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户种植张杂谷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对张杂谷种植农户的调查资料,运用2项logistic模型,对采用张杂谷技术意愿影响因素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张杂谷增长效果、产量、劳动力占家庭人口数、用工数对农户是否继续采用张杂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年龄和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对农户是否继续采用张杂谷有显著性负向影响。张杂谷应该重点向文化程度水平高,以种植业为主要收入,劳动力比较多的家庭倾斜。提出对种植张杂谷进行补贴,加大张杂谷科研力度,对农民进行种植张杂谷培训等建议。
关键词: 张杂谷 logistic模型 农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BT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冀丰4号
《农业科技通讯 》 2011
摘要:冀丰4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与河北冀丰棉花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中熟转BT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其组合来源为97-668(冀668)×97G1,2008-2009年参加天津市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9年12月通过天津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特点 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schler)]为鳞翅目害虫,2005年在安新县夏玉米田首次发现为害,2010年发生程度明显上升,2011年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且程度加重。为此,2010年和2011年对安新县二点委夜蛾田间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对2011年测报灯诱集二点委夜蛾成虫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具有局部暴发、选择性强、为害重的发生特点,初步认定其在安新县1 a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田间杂草及枯枝落叶下越冬。针对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了防控技术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田杂草发生特点与化学防除技术
《中国种业 》 2011
摘要:谷子起源于我国,是我国的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的80%,在国际贸易与我国旱地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谷子主要分春播区和夏播区,可春播、晚春播和夏播3种种植方式。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田间杂草发生种类与危害特点有一定的差异,应分别用药防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层调控对设施番茄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中国蔬菜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寿光设施番茄生产体系为对象,研究了根层水肥调控处理(W2FS)和增加促根管理的根层综合调控处理(W2FR)对番茄产量、根系生长、氮素利用和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层水肥调控(W2FS)和根层综合调控处理(W2FR)与农民传统施肥方式相比明显节水节肥,灌溉量减少29%,养分投入量N-P2O5-K2O分别降低59%、23%、42%和79%、78%、48%;根层综合调控处理(W2FR)有助于促进番茄苗期根系生长,分别比传统施肥(W1FC)、对照(W2F0)和根层水肥调控技术(W2FS)的总根长提高57%、42%、46%,根表面积增加62%、34%、36%,根体积增加70%、29%、29%;根层综合调控处理(W2FR)提高了氮磷钾的养分偏生产力(PFP),比传统施肥方式分别提高了4.0、3.7、1.0倍,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降低了氮素淋洗风险。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根层水肥调控技术 根层综合调控技术 番茄 设施栽培 氮素淋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为例
《河北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为例,通过对良种、水、肥料、集成技术等内容的创新与成果的应用,改善了农作物品质,增加了农产品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支撑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说明农业科研的重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冬小麦水分亏缺量的变化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河北省冬麦区1965-2007年48个气象站,冬小麦生育期内逐年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资料,估算了全生育期、生长前期、中期、后期的水分亏缺量,分析了水分亏缺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时序变化趋势以及水分亏缺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水分亏缺量最大的区域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区,水分亏缺量变率较小;各生育期以中期水分亏缺最为严重,且变率较小,生长前期和后期水分亏缺量较小,但变率较大。各生育期水分亏缺量均呈减少趋势,其变化趋势由需水量的变化趋势所引起。全生育期和生长前期需水量减小的主要原因是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减小,生长后期则是由风速的减小和相对湿度的增大引起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