其诊断杭原奠定基础。方法将编码HIV—1p24蛋白的P24(gag)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17b的T7噬菌体启动子下游,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以SDS-PAGE、Westernblotting及点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构建成功重组表达质粒pET24,经IPG诱导,p24(gag)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产物为30kDa的810—p24融合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8.4%;重组p24蛋白均与抗p24单克隆抗体及HIV—1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重组P24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是制备抗P24单克隆抗体及诊断试剂的理想抗原。

关键词: 人Ⅰ型免疫缺陷病毒 p24蛋白 表达 大肠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资源抗纹枯病性鉴定

作物品种资源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1995~1997年在省内5地设置病圃,对310份小麦材料进行抗纹枯病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抗性有明显差异。其中表现抗的材料有11个,表现中抗的有54个。生产上推广品种和后备品种中抗病品种只占1.74%,中抗品种占13.6%,而感和中感品种则占84.7%。

关键词: 小麦,品种资源,纹枯病,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甸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与高抗黄萎新种质豫2067

河南农业科学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简述棉花黄萎病原菌,致病机理以及气候与黄萎病发生关系等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棉花抗黄萎病新种质豫2067的抗病性、丰产性和纤维品质,豫2067黄萎病病情指数8.4(高抗级),枯萎病病情指数3.2;霜前皮棉产量72.8KG/亩,比中棉12增产14.6%,达显著水平;2.5%跨长28.9MM,比强度21.5G/TEX,麦克隆值4.5.

关键词: 黄萎病 新种质 棉花 豫206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