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镁对‘新天玲’西瓜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通过沙培试验,研究0(CK)、24、48、96、192 mg/L不同镁水平对‘新天玲’西瓜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作用色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镁水平影响‘新天玲’西瓜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各时期随着镁水平的升高,西瓜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镁水平为48 mg/L时各物质含量达到同期的最大值、NR活性最强,为最适镁浓度;而缺镁、低镁、镁过量均会产生不利影响;膨瓜期是‘新天玲’西瓜受镁水平影响比较严重的时期,该期应特别注意镁肥用量,以减轻镁对西瓜叶片碳氮代谢指标的影响,从而促进西瓜优质、高产。


4个枇杷品种果实糖组分含量及其分布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软条白沙’、‘新白1号’、‘解放钟’和‘钟津2号’等4个枇杷品种果实不同部位的糖组分含量。结果表明:枇杷成熟果实中均含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新白1号’蔗糖和果糖含量高,‘软条白沙’果糖含量最高,其次是葡萄糖,‘解放钟’果糖和蔗糖含量高,‘钟津2号’蔗糖含量最高;总糖含量高低依次是‘新白1号’>‘钟津2号’>‘解放钟’>‘软条白沙’,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果皮中的糖含量低于果肉,‘新白1号’和‘软条白沙’果顶中的总糖含量最高,‘解放钟’和‘钟津2号’果基中的总糖含量最高。
关键词: 枇杷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可溶性糖 果肉 果皮


不同菌渣施用量对柑橘园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物理和化学分组的方法分析不同施肥条件下柑橘果园有机碳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相比,施肥2 a后施用有机肥柑橘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单施菌渣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柑橘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分别提高26.39%~75.97%和13.95%~58.66%、76.46%~264.25%和5.97%~118.74%、23.02%~73.71%和17.97%~66.58%、31.07%~70.61%和17.34%~52.74%,表明合理施用有机肥不能显著提高果园表层土壤的总有机碳含量,但可显著提高果园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


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对番茄促长作用的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在盆栽条件下,研究喷施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的菌体、发酵上清液及发酵液喷施的番茄幼苗叶片数明显增加,茎长和茎粗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空白培养基和无菌水处理)。其中,经菌体处理的番茄幼苗茎最长,为24.18cm,叶片数最多,经发酵液处理的番茄幼苗茎最粗,为4.78mm。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还可以促进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增加,其中,发酵上清液处理的番茄幼苗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比培养基对照分别提高了113.3%、136.0%和102.7%,表明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对番茄植株具有明显的促长作用。


芒果切叶象甲对芒果10种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
《西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电生理方法,测定了芒果切叶象甲成虫对10种不同质量浓度(0.01,0.1,1.0,10g·L-1)芒果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结果表明,雄成虫对芒果挥发性物质的EAG反应最大值出现在质量浓度0.1g·L-1[(1R)-(+)-α-蒎烯和α-法呢烯]和1.0g·L-1(α-萜品烯,α-水芹烯,β-石竹烯,β-香叶烯,异松油烯,反-2-己烯醛,香橙烯,朱栾倍半萜);并且当刺激质量浓度为1.0g·L-1时,雄成虫对10种挥发性物质的EAG反应相对值都在100%以上。雌成虫对各供试物质反应最大值出现时刺激质量浓度均为1.0g·L-1,并且仅对1.0g·L-1的α-法呢烯(125.65%)、异松油烯(103.00%)和β-香叶烯(119.51%)的EAG反应值高于100%。在10g·L-1刺激质量浓度下,雌成虫与雄成虫仅对异松油烯的EAG反应相对值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其他9种物质的EAG反应值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可为阐明芒果切叶象甲寄主选择与致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番鸭细小病毒浙江分离株VP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番鸭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的特征,本研究运用PCR从已分离鉴定的番鸭细小病毒浙江分离株(MDPV-ZJ)中分段扩增出VP基因,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番鸭细小病毒浙江分离株VP基因全长为2 199bp,编码732个氨基酸。所编码的包膜蛋白大小为81.32ku、理论等电点为6.59、不稳定系数为37.49、亲水性平均系数为-0.667,属于亲水性稳定类蛋白,该编码的结构蛋白没有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根据VP基因特征从遗传进化上可将MDPV分为2个大的基因型:经典型和基因重组型,经典型MDPV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台湾亚群、大陆亚群和欧洲群,MDPV各分离株在遗传进化上存在明显的地域性。本试验中MDPV浙江分离株株处于MDPV大陆亚群。


番鸭源小鹅瘟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的结构蛋白及其抗原性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交叉免疫印迹方法,分析比较了番鸭源小鹅瘟病毒(MD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结构蛋白抗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MDGPV和MDPV纯化病毒在SDS-PAGE分析中均呈现3种结构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81、65和55 ku;在免疫印迹试验中,MDGPV和MDPV的VP1、VP2和VP3三种结构蛋白均可被同源抗血清识别,而异源抗血清均不能识别VP1蛋白;免疫番鸭血清和感染耐过番鸭血清识别的条带无明显区别.可见,MDGPV和MDPV的抗原性差异主要体现在VP1蛋白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