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SCI(精确检索)
53条记录
水稻穗瘟防卫反应相关基因的分离和鉴定(英文)

遗传学报 2006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遗传背景相近、对叶瘟抗性相同但对穗瘟抗性不同的两个水稻株系为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 技术构建穗瘟抗/感消减cDNA文库,经差异筛选及序列分析,共获得90个独立的差异表达cDNA克隆,根据与它们同源的基因功能推测,这些克隆可能参与了对病原菌的防卫反应、信号传导和转录等一些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利用RT-PCR分析了26个所筛选到的cDNA克隆在抗/感植株接种后的表达,17个基因的表达差异得到验证。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抗感株系接种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谱也进行了RT-PCR的分析。文章首次报道了有关水稻对穗瘟抗性在mRNA水平进行研究,为深入研究水稻对穗瘟抗性的遗传机理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抑制消减杂交 防卫相关基因 穗瘟抗性 水稻

水稻对叶瘟和穗瘟部分抗性的遗传分析(英文)

遗传学报 2005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一个水稻籼籼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选用由感病株系构成的2个亚群体和2个不同的稻瘟病菌小种,进行了水稻对叶瘟部分抗性的QTL定位,还选用由感病而且抽穗期相近的株系构成的亚群体和另一个病菌小种,进行了水稻对穗瘟部分抗性的QTL定位,将病叶面积百分比(DLA)、病斑大小(LS)和病斑数(LN)作为对叶瘟部分抗性的性状,将病斑长度(LL)和孢子量(CA)作为对穗瘟部分抗性的性状。所构建的图谱包含168个标记。应用QTLMapper1. 01b,共检测到11个表现主效应的QTL和28对双因子互作,有3个表现主效应的QTL参与对同一性状的互作。QTL的主效应对单一性状的贡献率为4 7% ~38 8%,而上位性效应对单一性状的贡献率为16 0%~51 7%,QTL的主效应对大多数性状的贡献率小于互作效应,表明互作效应对于部分抗性的重要作用。对穗瘟部分抗性的两个性状LL和CA,所检测到QTL总效应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0 6%和82 6%,表明由排除了主效抗病基因的感病株系组成的亚群体适合于进行部分抗性QTL定位。

关键词: 数量性状座位(QTL) 部分抗性 叶瘟 穗瘟 水稻

应用中国和欧洲油菜建立的双二倍体群体对3个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以及与环境的互作分析(英文)

遗传学报 2005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国的高油分自交系“高油”和欧洲高含油量品种“Sollux”的F1产生的282个株系组成的双二倍体(DH)群体为材料,在125个SSR标记座位构建的连锁图谱基础上,根据在中国和欧洲四个不同环境下的表型鉴定结果,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基础上的QTL分析软件,对油菜3个重要农艺性状:株高,开花期和成熟期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的联合定位分析,估测了这些QTL的加性、上位性以及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各性状均受多个加性、加加上位以及与环境互作的QTL控制。株高受多个QTL影响(12个位点具有加性或兼有环境互作效应,5个位点具有互作效应),以加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总和可解释定位群体表型变异的75%左右,并多兼有上位性效应。12个主效QTL中,9个是“高油”等位基因相对“Sollux”有降低株高的作用,大多数加性×环境互作QTL的有效等位基因具有环境选择特异性。7个ae基因座位中,5个“高油”等位基因在杭州种植环境下,除一例外所有在德国环境下的互作基因座中,“Sollux”等位基因起着增加株高的作用,加加上位性主效总和为加性主效总和的三分之一。7个控制花期和8个控制成熟期的主效QTL中,分别有6个和5个是来自“高油”的等位基因相对“Sollux”具有提前开花和成熟的效应,这些QTL的效应总和占到性状表型变异的60%左右。5个位于第2和第12连锁群中的2个大效应QTL可能和已多次报导的VFN1和VFN3基因相近或相同。开花期和成熟期两性状均检测到显著的ae互作效应,双亲等位基因的效应在各环境下呈离散分布。位于14和19连锁群上的两个主效株高QTL同时也是控制开花期和油分含量的基因位点,因而利用这两个位点进行标记辅助筛选时要考虑到对油分含量的影响。控制成熟期的8个主效QTL中有3个同时也是控制开花期的基因座位,证实了开花期和成熟期高度正相关的遗传基础,两个生育性状均表现有较弱的QTL间加加上位互作,但以主效QTL的作用为主。

