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鲟鱼仔幼鱼口径大小和饵料适口性选择
《科学养鱼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鲟鱼作为我国新兴的养殖品种,养殖规模发展异常迅速,随着推广面积的扩大,很多养殖户开始尝试自育苗种养殖商品鱼,以获得更高的效益。苗种培育过程中由于对鲟鱼的口径不了解,投喂的开口饵料适口性差,造成苗种成活率偏低。本文对西伯利亚鲟鱼、鲟鳇杂交(史氏鲟♀×达氏鳇♂)、鳇鲟杂交(达氏鳇♀×史氏鲟♂)鲟鱼口径进行了测定,以期对养殖户的苗种培育有所帮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红萝卜新品种京红3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京红3号是采用三系配套技术选育出的秋红萝卜一代杂种。该品种肉质根近圆形,根长15.0cm,直径13.5cm,平均单根质量1.0kg。根皮鲜红,根肉白色,熟食易烂,食用品质佳。株型直立,叶数少,叶形近板叶。生长期70~80d(天),田间调查表明对病毒病和软腐病的抗性强于红丰1号,适合秋季栽培。肉质根含有丰富的抗癌成分—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为480.9μmol·kg-1(FW),约为同类型品种的2倍。在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地栽培,每667m2产量可达5000kg左右。已在北京、河北、辽宁等地推广种植66.7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冻害灾情及长势恢复的变化向量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201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尺度监测冬小麦冻害灾情,需要结合受冻后长势监测,以提高冻害监测精度。鉴于温度并非唯一冻害因子,且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易高估封垄前冬小麦覆盖度,该文引入基于多时相植被指数的变化向量分析法,进行冬小麦冻害灾情及受灾后长势监测研究。选取河北藁城2010年冬小麦冻害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相环境小卫星数据提取多种植被指数,构建变化向量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结合冬小麦冻害光谱特征敏感性分析,建立冻害灾情遥感监测模型,并展开长势恢复程度监测。结果表明,变化向量分析法能有效地反映冬小麦受冻和长势恢复程度及空间分布,在基于多种植被指数建立的变化向量监测模型中,基于光谱结构不敏感指数SIPI建立的模型较精度最高,其冻害监测及长势恢复监测模型精度分别达83.3%、88.9%。因此,变化向量分析法能有效地监测冬小麦冻害灾情与灾后长势恢复情况,同时对其他作物灾害监测提供了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素形态对黄瓜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设施栽培的试验方法,测定时分为黄瓜初花叶位、花叶叶位、果叶叶位,研究了不同铵态氮/硝态氮肥料配比对黄瓜叶绿素、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处理的黄瓜不同叶位的SPAD差异显著,黄瓜花叶叶位的SPAD值最大,其次是果叶叶位,最后是初花叶位;不同的铵态氮、硝态氮配施,无论是初花、花叶还是果叶叶位的SPAD都随着硝态氮的增加而增大,总的来说,不同施肥配比处理间的差异不是很显著;适宜的肥料水平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光能转化效率,更能促进植株光合作用的提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花叶叶位最大,果叶叶位次之,初花叶位最小。铵态氮与硝态氮配施比例为(NO3-∶NH4+=50∶50)时,黄瓜果实的硝酸盐、有机酸含量最低,VC含量最高,品质较好,产量较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光谱曲线特征参数与水稻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1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高光谱信息检测作物叶绿素含量信息是田间作物长势诊断的重要研究内容。利用水稻光谱和叶绿素含量田间实测数据,从作物叶绿素含量不同,光谱曲线峰谷波形有"高矮胖瘦"形态变化的观点出发,提出光谱曲线峰谷波形中特征边的上升、下降速率以及组成峰谷波形两边的夹角等新型特征量,利用归一化光谱信息,分析了这些变量与水稻叶绿素含量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可见光波段范围520~740nm之间的归一化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间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2)绿峰反射光谱曲线特征边的变化速率及绿峰两边的夹角等变量与水稻叶绿素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利用这些新型变量开展叶绿素含量高光谱无损监测成为可能,这将为利用高光谱信息开展作物长势与营养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估研究(英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估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土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类方法。首先,在对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类型确定为9个大类,15个亚类,进而确定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基准生态服务价值。