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SCI(精确检索)
53条记录
确定度评定在化妆品中砷含量ICP-AES测定中的应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8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测定化妆品中As含量的不确定度的评定实践,建立了该分析过程的相应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中各个参数进行不确定度来源分析,分别对A类不确定度(由测量的结果统计分布计算的不确定度)或B类不确定度(基于经验或其他信息的概率分布估计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按照国际通用方法对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和扩展,得到ICP-AES法测定化妆品中As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研究结果表明: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曲线拟合线性方程及样品溶液的定容是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该不确定度评定所用方法同样适用于以线性回归标准曲线法获得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关键词: ICP-AES法 化妆品 砷含量 不确定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疫里默氏杆菌强、弱菌株外膜蛋白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8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双向电泳及质谱技术对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强毒株及其体外传代200代(RA200)的弱毒菌株的外膜蛋白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借此分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外膜蛋白表达特点,研究差异表达蛋白与细菌毒力的关系.在实验中检测到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原代及其体外传代获得的弱毒菌株的外膜蛋白约表达60个蛋白质点(n=3),其中相差5倍以上3个.胶内酶解和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后鉴定,W1为热休克蛋白Hsp20家族成员,W2、W3为转座酶,推测它们可能与里默氏杆菌的毒力密切相关.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外膜蛋白 双向电泳 毒力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同时检测动物肌肉中26种β_2-兴奋剂和激素残留

分析化学 2008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动物肌肉中10种β2-兴奋剂、16种激素共26种促蛋白合成剂的固相萃取样品前处理方法,用同位素内标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分析。动物肌肉经过β-葡萄糖醛苷酶/芳基硫酸酯酶酶解,酶解液通过SLW固相萃取柱浓缩净化,先用甲醇洗脱16种激素,然后用5%氨化乙酸乙酯洗脱10种β2-兴奋剂,后者经过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1%(φ)三甲基氯硅烷衍生后,用GC/MS测定β2-兴奋剂;前者再用SLH固相萃取柱净化,七氟丁酸酐衍生后用GC/MS测定激素。结果表明,SLW固相萃取柱能够很好地分离动物肌肉酶解液中10种β2-兴奋剂、16种激素,结合GC/MS测定,本方法检出浓度为0.5~1.0μg/kg,回收率在68.2%~103.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1.5%~12.4%。

关键词: 促蛋白合成剂 β_2-兴奋剂 激素 多种残留 气相色谱-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径向基网络的水稻胡麻斑病严重度估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8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植被病害严重度的精确预测是采取植保措施的关键,同时对减少农药使用量也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首先对叶片光谱反射数据进行重采样和求一阶、二阶微分,再用主成分分析PCA技术对上述变换光谱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对水稻胡麻叶斑病严重度进行预测。将全部的光谱数据和病害严重度分为两组,75%用于网络训练,25%用作网络性能测试。文中对预测结果准确性有重要影响的径向基函数扩展速率和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一阶微分光谱经PCA压缩后,获得主分量光谱,输入RBN,病害严重度的预测均方根误差仅有7.73%。表明:主成分分析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PCA-RBFN)相结合,可以对水稻胡麻斑病严重度进行快速、精确的估算。

关键词: 病害严重度 水稻胡麻斑病 主成分分析 径向基函数 神经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哈茨木霉菌代谢产物中单端孢霉烯化合物的含量

分析化学 2007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建立了哈茨木霉菌发酵代谢产物中活性有效成分单端孢霉烯化合物含量的分析测定方法。用乙酸乙酯提取样品,并测定提取液中单端孢霉烯化合物的含量,以保留时间和单端孢霉烯化合物的质谱特征离子峰(m/z292、277、149、135、121和107)为定性分析依据,用外标法定量。在所建立的分析条件下,单端孢霉烯化合物的保留时间为8.09min,方法检出限为0.04μg/L;在0.5~5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回收率102.3%;RSD为0.86%。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准确度高,可为哈茨木霉菌菌株改造和发酵生产研究中单端孢霉烯化合物的跟踪检测提供灵敏、准确的分析手段。

关键词: 哈茨木霉 代谢产物 单端孢霉烯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门控的分子机理(英文)

