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西葫芦茎尖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
《北方园艺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西葫芦茎尖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探索了不同消毒处理、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组合对西葫芦茎尖再生和快速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葫芦茎尖在含有0.02%升汞与10%次氯酸钠的溶液中消毒10min的效果最好,污染率降低到6.7%,成活率可达91.7%;西葫芦茎尖诱导再生芽的最好培养基处理为MS+6-BA 0.5mg/L+IBA 0.10mg/L;最佳的生根诱导培养基为MS+IBA 0.30mg/L。
关键词: 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 茎尖 组织培养 快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方向一致性特征的小麦条锈病与白粉病识别方法
《农业机械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这2种病斑颜色特征相近、形状特征不明显,但在方向分布的一致性上却存在较大差别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方向一致性描述方法。通过不同的方向核与图像卷积得到多个方向图和边缘,对每个方向图依据边缘图进行统计得到图像的方向分布直方图;并计算方向分布直方图的标准差,作为图像方向分布的一致性特征。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抑制噪声影响,得到的结果符合图像的实际分布情况。利用该方法对小麦病斑进行特征提取,并应用于小麦条锈病与白粉病的病斑识别实验中。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向一致性特征使条锈病与白粉病的区别度较大,准确识别率达到99%。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白粉病 病斑识别 特征提取 方向一致性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交配型位点基因对杏鲍菇极性的鉴定
《生物技术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用B交配型位点基因对杏鲍菇不同极性菌株进行快速鉴定。[方法]根据杏鲍菇B交配型位点基因的信息素PEphb(3.3.1~3.3.4)和信息素受体PEPHSTE(3.3.1~3.3.4)基因设计8对特异性引物,对原生质体单核化得到的2个不同极性的杏鲍菇样本进行PCR扩增。[结果]4个信息素基因和3个信息素受体基因仅能在A2B2极性中存在,而在A1B1极性中不存在。[结论]用B交配型位点基因能对杏鲍菇不同极性进行鉴定,且这7个基因可以作为杏鲍菇原生质体单核化极性快速鉴定的SCAR分子标记。
关键词: 杏鲍菇 B交配型位点基因 信息素 信息素受体 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酸处理对冷藏期间紫背天葵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紫背天葵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植酸(0、0.1、0.5和1mmol/L)处理并于低温下(10℃)晾干叶片表面明水,HDPE袋(15μm厚)挽口包装(500g/袋),并置于0℃下贮藏15d,每5d测定一次品质指标:腐烂指数、呼吸强度、花青素、叶绿素、氨基酸、总酚、游离酚、蛋白质、总糖和还原糖。结果表明,0.5mmol/L植酸处理组可有效抑制紫背天葵呼吸作用,减缓花青素的损失而有效保持其含量,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有效抑制总酚、游离酚、还原糖、总糖、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的降低,有效延长紫背天葵货架期。1.0mmol/L植酸处理组会对紫背天葵叶片产生灼伤,加速品质劣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海量信息资源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农业信息化的深入,如何描述、存储、管理和处理海量分布信息资源成为农业应用的首要问题。提出基于XML/XML Schema的统一农业信息资源描述框架,将XML描述与元数据约束相结合,采用层次化管理结构实现元数据与资源信息的组织;在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云存储架构适应性改进基础之上,设计实现了农业海量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了海量、分布、异构资源的分类组织、存储和访问服务。平台覆盖了全国6个省市资源节点,实现了3.2 TB农业资源存储管理,与传统资源检索方法相比,平台资源检索时间缩短73%;同时,用户在同一检索条件下能更多地获得相关资源,不仅查准率平均提高5%,而且资源利用率平均提高17.7%。平台在海量资源检索和利用效率方面获得提升。
关键词: XML Schema HDFS 资源描述框架 农业信息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西山侧柏林土壤呼吸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环境科学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北京西山地区的典型侧柏林为研究对象,于2009—2010年采用LI-8100土壤CO2通量自动观测系统全天候观测样地的RS(土壤呼吸速率),分析其在典型日、月际、季节、年内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异特征,并通过单一和二元混合模型分析T(土壤温度)、VWC(土壤体积含水量)对RS的影响.结果表明:1典型日RS的昼夜变化规律不明显,峰值出现在12:00—14:00;RS的月际、季节、年内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形日均值,日均值变化范围在0.03~7.84μmol/(m2·s)之间;T的典型日、月际、季节、年内变化均呈单峰形;VWC变化规律不明显.2Q10(土壤温度敏感系数)季节性变化差异显著,最大值(3.56)出现在冬季,最小值(1.31)出现在春季;2009年、2010年、2009—2010年观测期间Q10平均值分别为2.01、2.03和2.10.3T和VWC对RS的变化解释能力分别为82.8%、20.5%,而T和VWC复合模型对RS的解释能力为82.6%.
关键词: 侧柏林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敏感系数(Q10) 土壤温度(T) 土壤体积含水量(VW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兰花叶干燥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食品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西兰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对西兰花叶子的干燥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压榨处理可明显降低西兰花叶的初始含水量,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温度可显著提高西兰花叶残渣的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选择常用的6种干燥模型进行拟合,经拟合后选择Two term exponential模型为实验条件下预测西兰花叶残渣干燥特性的最适模型,其平均R2值为0.9944,X2最小值为0.0004。西兰花叶残渣热风干燥模型为:MR=(0.00171T+1.85395)exp(-(0.00088T-0.0391)t)+(1-0.00171T-1.85395)exp(-(0.00088T-0.0391)(0.00171T+1.85395)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