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凝固型复合谷物发酵乳加工工艺优化
《东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豆、藜麦、小米以及全脂奶粉为主要原料,为改善凝固型复合谷物发酵乳的质构特性,利用单因素试验以及Box-Behnken中心设计试验优化凝固型复合谷物发酵乳的加工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黄原胶添加量1.25‰、蔗糖添加量7.0%、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10 h时,凝固型复合谷物发酵乳的凝胶强度值最大,是对照组的2.95倍。BoxBehnken中心设计优化结果为:黄原胶添加量1.50‰、蔗糖添加量7.0%、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10 h,此条件下凝固型复合谷物发酵乳的硬度值为246,凝胶强度值为22.10。研究结果为凝固型复合谷物发酵乳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TaqMan实时荧光PCR技术快速筛查转基因玉米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全球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日益扩大,快速筛查转基因玉米技术需求与日俱增。本研究以转基因玉米混合样品(1%, 0.5%, 0.1%, 0.05%, 0.01%)为试验材料,应用TaqMan real-time PCR和毛细管荧光检测电泳技术对转基因的2个元件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技术均可筛查玉米中转基因成分,TaqMan 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0.01%,比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技术高约50倍。TaqMan实时荧光PCR技术具有更简便、高效等特点,为快速筛查转基因玉米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玉米 TaqMan实时荧光PCR技术 毛细管荧光检测电泳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花生产业概况与发展建议
《东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吉林省花生近十年的种植面积、种植品种、栽培技术等生产现状及花生产业发展的调查,分析吉林省花生产业发展的特点,花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吉林省花生产业未来绿色高效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吉林省;花生;产业现状;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生性虫生真菌在生物防治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玉米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研究发现,一些虫生真菌在自然界中具有双重寄主,不仅可以寄生在昆虫中,还可以定殖在植株中.虫生真菌在植物中定殖,既能促进植物生长,又能提高寄主植物抗性,这种独特的生态学功能,有助于更好地在植物保护中发挥作用.本文综述内生性虫生真菌在植物中的定殖特性及这种定殖特性对害虫和植物病原体的间接控制效果,探讨虫生真菌植物内生性及其提高寄主植株对病虫害抗性的作用机理,提出虫生真菌作为双重生防治剂的可能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大豆蛾类害虫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大豆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大豆蛾类害虫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以对此类害虫进行监测预警及综合治理,本研究于2017—2020年利用高空探照灯逐日诱集蛾类昆虫并分类,分析虫源、危害方式,阐明种群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大豆蛾类害虫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共采集、鉴定大豆蛾类害虫7科18种,优势科为夜蛾科,种数占比达到50%。虫群来源包括本地越冬、单纯迁入、本地越冬结合迁入。按危害方式划分为地下害虫、钻蛀害虫、食叶害虫。明确了11个种群中数量大、可造成危害的关键害虫的种群动态。(2)蛾类群落丰富度随时间呈现波浪式变化,5月和10月的蛾类群落丰富度相对较低,8月群落多样性相对较高,均匀度随时间变化不明显。5月和6月的群落相似性高,10月与各月的相似性系数都较低。明确了各月份优势度指数较高的种类。本研究结果提供了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详尽的大豆蛾类害虫群落结构资料。
关键词: 鳞翅目 大豆害虫 高空探照灯 群落多样性 种群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科学》期刊影响力分析
《玉米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等评价体系,对2008~2020年《玉米科学》载文量、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主要栏目发文量等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玉米科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 玉米科学;农业科技期刊;CNK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丙烯膜梯度过滤人参提取液的试验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离心和膜过滤联合处理对人参提取液的成分影响和澄清效果。方法:首先使用平板离心机和高速管式离心机进行预处理,然后依次使用孔径为10、5、1、0.45、0.22、0.1μm的聚丙烯微滤膜对人参提取液进行梯度过滤澄清,并测定不同处理液的pH值、可溶性固形物、密度、浊度、人参总皂苷含量及产生的激光反射现象。