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枳属砧木对柑橘黄龙病的抗性评价
《东南园艺 》 2014
摘要:柑橘砧木影响着柑橘品种多种园艺学与病理学性状,选育优良砧木是柑橘优质丰产的基础。本研究以13个枳属及其杂交种砧木为研究对象,分别嫁接黄龙病接穗后,通过观察症状表现及黄龙病菌浓度检测评估供试砧木对黄龙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的砧木品种嫁接病穗3个月后除LT54、LT52、飞龙枳和枳柚外上均表现出了黄龙病症状,嫁接6个月后所有供试砧木品种均表现出黄龙病症状。黄龙病菌浓度检测结果显示,嫁接3个月后除了8株砧木外结果均为阳性,嫁接后6个月所有砧木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供试接穗嫁接前和嫁接6个月后的病菌平均浓度相当。本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砧木品种均不抗黄龙病,为抗柑橘黄龙病砧木的进一步筛选奠定了良好基础。


沼液不同氮素水平对狼尾草产量、质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的沼液(设N0~N6共7个氮素水平,即每次浇灌折纯氮0、5、10、20、40、80、160kg·hm-2,每45d刈割周期浇灌3次)对"闽牧6号"狼尾草产量、质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剖面全氮及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闽牧6号"狼尾草3个刈割期和全年干草产量均随着沼液氮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6处理全年干草总产量达27.51 t·hm-2,显著高于N0~N5处理(P<0.05)。植株硝酸盐含量、全氮含量和牧草粗蛋白产量也随着沼液氮素水平的提高呈上升的趋势,牧草刈割期的硝酸盐含量为355.1~572.5 mg·kg-1,均低于牧草畜牧利用的有毒限量指标0.25%,牧草粗蛋白产量最高达2459 kg·hm-2(N6处理)。对全年牧草生产的氮素利用率、氮素生理利用率、粗蛋白生产效率、氮素农学生产效率、氮素偏生产力等5个氮素利用效率指标分析可知,随着沼液中氮素水平的提高,氮素利用效率逐渐降低。牧草地全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随着沼液氮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土层间(0~60cm)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增加,表明高氮量的沼液可能增加土壤硝态氮淋失的风险。


农业生态系统长期试验特征分析——基于中国农业生态系统长期试验资料
《福建农业学报 》 2014
摘要:农田长期定位试验是研究农田长期生态过程及其环境效应和调控措施的重要手段。作为2种最普遍和频繁的农业生产活动,施肥和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过程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通过检索、收集1979-2009年有关我国农田长期施肥和保护性耕作试验的研究论文,提取试验案例中试验站点分布、土壤类型、作物系统、监测区间及建站时间、管理措施、研究内容、试验小区面积及站点管理单位等实验要素及相关信息,并分析其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农业生态系统长期试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生态系统 长期试验 施肥 保护性耕作 特征


河田鸡肌内脂肪沉积规律的研究
《福建畜牧兽医 》 2014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河田鸡肌内脂肪的沉积规律,试验于第14 d、28 d、42 d、56 d、70 d、84 d、98 d、112 d对河田鸡肉鸡进行屠宰,测定腹脂率、胸肌肌内脂肪含量。结果表明:(1)公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从42 d开始,均显著高于14 d(P<0.05);42 d到98 d公鸡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母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从14 d到84 d,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98 d、112 d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14 d及28 d(P<0.05)。无论性别,胸肌肌内脂肪含量随日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2)河田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与腹脂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选择与策略思考——以厦门市为例
《发展研究 》 2014
摘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市农业已成为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被寄予厚望[1]。从都市农业起步,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优选路径[2]。根据分析,人均GDP达到2000-3000美元,即可进入都市农业阶段[3]。厦门市作为经济特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5年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2010年突破了一万美元大关[4],为厦门市发展都市农业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近年来,在都市农业发展上,厦门着重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以工业化设施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种苗产业等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推动传统农业改造提升的同时注重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服务业的全面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具雏形,但也存在产业层次不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还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形态,加快构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扶持长效机制,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向深层次方向发展。


水稻所优质、高产杂交稻“宜优嘉7”沙县百亩示范片通过验收
《福建稻麦科技 》 2014
摘要:2014年11月3日,受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同行专家,在沙县夏茂镇黄历村,对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承担的省发改委农业五新项目"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宜优嘉7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闽发改投资[2013]609号)百亩示范片进行现场产量验收。验收组专家听取了项目执行情况的汇报,考察了130亩烟后稻示范现场,并选择有代表性的3丘田块,进行现场实割测产;每块田实割1分地左右,经脱粒、扬净、称重、丈量面积,测定稻谷含水量,按籼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