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SCI(精确检索)
53条记录
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的致害性变异和为害特征(英文)

Entomologia Sinica 1999 SCI CSCD

摘要:本文对采自广西、云南和浙江的不同地理种群的褐飞虱致害性变异和为害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致害性测定结果表明,1989年后浙江种群褐飞虱仍表现为生物型2的致害特性;而广西种群在1991年后不仅能致害含 BPh1基因的IR26和 MUdgo而且还能致害含 bph2基因的ASD7,1997年广西和云南种群均能致害抗虫品种IR26、Mudgo、ASD7和R.H,表明这两个种群产生了不同与生物型1、2和3的致害性更强的新的生物型。自由选择试验结果表明,浙江种群的若虫和成虫对不同抗虫品种的取食选择性有明显的差异,成虫嗜食IR26品种而若虫对不同品种的选择性无显著差别。云南种群若虫嗜食ASD7,而成虫则嗜食TN1。室内试验表明,浙江种群的若虫历期最长,而在广西种群中取食ASD7的若虫历期明显比取食TN1的长。取食IR26的浙江种群的若虫存活率比取食TN1和ASD7的高,而在抗虫品种ASD7和IR26上云南种群的若虫存活率明显高于浙江和广西种群。研究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的褐飞虱的致害性与其为害特性并不完全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抗性遗传研究

遗传学报 1997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Hashikalmi,Dular和90IRBBN44三个抗源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S-103菌株和白叶枯病P1菌系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Hashikalmi和Dular对S-103的抗性均由2对隐性基因所控制,90IRBBN44则带有1对隐性抗性基因。经等位性测定表明,Hashikalmi和Dular的2对基因中至少有1对是等位的,但它们与90IRBBN44的1对基因均不等位。3个抗源品种对P1的抗性都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该基因与xa-5等位。连锁遗传分析表明,Hashikalmi和Dular对S-103的2对抗细条病基因中的1对与xa-5相连锁,而90IRBBN44的1对抗性基因与xa-5呈独立遗传。本文还就开展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育种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抗性遗传,抗病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再生植株及后代的性状表现

遗传学报 1982 SCI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实验证明,通过组织培养方法也可以产生变异,并在作物品种改良实践中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关于水稻幼穗体细胞再生植株的遗传学研究报道甚少。几年来我们用了23个水稻品种进行组织培养,获得4,282株再生植株,并系统地研究了它们的当代及其后代的性状表现,发现其当代和后代都产生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