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北京市土壤重金属潜在风险预警管理研究
《土壤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区域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环境质量风险预警研究是区域土壤重金属管理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在镇域尺度上建立土壤重金属输入-输出通量模型和重金属年累积率模型,计算2006年北京市各乡镇Cr、Ni、Zn、Hg、Cu、As、Cd、Pb八种重金属的通量和累积量。以2006年作为基期年,采用指示克里格法预测北京市未来30 a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趋势和环境质量风险。研究表明,在当前发展趋势下,未来30a北京市Pb、Cr和Ni土壤环境污染风险较小,含量均处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以下;Cu、As和Zn最高达到中警级别,Hg和Cd的污染风险变异较大,各预警级别均有出现,但概率大小不等,其中Cd的环境风险最为严重,高风险区部分位于北京市东部,呈带状分布;Hg的环境高风险区域随城市的扩张而蔓延。采用地统计学与区域物质流通量模型结合的方法,可为区域土壤重金属的宏观预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管理 通量模型 指示克里格 风险预警 北京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雾干燥对籽瓜种子蛋白理化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喷雾干燥对籽瓜种子蛋白质理化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以冷冻干燥的籽瓜种子蛋白质作对比,探究喷雾干燥对蛋白质体积密度、色泽、体外消化率、氨基酸组成、热变性温度、表面疏水性、内源荧光、二级结构、超微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冷冻干燥相比,喷雾干燥后的籽瓜种子蛋白质体积密度较大为0.34 g/m L,白度较大,色泽较好,体外消化率较高为96.0%,赖氨酸与精氨酸比值较低为0.20,必需氨基酸组成基本没有变化,热稳定性较好,变性峰值温度、热变性焓值较大分别为89.06℃、1.751 J/g,内源荧光最大发射波长由352 nm向354 nm发生红移,表面疏水性增加为4097.5,β-转角含量增加为29.62%,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均向β-转角转变,溶解性、持水持油性、乳化特性、起泡特性等功能特性均变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污泥高温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动态特征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研究旨在明确污泥高温堆肥过程中细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城市污泥堆肥快速发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污泥工厂化高温好氧堆肥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平板计数法、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污泥高温堆肥过程中的主要细菌组成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传统平板计数法结果表明,在污泥堆肥过程中,常温细菌(28℃)数量表现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而高温细菌(55℃)的数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不同的堆肥过程中共分离到6株常温细菌(Paracoccus thiocyanatus,Advenella sp.,Arthrobacter sp.,Lysobacter sp.,Serratia sp.和Rhodococcus pyridinivorans)和2株高温细菌(Ureibacillus thermosphaericus和Geobacillus thermodenitrificans)。DGGE的图谱结果显示,堆肥过程中细菌的组成有明显的变化,聚类分析表明微生物类群分属4个不同类群。污泥堆肥高温期(堆肥第7天)细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主要细菌分布在6个门,8个纲中,其中88.6%的细菌属于Chloroflexi门,Thermomicrobia纲,Sphaerobacte目中的细菌。在城市污泥工厂化堆肥过程中细菌组成和数量处于明显的变化过程中,Sphaerobacte目中的细菌是污泥堆肥高温阶段的优势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风干燥温度对青椒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青椒进行热风干燥试验,研究55,60,65,70℃干燥温度下青椒的干燥特性,对所得制品外观和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温度越高干燥速度越快,水分活度(aw)下降越快。70℃条件下的样品与其他3个温度相比,虽叶绿素残留率、Vc残留率、复水比都较高,但其硬度和韧性较大。而55℃干燥时,干燥时间过长,增加了干燥成本。因此,从制品外观和营养品质综合考虑,60℃较适于干燥青椒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植物对污水净化效果研究
《北方园艺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菖蒲、鸢尾、芦苇、香蒲等4种植物为试材,比较了4种植物在不同时期对污水中NH4+-N和全磷(total phosphorus,TP)的净化效果,分析了植物不同部位试验前后生物量及氮磷含量的变化,探讨了影响植物净化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植物在快速生长时期的净化效率高于稳定时期的净化效率。4种植物对污水中NH4+-N的最大去除率表现为香蒲>鸢尾>菖蒲>芦苇,去除率分别为98.3%、98.2%、97.7%、96.8%,对污水中TP的最大去除率表现为香蒲>菖蒲>鸢尾>芦苇,去除率分别为96.7%、96.4%、95.9%、95.2%。植物对污水中NH4+-N和TP的去除率与植物地下部的生物量有关,地下部生物量大植物吸收的氮磷多,植物的去除率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集约化养鸡场舍内细菌气溶胶群落结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评价禽舍内生物气溶胶的危害提供基础数据,对笼养和网上养殖两种方式下,集约化养殖鸡舍内细菌气溶胶的浓度进行检测,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对空气中全部细菌的群落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笼养舍内细菌气溶胶浓度和生物多样性均高于网上养殖,相同养殖方式下,生物多样性随着鸡龄的增加而呈现减小趋势;鸡舍空气环境中优势细菌主要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笼养和网上养殖舍内细菌气溶胶的优势菌属分别为Enterobacter和Escherichia。
关键词: 集约化养鸡场 笼养 网上养殖 细菌气溶胶 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创新条件平台建设实践探索与经验探析
《科学管理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北京农科院科技创新条件平台作为重要的自主创新基地,汇集了多个不同级别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结了"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条件平台建设在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方面的建设成效,从创新布局、资源共享、稳定支持、绩效考评、人才培养、创新环境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建设经验,为其他科研院所推动科技创新条件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PE-HPLC法检测噻吩磺隆在北京棕壤土中的消解
《北京农学院学报 》 2015
摘要:为明确噻吩磺隆在北京地区棕壤土麦田环境下的消解动态,建立了使用固相萃取小柱前处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SPE-HPLC),并对田间小区试验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磺酰脲类专用固相萃取小柱前期净化分离,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回收率76.14%~86.48%,相对标准偏差5.22%~7.93%。田间实验结果显示,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剂推荐用药量为45.0g/hm2,其在土壤中的消解符合动态方程C=0.212e-0.34t(r2=0.993),半衰期是2.03d,消解95%需8.98d;加倍用药量为90.0g/hm2时,其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方程C=0.397 3e-0.36t(r2=0.952),半衰期是1.92d,消解95%需8.75d。结果表明,该除草剂在北京棕壤土麦田中降解较快,施药14d后均未检出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对当季小麦株高没有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