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SCI(精确检索)
53条记录
农用化学品对褐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英文)

Entomologia Sinica 1999 SCI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常用农用化学品对褐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浓度处理下,扫氟特对褐飞虱、尖钩宽邑蝽、黑肩绿盲蝽成虫的杀伤作用大,丁草胺对褐飞虱和草间小黑蛛成虫杀伤小,但对尖钩宽邑蝽、黑肩绿官蝽成虫杀伤大;乙草胺仅对黑肩绿盲蝽成虫有较大的杀伤作用。快杀稗、苄磺隆、金秋、稻福星、杜邦农得时对上述害虫和天敌无明显致死作用。异稻瘟净对褐飞虱2、3龄若虫、尖钩宽邑蝽、黑肩绿盲蝽成虫的杀伤作用显著,但百菌清、叶枯灵、多菌灵、井岗霉素、三环唑、叶青双的杀伤不明显。尿素的杀虫作用也不明显。同时,还测定了扫氟特、丁草胺、乙草胺、异稻瘟净对褐飞虱及其上述天敌的毒性,并计算出毒力回归方程和LC50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抗性遗传研究

遗传学报 1997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Hashikalmi,Dular和90IRBBN44三个抗源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S-103菌株和白叶枯病P1菌系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Hashikalmi和Dular对S-103的抗性均由2对隐性基因所控制,90IRBBN44则带有1对隐性抗性基因。经等位性测定表明,Hashikalmi和Dular的2对基因中至少有1对是等位的,但它们与90IRBBN44的1对基因均不等位。3个抗源品种对P1的抗性都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该基因与xa-5等位。连锁遗传分析表明,Hashikalmi和Dular对S-103的2对抗细条病基因中的1对与xa-5相连锁,而90IRBBN44的1对抗性基因与xa-5呈独立遗传。本文还就开展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育种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抗性遗传,抗病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再生植株及后代的性状表现

遗传学报 1982 SCI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实验证明,通过组织培养方法也可以产生变异,并在作物品种改良实践中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关于水稻幼穗体细胞再生植株的遗传学研究报道甚少。几年来我们用了23个水稻品种进行组织培养,获得4,282株再生植株,并系统地研究了它们的当代及其后代的性状表现,发现其当代和后代都产生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