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洋葱大葱种间杂种鉴定方法建立与应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洋葱、大葱及其杂种F1为材料,利用PCR-RFLP技术对其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和细胞质线粒体DNA的srRNA基因V7进行分析,试图建立洋葱大葱种间杂种的鉴定方法。结果显示:大葱ITS序列没有DdeⅠ酶切位点;而洋葱被DdeⅠ酶切成两个大小不同的片段;F1杂种具有两亲本的ITS序列酶切模式。细胞质线粒体srRNA基因的V7区域的扩增表明F1杂种和亲本有大小一致的单一片段,经RsaI酶切后,大葱有约0.3kb条带,比洋葱的稍小,两亲本都含有另外一条小条带(约0.1kb)。对25份杂种材料进行鉴定,22份的母本为大葱,3份为假杂种。本研究在分子水平上建立了洋葱大葱种间杂种的鉴定方法,快速、准确地辨别杂种一代的真假性。
关键词: 洋葱 大葱 种间杂种 nrDNAITS序列 mt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市延庆县种植业污染源普查情况及治理对策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延庆县是官厅水库所在地,种植业是该县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掌握种植业污染源现状,对于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保证水源地安全有重要意义。此研究采用普查方法,摸清了延庆县2007年种植业污染源情况,分析了种植业中化学投入品(化肥、化学农药和地膜)的投入和流失情况、废弃物(农作物秸杆)的产生利用情况,并对该县种植业总体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延庆县化肥总施用量为1.61×104(折纯),其中纯氮施用量是1.14×104t,占总施用量的70.6%,延庆县种植业氮肥流失量占t全县总氮排放量的52.4%,是农业面源污染中的氮素最主要来源,磷流失量占全县总磷流失量的35.1%。农药中用量较为突出的是人工除草剂阿特拉津,每年施用量为28129.97kg。康庄镇、延庆镇、张山营镇、旧县镇、永宁镇、香营、井庄镇7个乡镇是延庆县种植业源排放最严重的区域,该7个乡镇紧临官厅库区,成为威胁官厅水库水质安全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主要污染源的种类和成因,从源头阻断、过程控制及末端治理3个层面提出了4条防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土典型区土壤有机质遥感反演
《农业工程学报 》 201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有机质(SOM)含量时空变异规律研究对于土壤肥力评价、土壤碳库估算、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等差异、高光谱卫星影像较少等因素制约了区域尺度的SOM含量遥感反演方法研究的开展。该文以黑龙江省黑土带典型区为例,采集区域土壤样本,获取Landsat TM遥感影像,基于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反射率的定量关系,建立区域SOM遥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黑土区SOM含量高,一般大于2%,决定了有机质对土壤反射光谱特性的主要作用,而且该区SOM空间变异性显著,且耕作方式、气候等因素决定了裸土时间长,因而该区适于SOM含量遥感反演;有机质与TM各波段反射率均显著相关,最大相关系数在第3波段(0.63~0.69μm),为-0.710,其次为4波段(0.76~0.90μm),与实验室基于高光谱反射率数据分析的结果一致;基于TM影像2、3、4波段的SOM指数模型最优,预测精度高、稳定性好,可以用于揭示黑土典型区SOM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该研究将为改进土壤理化参数遥感反演、土地质量评价、土壤碳库估算等工作方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关键词: 遥感 反演 土壤 有机质 Landsat TM 区域 预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加工工艺及投喂率对鲤鱼生长性能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配方相同的膨化饲料和硬颗粒饲料饲养鲤鱼[初均重(55.44±0.09)g],日投喂率分别为2%、3%、4%,每天投喂6次。实验结果表明,投喂膨化饲料的鲤鱼的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较投喂硬颗粒饲料的显著增加(P<0.05),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均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膨化饲料的鲤鱼全鱼鱼体的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较投喂颗粒饲料的显著降低(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投喂膨化饲料组鲤鱼的蛋白质消化率、干物质消化率较投喂颗粒饲料显著增加(P<0.05),能量消化率极显著增加(P<0.01)。投喂率对鲤鱼的全鱼鱼体成分、营养成分生物利用率没有影响。4%投喂率鲤鱼的特定生长率较2%、3%都显著增加(P<0.05)。加工工艺和投喂率二者的交叉作用对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有显著影响(P<0.05)。鲤鱼在每天投喂6次时的最佳投喂模式是日投喂4%的膨化饲料。
西葫芦单倍体诱导及分子检测鉴定