关键词: 甘兰型油菜 株高 开花期 成熟期 QTL定位 QTL与环境的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果实的光合特性、产物运输及分配在糖分积累中的作用(英文)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2 SCI 北大核心

摘要:测定了温州蜜柑 (CitrusunshiuMarc .cv .Miyagawawase)果实发育进程中干鲜重、果皮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并用14 CO2 示踪技术研究了果皮和叶同化生成的光合产物在果实内的运输分配特性。结果表明 :果皮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有关 ,随着叶绿素含量的下降 ,果实光合速率也快速下降。在果实完熟之前 ,即使是当果皮积累的干重超过汁囊时 ,叶同化产物仍主要分配到汁囊中 ;而在完熟阶段 ,果皮光合速率接近零 ,果皮成了叶同化产物的主要库。果皮的同化产物 ,主要保留在果皮中 ,输入到汁囊的比率随果实发育而下降 ,但高峰时也有 12 %输入汁囊。与对照相比 ,果实遮光处理后降低了果皮与汁囊的干重和含糖量。上述结果表明果皮光合产物主要用于果皮自身的发育并能减少对叶光合产物的依赖 ,同时也能部分增加汁囊糖的积累

关键词: 温州蜜柑 果实光合作用 光合产物 运输 分配 糖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的cDNA微阵列分析

遗传学报 200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cDNA微阵列对来源于中 15 6 /谷梅 2号重组自交系的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G2 0 5和G71的稻瘟病菌胁迫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分析 ,发现有 3个cDNA克隆的表达仅在抗病基因系G2 0 5接种病原菌 12h后受到诱导 ,其中两个为功能已知基因 ,另一个为功能未知的新基因。另有 35个差异表达克隆在两个近等基因系中均检测到 ,其中 17个克隆的表达在G2 0 5和G71均受到病原菌的诱导 ,另外 18个克隆的表达则在G2 0 5和G71均受到病原菌的抑制。序列分析表明 ,这些稻瘟病菌应答基因分别与防卫反应、信号传递、逆境胁迫和光合作用及糖代谢等功能相关 ,为植物抗病机制提供了相关信息。另外 ,Northern还证实了编码富含甘氨酸蛋白基因 (GlycinerichproteinGrp)的表达受稻瘟病病原菌的诱导 ,是一个稻瘟病诱导相关基因。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近等基因系 cDNA微阵列 表达谱

卵跳小蜂Ooencyrtus nezarae Ishii对豆缘蝽和豆璧蝽卵的选择性和密度反应(英文)

Entomologia Sinica 2001 SCI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卵跳小蜂对豆缘蝽 (R .clavatusThunberg)和豆璧蝽 (P .hybneriGmelin)卵的选择性和密度反应。在自由选择试验中 ,两种豆蝽卵中羽化的卵跳小蜂在不同的卵密度和比例中均选择豆缘蝽 ;而在非选择性试验中 ,从豆璧蝽中羽化的卵跳小蜂同时选择豆缘蝽和豆璧蝽卵 ,寄生率较高 ;然而 ,从豆缘蝽卵羽化的卵跳小蜂对豆璧蝽卵的寄生率非常低。嗅觉试验表明 ,从豆缘蝽卵上释放的气味对卵跳小蜂的搜寻和寄生行为影响很大。卵跳小蜂寄生的卵数量随着豆缘蝽和豆璧蝽卵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然而 ,卵跳小蜂对豆璧蝽的寄生率随着卵的密度增加而降低 ,尤其是从豆缘蝽卵中羽化的寄生蜂。研究还表明 ,卵跳小蜂在大田中对豆缘蝽卵的寄生存在着空间或时间上的障碍。