遗传学报 2007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CNG)最广泛地分布于神经细胞。近年来关于 CNG 通道门控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研究表明, CNG 通道的组成及组装影响通道的特性及门控。近年来有关 CNG 突变体的研究及半胱氨酸残基亲和性的分析表明, 环核苷酸首先结合到 CNG 通道 C 端的环核苷酸结合域(CNBD)上引起 CNBD 空间构像改变, 然后 4 个亚单元发生空间构像的协调改变, CNG 通道开放。本文详细讨论了 CNG 通道的门控机制、各亚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组装的过程及其空间构想的变化, 为 CNG 通道的进一步研究, 尤其是离子通道疾病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 构像改变 门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中苯甲酰脲类药物残留的测定方法研究

分析化学 2006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步有机溶剂提取、HPLC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7种苯甲酰脲类药物(除虫脲、灭幼脲、杀铃脲、氟铃脲、氟苯脲、氟虫脲和氟啶脲)在蔬菜中残留量的方法。考察了不同提取溶剂(乙酸乙酯和乙腈)的提取效率;研究了不同C18固相萃取小柱、活性碳、自制弗罗里硅土柱和GPC对蔬菜样品的净化效果;实验了不同的梯度淋洗程序分离7种药物。通过对黄瓜、大白菜、西红柿和包心菜4种蔬菜的4种添加水平和4次重复性实验,建立了一种以乙腈为提取溶剂和以弗罗里硅土柱为净化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7种苯甲酰脲类药物。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02~1.5mg/L,7种苯甲酰脲类药物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其检出限为0.02~0.05mg/kg(S/N=10);在0.05~1.0mg/kg之间的添加回收率为80%~12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方法完全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

关键词: 苯甲酰脲 残留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组织中的莱克多巴胺

分析化学 2006 SCI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中吡虫啉加速溶剂萃取和传统提取方法对比研究

分析化学 2006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土壤样品中吡虫啉快速压力溶剂萃取技术(PSE)与传统提取方法(超声波萃取、振荡提取和索氏萃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合固相萃取柱(SPE)净化-HPLC测定技术比较了4种提取方法对土壤样品中吡虫啉的提取效果。探讨了温度对PSE的影响,确定在萃取压力100bar、温度80℃条件下,PSE效果最好,3个土壤样品不同添加浓度下,吡虫啉平均回收率均大于85%,标准偏差小于2.5%。与从土壤中提取吡虫啉的传统方法相比,PSE回收率高于超声波萃取和振荡提取,其重现性和回收率与索氏萃取相当甚至更好,而且PSE避免了使用超声波萃取和振荡提取所带来的多次清洗的问题,节省溶剂;比索氏萃取节省时间。

关键词: 压力溶剂萃取 传统提取 吡虫啉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ILLING技术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及育种中的应用(英文)

遗传学报 2006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拟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全面完成,数据库中大量的DNA序列需要进行功能注释,而用传统的正向遗传学进行基因克隆和近年来发展的反向遗传学(如插入突变、反义RNA、RNAi等技术)方法已不能适应基因组学的发展需求,因此,研发大规模、高通量的基因功能分析方法成为当务之急。TILLING技术(Targetinginducedlocallesionsingenomes)就是在基因组生物学大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反向遗传学技术。TILLING技术的基本步骤是通过化学诱变方法产生一系列点突变,经过PCR扩增放大和变性复性过程产生异源双链DNA分子,再通过特异性酶切和双色电泳分析识别异源双链中错配碱基,从而检测出突变发生的准确位置。由于具有高通量、大规模、高灵敏度和自动化等特点,能够适应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要求,TILLING技术已经和即将在功能基因组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TILLING技术应用于已测序完成的拟南芥和水稻中的突变位点检测并取得了巨大成功;TILLING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可以帮助实现快速、定向改良作物的品种,同时由于TILLING采用的化学诱变技术与传统诱变育种并无二致,因此在作物改良中采用TILLING技术不存在外源基因转入引发的转基因作物(GMO)争论;由TILLING技术发展来的EcoTILLING技术,具有通量高、成本低、定位准确等优点,可以很好地进行多态性检测和研究基因的功能,已成为开展物种DNA多态性检测和不同物种演替进化研究的有力工具。本文简要介绍了TILLING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讨论了TILLING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及TILLING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TILLING 反向遗传学 突变 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