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甜菜碱添加方式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甜菜碱添加方式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及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的影响。选取120头体重接近的纯种初产母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头,每个重复1头。从妊娠第3天起至分娩后21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甜菜碱Ⅰ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000mg/kg甜菜碱;甜菜碱Ⅱ组妊娠前109d饲喂基础饲粮,自妊娠第110天至分娩后21d,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000mg/kg甜菜碱。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1 000mg/kg的甜菜碱显著提高了21日龄断奶仔猪数1.73头(P<0.05)和断奶窝重22.83%(P<0.05),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了分娩后10和21d血清中GH含量(P<0.05或P<0.01),极显著增加了妊娠第100天、分娩后10和21d血清中IGF-Ⅰ含量(P<0.01)。2)饲粮添加2 000mg/kg的甜菜碱使母猪断奶后7d内断奶-发情间隔显著缩短了1.29d(P<0.05),极显著增加了分娩后21d血清GH含量(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 000和2 000mg/kg的甜菜碱均能够提高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其中1 000mg/kg的甜菜碱对血清中GH和IGF-Ⅰ含量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甜菜碱 初产母猪 繁殖性能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李明远断病手迹(五十四) 诊断甜椒、辣椒白粉病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 2015
摘要:20世纪七十年代,我作为援外人员在也门共和国工作过约5年。1973年6月~1974年2月是考察,1976年5月~1979年末是建项。项目是在当时北也门议长阿哈迈尔的家乡建立一座农技站,推广、展示中国的农业技术。阿哈迈尔的家乡是在首都萨那北150 km的胡斯白脱那(我们称它镇),是崇山峻岭中的一块平地。海拔1000多m,年平均温度25℃。那里比较原始,考察的时候我们去看过,建农技站的那块地方,杂草丛生,有不少椰林及枣树。应当说是一个半农半牧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砧木品种格拉芙特的嫁接栽培技术
《辣椒杂志 》 2015
摘要:辣椒是我国百姓喜爱和普遍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品种,其中大果型辣椒由于重茬连作增多,特别是设施栽培中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辣椒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辣椒多年种植的土壤,尤其是保护地连作造成根腐病、青枯病、疫病和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虫害严重发生,在合适的病虫害生长环境中发生大范围传染,造成辣椒秧苗成片枯萎死亡,严重威胁辣椒的产量和品质。解决该问题最经济有效的两个办法就是选育抗病品种和应用嫁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1,3,4-三磷酸肌醇5/6激酶ITPK家族基因的鉴定和分析
《科技导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3,4-三磷酸肌醇5/6-激酶(ITPK)是一种在动物、植物、线虫中都比较保守的多功能酶,在生物信号传导及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为了充分研究玉米中ITPK家族基因系统分析、全生育期基因表达模式及逆境胁迫表达模式,利用玉米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玉米ITPK家族基因的全序列、定位和编码蛋白,通过序列比对进行进化和分类分析。利用玉米高通量芯片表达数据进行组织表达差异性、干旱胁迫和病害胁迫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基因组中含有6个ITPK家族基因,分布于玉米的4条染色体上。MEME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Zm ITPK1-5均含有3个保守的ATP-grasp-4结构域,Zm ITPK6含有两个ATP-grasp-4保守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Zm ITPK可分为3个亚家族。各个发育阶段中,多数成员在生殖器官或营养器官中均有较高的表达量,只有Zm ITPK1在所有器官中表达量都不高。Zm ITPK2和Zm ITPK3基因受干旱胁迫处理诱导不同程度上调表达。而在生物胁迫条件下均无显著上调或下调表达。
关键词: 玉米 三磷酸肌醇5/6激酶 保守结构域 表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收获期糯玉米杂交种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贵州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确定新疆制种基地糯玉米种子的适宜收获期,给高活力糯玉米种子生产提供依据,选用糯玉米杂交种京科糯2000、京紫糯218,甜加糯类型玉米杂交种京科糯928为试验材料,研究新疆制种基地糯玉米杂交种种子成熟度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确定高活力种子的适宜收获期。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授粉后不同收获期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生长势、干物质积累、抗冷性等的影响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在授粉后20~55d的不同收获期,3个品种种子各指标总体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京科糯2000在授粉后40~50d收获、京科糯928在授粉后45d收获、京紫糯218在授粉后50d收获时,种子活力指标和生长指标值均达最大,抗冷性最强,为最适收获期;品种之间,最适收获期的发芽率为京科糯928(98.67%)>京科糯2000(94%)>京紫糯218(92.33%),3个品种的抗冷性强弱表现为京科糯928>京科糯2000>京紫糯21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小麦季氮素养分循环与平衡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汇总2000—2011年文献数据以及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实测试验数据,研究了华北、长江中下游和西北地区小麦季经过土壤界面的氮素输入和输出各项养分循环参数,分析并评估了3大区域的氮素养分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华北、长江中下游和西北地区小麦季氮肥平均施入量分别为170、183和150 kg N·hm-2,上季作物秸秆氮素还田量分别为74.6、15.2和8.1 kg N·hm-2,种子带入量分别为4.9、4.2和3.5 kg N·hm-2.华北地区来自非共生固氮、大气沉降和灌溉水氮素养分输入量分别为15、12.9和9.9 kg N·hm-2,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别为15、14.5和5.8 kg N·hm-2,西北地区分别为15、9.4和7.7 kg N·hm-2.小麦收获时华北、长江中下游和西北地区地上部作物吸收的氮分别为174.3、144.4和122.3 kg N·hm-2,华北地区通过氨挥发、N2O排放和淋溶损失的氮素分别为19.9、2.6和11.8 kg N·hm-2,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别为9.4、2.4和15.5 kg N·hm-2,西北地区小麦季氨挥发和N2O排放量分别为3.4和0.7 kg N·hm-2,不计淋溶损失的氮素.由此计算的小麦季氮素养分平衡结果显示,华北、长江中下游和西北地区的氮素养分均表现为盈余,盈余量分别为78.7、66.0和67.3 kg N·hm-2,超出了养分允许平衡盈亏率,应适当调整氮肥投入,避免氮肥的不科学施用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NP标记技术的糯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糯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利用新一代分子标记技术-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对39份不同基因型的糯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1 059个SNP标记在39份自交系中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5~0.38,平均含量为0.31;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为0.03~0.50,平均值为0.29;期望杂合度变化范围为0.05~0.5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9。39份自交系之间的亲缘关系(Kinship)系数为0.00~0.91,京6与京糯6之间亲缘关系最近。通过Neighbor-joining(NJ)聚类分析,将39份自交系划分为5大类群,其中系谱来源不清晰的糯玉米自交系均被划分至不同类群中,明确了其亲缘关系。因此,SNP标记适用于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亲缘关系研究,可为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