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灵武长枣采后保鲜贮藏特性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灵武长枣采后鲜果为试材,于不同贮藏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其呼吸、乙烯释放、耗氧、失水及适宜贮温等特性,以期为灵武长枣贮藏保鲜措施制订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八成熟灵武长枣在常温贮藏过程中,随贮藏时间延长,有呼吸高峰出现,乙烯释放呈双峰型;灵武长枣在果面完全着色时有呼吸升高和乙烯释放增加现象,灵武长枣可能为跃变型果实。灵武长枣采后耗氧迅速,极易失水,0℃恒温能显著延缓其后熟进程,保鲜期较常温延长21d。研究发现,控制环境低温,提高相对湿度和加强通风透气是灵武长枣贮藏保鲜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灵武长枣 鲜枣 贮藏 保鲜 呼吸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梁22号’小麦抗条锈基因的遗传分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常规杂交方法,以陇南重要小麦生产品种‘中梁22号’作母本,感病品种‘铭贤169’作父本进行杂交,在F2代材料苗期分别接种条锈菌单孢菌系‘条中32号’、‘水14’、‘水7’和‘水4’.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对‘条中32号’,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24∶390,符合理论比1∶15;对‘水14’,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46∶341,符合理论比9∶55;对‘水7’,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190∶225,符合理论比7∶9;对‘水4’,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212∶151,符合理论比9∶7,经卡方测验上述结果均符合理论结果.据此推知‘中梁22号’对‘条中32号’的抗性由2对隐性抗性基因控制,‘水14’由2对显性抗性基因和1对隐性抗性基因控制,‘水7’由2对隐性互补抗性基因控制,‘水4’由2对显性累加抗性基因控制.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抗性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麻新品种“陇亚10号”

农家科技 2008

摘要:胡麻新品种"陇亚10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通过多代定向选择、水旱生态条件下穿梭选育而成的。该品种株高47~77厘米,工艺长度为35~54.7厘米,单株果数17~25个,每果粒数6.5~8.1粒,千粒重7.43~9.3克,生育期98~12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皮西瓜新品种陇抗黑秀的选育

中国果树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陇抗黑秀是我们于2000年以99C25作母本、99H10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良黑皮西瓜新品种。果实椭圆形,平均单瓜重5.5kg,果皮纯黑色,果面覆有蜡粉,皮厚硬;瓜瓤红色,肉质酥脆,风味好;中心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0%以上,中心部与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梯度小,耐贮运;每667m2产量5023kg左右,全生育期为100天,果实发育期约30天;中抗西瓜枯萎病。2007年通过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品种鉴定。

关键词: 西瓜 品种 陇抗黑秀 黑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大灌区甘蓝型春油菜品比试验简报

甘肃农业科技 2008

摘要:2007年对引进的15个甘蓝型春油菜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秦杂油3号和绵杂04-20在引大灌区生育期适宜,株型适中,丰产性好,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Lyu-6和富试油4号较对照陇油5号减产,不宜在该地区种植;其余品种与对照陇油5号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需进一步试验观察。

关键词: 油菜 新品种 品比试验 引大灌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抑芽剂对马铃薯的效果试验

甘肃科技 2008

摘要:马铃薯贮藏中用不同用量的抑芽剂粉剂进行处理,在常温和低温两种贮藏条件下,对品种陇薯3号和陇薯6号马铃薯进行了抑芽效果试验,并计算了各处理的发芽率、腐烂率和失重率。试验结果表明,常温贮藏5个月,马铃薯的抑芽率78.21%~84.78%,失重率11.41%~19.76%,腐烂率3.60%~6.87%;低温贮藏7个月,马铃薯的抑芽率96.01%~97.52%,失重率13.85%~20.35%,腐烂率2.04%~2.72%,在两种贮藏条件下,对照的抑芽率均为零。由此可知,马铃薯抑芽剂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都能够抑制马铃薯发芽,但是低温抑芽效果优于常温。

关键词: 马铃薯 抑芽剂 抑芽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消长动态

植物保护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在甘肃张掖地区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主干分枝及主枝分叉处的缝隙中结茧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陆续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1代幼虫蛀果为害,7月中下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不完整第3代幼虫。在甘肃张掖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有一段明显的间断期,说明第1代苹果蠹蛾发生的趋势相对较为独立,世代重叠现象发生不重。

关键词: 苹果蠹蛾 生物学特性 生活史 消长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性控技术加快甘肃奶牛业发展

畜牧兽医杂志 2008

摘要:通过重点对奶牛性控精液和奶牛性控胶囊新产品的介绍和使用效果分析,结合甘肃奶牛发展现状说明性控技术在加快奶牛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奶牛 性别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胁迫对马铃薯试管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6000)(PEG-6000)模拟根际水分胁迫法,对马铃薯试管苗进行了水分胁迫处理,选用了陇薯3号和大西洋2个品种,设对照(0%PEG)和处理(10%PEG)2个水平,对MDA含量和消除活性氧代谢的保护酶(CAT、POD和SOD)的活性进行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水分胁迫后,马铃薯试管苗叶片MDA含量、CAT、POD和SOD活性上升;再经过一定时间的水分胁迫后,陇薯3号和大西洋叶片MDA含量、CAT、POD和SOD活性分别达到不同峰值,随后各品种活性氧清除酶类SOD、POD和CAT活性及MDA含量开始下降;当解除水分胁迫后,CAT、POD、SOD活性开始上升,MDA含量降低,试验中2个马铃薯品种对水分胁迫敏感程度存在差异。

关键词: 水分胁迫 马铃薯 SOD POD CAT MD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草甸植物抗氧化系统对长期增强UV-B辐射的响应

草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自然条件下模拟平流层臭氧破坏5%时近地表面增加的太阳UV-B辐射对高寒草甸4种典型植物(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的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表明,尽管各植物的抗氧化系统组分变化不同,但4种植物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没有加剧,长期增强UV-B辐射没有对膜系统造成损伤。在自然长期增强UV-B条件下,4种植物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垂穗披碱草、鹅绒委陵菜的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麻花艽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鹅绒委陵菜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上升,同时麻花艽的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亦显著增加。可见这些植物已能很好地适应UV-B强辐射,其抗氧化能力除了与抗氧化系统各组分的协同作用有关外,也可能与种的适应性有关。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抗氧化系统 长期增强UV-B辐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