《西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种基因型西葫芦为试材,探讨不同基因型与花粉辐照剂量(25~400 Gy)对西葫芦单倍体植株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与辐照剂量对植株坐果率和单倍体诱导率均有显著影响。辐照剂量率2 Gy/min,剂量125~250 Gy比较适宜西葫芦单倍体的诱导,获得的再生植株较多,有利于单倍体植株的产生。单倍体植株主要由点状胚与箭形胚发育而来。基因型330的单倍体诱导率为5.08%,基因型331的为7.40%,而基因型332未能获得单倍体植株。利用特异的EST-SSR标记快速对再生植株中的单倍体或自然加倍单倍体植株进行鉴定,并通过保卫细胞叶绿体计数法及流式细胞仪验证SSR标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确定植株染色体倍性水平。西葫芦单倍体植株生长势弱,叶片较小,花粉败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链霉菌Ynl68发酵产物抗植物病毒活性的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1株小链霉菌StreptomycesparvusYnl68发酵滤液的抗植物病毒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发酵滤液对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Y病毒(PVY)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经枯斑试验测定,发酵滤液对TMV的钝化、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4.2%、68.7%和52.3%;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发现,发酵滤液对CMV和PVY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6.0%和46.4%;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发酵产物对TMV弓l起的青椒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55.30%和41.49%.
关键词: 小链霉菌 发酵产物 抗病毒活性 Streptomyces parvus fermentation filtrate anti-viral activity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彩色马蹄莲2n配子育种技术初探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彩色马蹄莲的栽培品种‘黑魔术’Blackmagic、‘火烈鸟’Flamingo为试验材料,研究彩色马蹄莲2n配子育种技术。选择刚从茎秆中抽出的幼小健壮小花,用0.15%的秋水仙素处理以诱导2n配子,将诱导的2n配子进行不同组合的杂交实验。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处理对彩色马蹄莲雄雌蕊发育有一定毒副作用,其中对雌蕊的损伤大于雄蕊;2n配子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杂交后代不育性;在相同条件下,经2n配子诱导处理的杂交种子与未处理的对照种子相比,种子萌发时间大幅度缩短(50天左右),叶片变薄、变大、叶色变浅,有些杂交植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畸变。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细胞学鉴定表明:处理配子杂交后代中获得染色体数目为48(2n=3x=48)的三倍体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伪狂犬病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了4条引物,建立了伪狂犬病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强毒株,不能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疫苗株;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量可达100个拷贝质粒DNA,比常规PCR方法的敏感性高10倍。试验表明建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重复性,可用于伪狂犬病病毒的快速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北山地不同海拔蒙古栎林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
《水土保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冀北山地阳坡不同海拔蒙古栎天然林分枯落物层及土壤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二(海拔1 180 m)的枯落物总蓄积量最大为33.18 t/hm2,其次为样地三(海拔1 260 m),最小为样地一(海拔1 100 m),为14.20 t/hm2,即随海拔升高枯落物总蓄积量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持水率的变动范围为140.83%~229.81%,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样地二的有效拦蓄力最强,为39.22 t/hm2,样地三拦蓄能力最弱,为20.58 t/hm2,即中海拔拦蓄能力最强,高海拔最弱。(2)枯落物吸水速度在开始1 h内较快,6 h后下降速度逐渐减慢。未分解层枯落物与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Q=aln(t)+b),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V=ktn)。(3)土壤容重均值最大的为样地三(1.28 g/cm3),最小的为样地二(1.08 g/cm3),即随海拔升高先减小后达到最大。(4)样地三的土壤有效持水量最大,为98.75t/hm2,样地二的最小,为53.38 t/hm2,即高海拔土壤持水能力最强。利用幂函数对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进行拟合,结果显示相关系数都在0.97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