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7974条记录
枸杞炭疽病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药效防治试验

现代农药 2007

摘要:采用抑菌圈测定方法,测定了9种药剂对枸杞炭疽病菌的抑菌作用,有5种药剂明显抑制枸杞炭疽病菌,以40%氟硅唑EC和40%疽击DP对枸杞炭疽病抑菌作用良好。田间试验表明,40%氟硅唑EC800倍液防治效果达84.85%,40%疽击DP1500倍液防治效果达91.11%。

关键词: 枸杞 炭疽病菌 抑菌作用 防治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瘿螨防治农药室内筛选及大田防治技术

林业科技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用6种药剂对枸杞瘿螨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大田防治技术研究的结果表明,齐螨素对枸杞瘿螨的毒力最高,LC50为1.8651μg/ml,其次为敌杀死、阿耳发特、哒螨灵、安民乐,灭扫利最低。1.8%齐螨素乳油在田间的使用剂量为3 000倍液喷雾,施药间隔期为14~23天。

关键词: 枸杞瘿螨 杀虫剂 筛选 防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常见浆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陕西农业科学 2007

摘要:从浆果保鲜的的方法方面,对浆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总体来看,浆果类水果物理贮藏的方法包括低温贮藏、气调贮藏和高压贮藏,化学贮藏方法包括化学药剂、保鲜剂和激素处理,考虑到化学药剂的残留对人体的影响,近几年来,科研人员进一步探索开发出生物保鲜技术,并获得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对当前浆果保鲜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浆果 贮藏 保鲜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面条的标准化实验室制作与评价方法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标准化的实验室制作与评价方法是面条品质改良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原商业部SB/T10137-93面条制作与品尝评分标准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对面条制作过程中的适宜加水量、和面时间、压片和煮面方法进行了研究,制定出我国面条的标准化实验室制作方法与评价系统。具体程序如下:以加水后面团水分含量为35.0%来确定最适宜加水量;通过低速(1 min)、快速(2 min)、低速(2 min)三个搅拌过程完成和面;在压面机上压片八次,并在最后一次压片时切成面条;在等量(2 L)水中用相同时间(6 min)煮等量(150 g)面条,煮面结束立即把面条放入冰水中冷却2 min。改进后的评价系统为色泽15分、外观10分、软硬度20分、粘弹性30分、光滑性15分、食味10分;以雪花粉为对照,将待评样品与对照相比后给出适宜分值。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优于SB/T10137-93标准。

关键词: 中国面条 制作方法 评价系统

1.65%氧苦·牛心朴子生物碱AS对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农药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以荒漠野生有毒资源植物牛心朴子为原料,研究其生物活性物质—生物碱的中试提取工艺;以提取浓缩物为原药,进行了新农药的复配,筛选出1.65%氧苦·牛心朴子生物碱AS。并以此水剂的3种质量浓度为试药,分别在菜青虫和小菜蛾上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中试提取工艺可行,得到的原药具有杀虫活性,新配制的植物源生物农药对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很理想。

关键词: 牛心朴子 生物碱 小菜蛾 菜青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南黄土丘陵干旱区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态势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结合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半干旱退化山区生态农业建设技术与示范”专项,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雨水资源为研究对象,根据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和相关雨水集蓄资料,计算了彭阳中庄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结果表明:(1)示范区雨水资源最大理论潜力为5491000m3,目前就地利用、异地利用和叠加利用3种利用方式的比例分别为36.85%∶1.47%∶61.67%;(2)示范区雨水资源可实现潜力为5479732.3m3,占全流域雨水资源潜力的99.79%;(3)目前试区雨水资源现实潜力量为3863997m3,仅占可实现潜力量的73.43%。从试区雨水资源的可实现潜力来看,还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关键词: 雨水资源潜力 丘陵干旱区 小流域 宁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5年引黄灌区水稻颖枯病发生情况调查报告

宁夏农林科技 200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智能化信息技术在区域平衡施肥专家系统中的应用

宁夏农林科技 2007

摘要:论述了区域平衡施肥专家系统的开发设计过程和主要使用功能。区域平衡施肥专家系统是以平衡施肥知识特别是以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农业自然资源数据、科技成果、市场需求信息为内核,利用人工智能、计算机、数据库、多媒体、模拟模型等技术,按一定的推理机制与构建方式建成的一种信息系统。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先导作用,利用智能化知识获取工具,丰富作物生产中的水肥管理、缺素诊断等技术知识,指导枸杞、葡萄等作物的栽培、生产和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进而加快科学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作用。

关键词: 智能化信息技术 专家系统 平衡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多抗春小麦新品种宁春42号及其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07

摘要:宁春42号(原代号为98H30)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合作,利用花培技术选育的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的品质、产量、抗病性、抗逆性均优于主栽多年的宁春4号,2006年2月经宁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宁春42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高产奶牛规模化饲养技术要点

宁夏农林科技 2007

摘要:1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对高产奶牛,尤其是对泌乳初期的高产奶牛是一项重要指标。1)在奶牛分娩后的80天以内,每头奶牛每天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最大,占奶牛体重的4%,体重在650kg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达26 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