然后,选取自然、区位、人文3个方面的评价因子对北京市进行综合因素的生态环境评价并划分为4个生态分区,从而获得不同生态分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功能重要性程度,用各生态分区修订后的生态环境评价综合指数对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修正,通过聚类的方法将北京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按生态服务价值大小划分为6类。最后,使用北京市1993,2001和2007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对北京市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综合评估方法进行应用,得到3期土地利用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分布图和6类生态功能重要性土地类型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北京市生态服务价值和6类土地类型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北京市1993,2001,2007年生态服务总价值持续减少,各生态分区除了一个区是先增加后减少之外,其他区的生态服务价值都持续减少;2)土地利用生态功能重要性分类结果中,从中心城区到远郊山区,等级逐步降低,西北区的等级高于东南区;3)从1993年到2007年,一类、二类、六类类型的面积逐年增加,而三类、四类、五类类型的面积逐年减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生菌-黄芪复合生物制剂的制备及其对肉仔鸡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益生菌与黄芪联合使用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协同作用效果。把鸡源乳杆菌微胶囊、枯草芽孢杆菌菌粉、地衣芽孢杆菌粉和黄芪粉按照质量比3∶1∶1∶3的比例混合复配成益生菌-黄芪复合生物制剂;在3日龄AA肉仔鸡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g/kg复合益生菌制剂、4g/kg黄芪粉和4、5和6g/kg益生菌-黄芪复合生物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作用和肠道菌群影响的效果进行观察。益生菌-黄芪复合生物制剂组较复合益生菌组、黄芪组可以:1)显著提高肉仔鸡生产性能,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4.01%~24.90%和13.40%~24.24%;料肉比分别下降了14.56%~7.28%和14.15%~6.83%;2)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法氏囊指标分别提高23.53%~28.10%和29.45%~34.25%;脾脏指标分别提高31.65%~34.53%和46.4%~49.6%;3)促进鸡新城疫抗体产生,改善肉仔鸡肠道菌群,效果显著(P<0.05)。在益生菌-黄芪复合生物制剂组中,以添加量为5g/kg时,协同效果最佳。益生菌与黄芪对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免疫力及改善其肠道菌群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体色和几项免疫指标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在螺旋藻添加的质量分数为12%时,饲料脂肪水平(5.36%、7.74%、10.52%、12.85%和15.45%均为质量分数)对红白锦鲤Ornmmental carp幼鱼(初始体质量为5.85 g±0.19 g)体色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饲养10尾锦鲤,表观饱食投喂60 d。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脂肪水平为10.52%时,试验鱼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体表红质的a*值最高;试验鱼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力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下降,饲料脂肪水平对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免疫指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上述研究说明,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螺旋藻时,锦鲤着色效果最好时的适宜饲料脂肪水平为10.52%,提高饲料脂肪水平不会持续提高锦鲤对螺旋藻的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金属在桃树体上的分布情况
《北方园艺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5个桃树品种为试材,研究了重金属铅(Pb)、镉(Cd)、铬(Cr)和铜(Cu)在桃树体不同部位上的分布水平及状态。结果表明:Pb分布为果实<树干韧皮部<结果枝韧皮部<叶片;Cd为果实<叶片<树干韧皮部<结果枝韧皮部;Cr和Cu分布为果实<结果枝韧皮部<树干韧皮部<叶片。果园土壤中Pb、Cd、Cr及Cu的含量水平分别为18.637、0.408、62.595、15.728 mg/kg。相对土壤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果实中各元素的平均累积比率(果实/土壤)大小依次为: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