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波图像修补技术在小麦NIR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农机化研究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在利用小波变换对小麦近红外图像处理的过程中存在小波系数缺损的问题,小波图像修补技术可以有效地恢复丢失小波系数。为此,针对小麦的近红外图像,引入了基于全变差(TV)的小波图像修补技术,分别对随机丢失5%和50%的小波系数的小麦种子进行近红外图像修补后,峰值信噪比PSNR分别由23.83dB和9.96dB提高到36.81dB和33.20dB。修补后的近红外图像中,小麦的轮廓及腹沟部分基本修补到接近原始图像,在种子的果毛、胚等包含纹理细节的部分修补效果不够理想。实验表明,基于全变差的小波图像修补技术可以恢复小麦近红外图像在处理过程中丢失的大部分系数,从而使得图像保存的信息更加完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枪转化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受体的选择与培养条件优化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选择适宜的基因枪转化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受体,并对幼胚组织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BS366以及常规品种京411的幼胚为材料,分别对碳源、除草剂浓度和基因型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以蔗糖和麦芽糖为碳源的诱导培养基上,幼胚的出愈率差异不显著;在以蔗糖和麦芽糖为碳源的分化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差异显著,其中添加麦芽糖的培养基上分化率较高;在对轰击过bar基因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筛选时,除草剂Biolaphos的最适浓度为2 mg/L。3个受体材料离体培养过程中出苗率差异显著,其中BS210出苗率高,是较优良的转化受体,为今后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小麦幼胚 光温敏雄性不育 碳源 除草剂浓度 基因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电荷排斥模拟法的均匀采样布局
《农业机械学报 》 201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模拟理想同种点电荷排斥运动的方法实现N个采样点均匀分布在给定的带有限制区的不规则多边形采样区域内。首先将多边形采样区域以及内部限制区域的各条边离散化为一系列位置固定的点电荷,然后在多边形内随机放置N个点电荷,并通过逐个"放抓"点电荷并让它们受电场力运动,并最终达到合力与速度都接近零的稳定状态,此时N个点电荷的位置就均匀分布在指定区域内,可以作为N个样点的均匀采样布局。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一种在复杂多边形区域内实现采样点均匀分布的简单而高效的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村信息服务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村级视角的调研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到国情、地域特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论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适应性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农村信息服务影响因素,以期明确农村信息服务运行现状、效果以及关键因素,确定信息服务工作重点,探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方法】构建一套农村信息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并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和评价。对农村信息服务影响因素的确定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选取村GDP、农民文化素质、信息化投入、人均纯收入、网络入户率、信息化设备人均拥有量、信息化培训人次7个因素进行拟合分析。【结果】样本村的信息服务总体水平较好,调查农户对信息服务法律及政策保障、信息服务内容比较满意,而对信息接受能力、信息资源建设等评价一般。农村信息服务主要与农民文化素质、村信息化投入、农户信息设备拥有情况和信息培训有关,村GDP、人均纯收入和网络入户率对其影响不显著。信息化投入越多,农民信息接受能力越强,信息服务效果越好。越是贫困落后地区,农民文化素质水平低下,信息服务效果越好。【结论】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是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信息服务在贫穷落后地区发挥的作用和效果更大一些,而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将大大提升信息服务效果。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优化农村信息服务环境,加快实用、便携的信息终端普及推广,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消费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