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DTOPSIS法在西北春小麦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宁夏农林科技 》 2007
摘要:运用DTOPSIS法对2005-2006年国家西北春小麦参加展示的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DTOPSIS法比产量分析更为合理,能将各品种的性状指标归纳为统一的量化综合指标,能反映品种的综合性状的优劣,在11个参展品种中,宁春39号、15-1106的C i值最高,综合性状优良。同时,建议在春小麦育种中应用该方法。


浅谈宁夏发展水稻生产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陕西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简述了宁夏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品种更新和栽培技术发展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针对目前宁夏发展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 2007
摘要:进行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验证该药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佳剂量。田间药效结果表明,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的最佳用药量为1.5~1.8g a.i/hm2,施药适期为小菜蛾2~3龄幼虫,对甘蓝小菜蛾防效达91.7%以上。
关键词: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 甘蓝小菜蛾 防治效果


半干旱退化山区坡改梯地土壤养分变异特征研究——以宁夏彭阳县为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对半干旱退化山区经过坡改梯不同年限土壤资料分析,土壤有机质和氮素随与坡改梯时间呈正相关,在作物根系活动层0-60cm土壤有机质、氮素增量高于对照,土壤速效磷增幅较小;土壤速效钾有少量增加。在该地区的生态建设中,大力开展平田整地,能逐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质量。


小麦幼叶DNA微量快速提取方法的改进
《麦类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满足对大批量材料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的需要,以小麦幼叶为材料,探索了在液氮和无液氮条件下提取DNA方法的改进。结果表明,改进提取法Ⅰ(用液氮)中,水浴中加KCl抽提一次便可得到质量较好的DNA,且液氮用量是常规提取法的1/40~1/30;改进提取法Ⅱ(无液氮)中,水浴后加KCl比水浴前加KCl及不加KCl的RNA含量和杂质含量低,OD260/OD280比值大,DNA浓度和纯度有所提高。两种改进方法提取的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都能得到质量较高的DNA图谱,又经SCAR-PCR扩增均能得到2条片段大小相同的条带。


宁夏南部半干旱山区生态农业建设优化模式的建立
《水土保持研究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多目标线性规划原理,对本地区生态农业建设模式进行优化,得出:示范区人均收入达1 643元,可利用饲草总产量9 538 965 kg,人均占有粮食500 kg。土地侵蚀模数由2000年的7 800 t/km2降低到2 120 t/km2。农林牧用地比例调整为3∶3∶4。通过综合治理措施,随着森林覆盖度不断扩大,林龄增大,林木生长旺盛,示范区农林牧副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更加突出。生态环境进一步恢复,示范区必将走向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道路。


膜侧冬麦土壤水分温度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节水灌溉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膜侧冬麦是小麦栽培技术上的一项创新技术,具有极显著的增产、保水、增温效应,对其土壤水分温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作用,大量研究都集中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水分温度的变化,对膜侧冬麦种植这一种方式的不同水分温度的研究较少,通过对其水分温度的研究,初步得出:膜侧土壤水分平均比膜内增加9.1%,膜侧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各层次土壤含水量都高于膜内,0~20cm膜侧和膜内土壤水分变化最大;土壤水分不同层次的日变化变化幅度总体趋势为膜侧大于膜上,膜上、膜侧峰值几乎同时出现在20:00,最低值膜侧14:00,膜上比膜侧稍提前。膜上不同层次土壤温度明显高于膜侧,膜上土壤温度日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膜侧,浅层的日变化幅度大于深层的,膜上膜侧温度日变化得出最低温度同时出现在8:00,最高温度膜上15cm比膜侧提前2h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