关键词: 选择性和密度反应 卵寄生蜂 豆缘蝽 豆壁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QTL剖析

遗传学报 2001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292个Lemont/特青F13重组自交系(RILs)及其含272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剖析单 株有效穗数(PN)和每穗粒数(SNP)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所有性状呈现超亲分离,PN与SNP 存在弱的负相关.检测到影响 PN和 SNP及其相关性状的 QTL 51个和互作位点 45对,它们 可以解释 60%以上的性状总变异。 SNP与其相关性状的 QTL定位在一起,比较与 SNP-QTL 同一或相邻区域的 QTL数,穗部枝梗数是长度性状的两倍,故前者对SNP的作用更大。仅有 2个PN-QTL与SNP相关性状的QTL相邻,因此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有可能实现PN与SNP的 有利重组。其中影响 PN的 QPn4和影响穗枝梗数和长度的 QPbn3a,QPbn3和 QPbl4等主效 QTL,在标记辅助选择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通过标记辅助选择合理配置穗部性状 QTL 产生新的高产穗型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单株有效穗数 每穗粒数 数量性状位点 上位性 水稻 标记辅助选择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S9的cDNA克隆和全序列分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2001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RT PCR技术克隆了 3个中国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iceblack streakeddwarfvirus,RBSDV)分离株基因组片段S9,并测定了它们的全序列。结果表明 :RBSDV浙江分离株 (RBSDV Zj)基因组片段S9全长 190 0nt(EMBL登录号为AJ2 97430 ) ,RBSDV河北分离株 (RBSDV Heb)基因组片段S9全长 1898nt(EMBL登录号为AJ2 9742 9) ,湖北分离株S9全长 190 0nt(EMBL登录号为AJ2 9170 6 )。 3个分离株S9均含有两个开放阅读框(ORF) ,分别编码约 40kD和 2 4kD的多肽。3个中国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 98.5 %~ 98.8% ,与日本分离株S9的核苷酸同源性均为 89.9%~ 90 .2 % ,而与意大利MRDVS8同源性仅为 85 .3%~ 86 .4%。我们发现ORF2十分保守 ,4个RBSDV分离株S9的ORF2同源性高达为 97.6 %~ 10 0 % ,与意大利MRDVS8的ORF2同源性也高达 94.3%。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基因组片段S9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齿裂矮缩病毒PS9蛋白的定位及在昆虫传毒中的功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999 SCI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大肠杆菌融合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水稻齿裂矮缩病毒(RRSV)S9编码蛋白PS9。以PS9的融合蛋白的抗体为一抗,胶体金标记的proteinA为二抗,进行PS9在RRSV病毒颗粒上的免疫标记和定位,从而证明PS9是病毒突起的一个组分。病毒媒介昆虫—褐飞虱的传毒实验结果表明PS9可以抑制昆虫的传毒作用,提出在病毒颗粒进入昆虫细胞时,可能需要PS9与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的结合和作用。

关键词: 水稻齿裂矮缩病毒S9;褐飞虱;病毒突起;定位和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用化学品对褐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英文)

Entomologia Sinica 1999 SCI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常用农用化学品对褐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浓度处理下,扫氟特对褐飞虱、尖钩宽邑蝽、黑肩绿盲蝽成虫的杀伤作用大,丁草胺对褐飞虱和草间小黑蛛成虫杀伤小,但对尖钩宽邑蝽、黑肩绿官蝽成虫杀伤大;乙草胺仅对黑肩绿盲蝽成虫有较大的杀伤作用。快杀稗、苄磺隆、金秋、稻福星、杜邦农得时对上述害虫和天敌无明显致死作用。异稻瘟净对褐飞虱2、3龄若虫、尖钩宽邑蝽、黑肩绿盲蝽成虫的杀伤作用显著,但百菌清、叶枯灵、多菌灵、井岗霉素、三环唑、叶青双的杀伤不明显。尿素的杀虫作用也不明显。同时,还测定了扫氟特、丁草胺、乙草胺、异稻瘟净对褐飞虱及其上述天敌的毒性,并计算出毒力回归方程和LC50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