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4个杂交种质白胡椒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班×印2号’、‘班×印6号’、‘班×印7号’、‘班×印8号’4个不同杂交种质白胡椒精油的化学成分。以‘印尼大叶种’和‘班尼约尔1号’为杂交亲本的4个杂交种质:‘班×印2号’、‘班×印6号’、‘班×印7号’、‘班×印8号’为原料,通过GC-MS对这4个杂交种质白胡椒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胡椒品种不同对胡椒精油化学成分的种类与含量都有显著影响。(2)3-蒈烯、柠檬烯、石竹烯、α-石竹烯、β-蒎烯、β-月桂烯、δ-榄香烯和α-蒎烯8种烯类物质是这4个杂交种质白胡椒精油中含量较多的化学成分。其中,‘班×印8号’杂交种质白胡椒精油中3种特有成分是(+)-环苜蓿烯、白菖油烯和β-萜品烯;‘班×印2号’杂交种质白胡椒精油、‘班×印6号’杂交种质白胡椒精油与‘班×印7号’杂交种质白胡椒精油中单独共有的3种成分是α-萜品烯、β-侧柏烯和α-蛇床烯。不同杂交种质白胡椒精油化学成分的种类与含量差异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疯树种源/家系生长和结实变异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形态上调查了海南麻疯树Jatropha curcas试验基地2年生19个种源195个实生家系的田间生长性状.研究结果表明,麻疯树家系平均成活率为93.65%,树高为1.97 m,地径为6.85 cm,结实枝数为1.38个,结实数量为20个;变异系数介于11.50%~60.70%.不同省份、种源的各生长和结实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尽管只有成活率在家系间有差异显著,但上述5个性状的家系遗传变异系数(GCV)均在1.14%~13.64%之间,表明家系间某些性状仍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成活率与其他各性状相关性不明显;而树高、地径、结实枝数及结实数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各性状与经纬度及海拔间无明显相关性,种源聚类结实也未发现明显的地理相关性,说明中国境内麻疯树的变异为随机的地理变异模式.
关键词: 麻疯树 种源 家系 变异 生长性状 结实枝条数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油清除豇豆农药残留的效果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茶树油清除果蔬农药残留的效果,该试验选取豇豆为供试材料,以不同浓度的茶树油和水溶性茶树油等清洗处理,利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豇豆内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的农药残留量,计算农药清除率。供试7种农药中,水胺硫磷、马拉硫磷、氧乐果、三唑磷、毒死蜱、氯氰菊酯和速灭威在豇豆中的初始浓度分别为:20.395、1.690、6.524、10.719、0.160、12.104和23.057mg/kg。茶树油处理后检测结果表明,茶树油具有清除残留在豇豆中农药的能力,清除效果随茶树油浓度增加而增强;清除有机磷类农药效果较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明显。茶树油比去离子水、市售果蔬农残清洗剂清除农药残留效果显著,同时,相同浓度的水溶性茶树油比相应茶树油清除农药残留能力强。0.8%水溶性茶树油清除效果最佳,清除率分别为水胺硫磷80.48%,马拉硫磷94.54%,三唑磷82.79%,毒死蜱84.58%,氧乐果72.20%,氯氰菊酯80.51%,速灭威72.21%。通过研究结果可知,茶树油可作为有开发前景的果蔬清除剂。
关键词: 农药 食用油 清除 茶树油 豇豆 有机磷 氨基甲酸酯 拟除虫菊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椒花穗发育过程中叶片不同营养物质动态变化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影响胡椒花穗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研究了花穗发育过程中功能叶不同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功能叶营养物质对胡椒花穗发育过程产生不同影响;钾对花序分化前期影响较大,高钾有利于花芽形态分化:高镁有利于花序分化后期及花器官发育;可溶性糖对花器官发育过程具有较大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黄肉甘薯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营养食味评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28份供试红、黄肉甘薯的主要性状、食味及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为我国南方优质食用甘薯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甘薯地上部主要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关联度;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薯块主要营养成分间及其与熟食食味间的相关性。【结果】桂粉1号、维多丽、广薯79和心香可作为优异食用甘薯种质;与鲜薯产量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为茎径和茎叶鲜质量,与薯干产量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为株型和大中薯率;干物率与粗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干物率、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食味与β-胡萝卜素含量、粗蛋白含量和干物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较粗的茎径、较大的茎叶鲜质量和大中薯率,可作为选育高产甘薯品种的重要依据;评价甘薯块根熟食食味最主要的营养指标为淀粉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掌品种亲缘关系SRAP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从10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6对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的SRAP引物,对33个红掌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如下:(1)26对引物共扩增出366条带,其中有314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5.79%。引物组合产生的条带数在9~23之间,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14.1条和12.1条多态性条带。(2)根据SRAP扩增结果,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33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5~0.94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0.786处可将33个红掌品种分为5个类群。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本研究为品种鉴定和杂交育种提供了参考信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主棒孢菌对巴西橡胶树的致病性测定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7个多主棒孢菌株对4个巴西橡胶树品系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27个菌株的致病性存在差异,大部分参试菌株的致病力不够强,其中CC-021、CC-004菌株致病力最强。供试的4个巴西橡胶树品系对27个菌株的总体抗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大丰95为中抗品系,PR107、RRIM600、热研7-33-97为中感品系。分离自黄瓜、茄子、番茄和番木瓜的多主棒孢菌对橡胶树具有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壳聚糖靶向缓释功能高分子载药微球及其特性研究
《功能材料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壳聚糖作为载体,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以叶酸靶向受体改性壳聚糖,然后选择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新型壳聚糖靶向缓释功能高分子载药微球.通过红外光谱和1 H-NMR核磁共振分析确定了叶酸改性壳聚糖化学结构,并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紫外光谱等现代仪器和分析方法对载药微球的形貌结构、粒径、包埋率、载药量和体外药物释放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药物被成功包埋到叶酸改性后的壳聚糖微球中,包埋率E和载药量L最高可达86.5%和32.7%,载药微球的平均粒径为5.251μm,多分散系数(PDI)为0.056,球形度、分散性良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微球为核壳结构;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壳聚糖靶向缓释功能高分子载药微球具有持久的缓释作用,24h后载药微球在模拟胃液(pH值=1.2)中释放率为70%,在模拟肠液(pH值=7.4)中释放率为40%,释药速度与释放介质的pH值密切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