结果:使用离心和孔径为10~0.22μm的聚丙烯膜过滤,人参提取液的pH值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保持不变,通过0.1μm的膜过滤后,二者都有下降;离心处理和通过10~0.1μm孔径的膜过滤,提取液的密度和浊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人参总皂苷含量呈三个水平阶段式下降,激光照射呈现的丁道尔现象越来越明显。结论:以聚丙烯膜梯度过滤澄清人参提取液是可行的,膜的孔径以0.22μm为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吉宏6号在吉林省冷凉粳稻区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适宜的栽培技术调控水稻高产群体的建成,以便确定不同施肥模式下栽种的适宜密度并进行科学评价。以吉林省水稻主栽品种吉宏6号为试验材料,在磐石和龙井地区,分别在耐冷模式和高产模式下调查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农艺、产量和评价指标的影响,确定该品种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模式和不同地区间在水稻产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不同密度对水稻株数、干物重、叶面积指数、产量及评价指标均有显著性影响。磐石地区耐冷和高产模式下均以30 cm×13.3 cm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655.4、681.9 kg/667 m2;龙井地区两种模式下均以对照30cm×16.7 cm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717.9、734.9 kg/667 m2。因此,在磐石地区种植吉宏6号应该在农户插秧密度(30 cm×20 cm)的基础上有所调整,30 cm×13.3 cm或30 cm×16.7 cm密度条件更加适合;而在龙井地区则不用调整,因为当地农户插秧密度(30 cm×16.7 cm)已是最佳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吉单'玉米品种产量及群体质量的相应特征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吉林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吉单631’和‘吉单558’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吉林省的产量表现,分析吉林省东部、中部和西部吉单品种的适宜氮肥用量和群体质量的相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吉单558’和‘吉单631’均在氮肥用量为200 kg/hm2时干物质累积量达到最值。‘吉单558’和‘吉单631’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均表现一致。在乳熟期‘吉单558’和‘吉单631’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值、干物质累积量均与产量显著相关。根据方程模拟,‘吉单558’施氮量为225 kg/hm2,产量最佳,氮肥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为7.4和49.2 kg/kg,‘吉单631’施氮量为237 kg/hm2,产量最佳,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为9.1和54.7 kg/kg。吉林省东部、中部、西部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为6.2、7.3和8.3 kg/kg,偏生产力分别为63.9、55.9和58.1 kg/kg。根据方程模拟,推荐上述品种在吉林省东部氮肥用量为250 kg/hm2左右,中部推荐氮肥用量为213 kg/hm2左右,西部推荐氮肥用量为228 kg/hm2左右,实际生产中可适当减少肥料用量,从而达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抗原表位分析及快速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转基因大豆(Glycine max)市场的扩大,我国对转基因大豆的食品安全、环境风险等问题争议日渐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部分国家对转基因成分含量亦有要求。为了建立转Bar基因大豆的快速、有效检测方法,对转Bar基因大豆进行定量检测,本研究以纯化的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phosphinothricin acetyltransferase, PAT)蛋白为抗原免疫小鼠(Mus musculus),成功制备了18株特异性良好的PAT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利用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的PAT分段蛋白筛选到一组能进行夹心ELISA的配对单克隆抗体9F5和3G12,并以这对单抗为基础建立了PAT快速定量双抗夹心ELISA (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LISA, DAS-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以9F5为捕获抗体包被酶标板,检测抗体3G12经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标记后以2μg/mL的工作浓度与抗原在37℃共同孵育30 min,室温避光显色15~20 min。该检测方法检测限为1.69 ng/mL,对PAT蛋白的检测范围为0.5~8.0μg/mL,板内板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该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1 h即可完成检测,为转Bar基因大豆的快速定量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Bar基因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双抗夹心ELISA (DAS-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