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植物天然产物在椰心叶甲防治中的应用潜力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是椰子(Cocos nucifera)等棕榈科植物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危害极具毁灭性。植物天然产物在椰心叶甲防治方面的应用潜力已有一定的研究,一些植物天然产物本身或其衍生物对椰心叶甲表现出明显的抗性或引诱性,或许能够用于椰心叶甲的无公害防治。因此,评述了此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几类植物天然产物或其衍生物对椰心叶甲的毒杀、拒食、生长发育抑制等抗性作用,以及寄主植物椰子叶挥发物对椰心叶甲的引诱作用;指出植物天然产物来源广泛、无公害,在椰心叶甲防治方面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因此需要更加严谨深入地探索,为最终应用于椰心叶甲的防治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环保高效的椰心叶甲防治手段的发展及完善。

关键词: 椰心叶甲 植物天然产物 次生代谢物 抗性 引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藿香油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材料导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广藿香油为芯材,壳聚糖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对广藿香油进行包埋,制备广藿香油微胶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等分析方法研究各因素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确定制备广藿香油微胶囊的最佳条件:采用中低粘度的壳聚糖,壳聚糖浓度为0.5%,阿拉伯胶浓度为4%,芯壁比为1∶2,复凝聚pH值为4.5,搅拌转速为2000 r/min.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广藿香油包埋成功,其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0.75%和67.2%.微胶囊缓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在25℃条件下,微胶囊释放150 h后,累计释放率为33%,即微胶囊保留率为67%.

关键词: 壳聚糖 广藿香油 缓释 微胶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冬季瓜菜产业风险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概括了海南瓜菜产业发展现状,并从自然灾害、市场冲击、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分析了海南瓜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海南瓜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海南 瓜菜产业 风险 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茵衣藻中Limp77基因干涉后油脂含量升高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能源危机问题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渐渐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微藻生物能源又以众多的优点成为目前可再生能源的研究重点.我们发现,在减氮培养下的莱茵衣藻,其油脂含量增加,Limp77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下降.Limp77基因编码的是一类CCCH型锌指蛋白,具有通过与DNA、RNA结合来实现转录的调控或通过调控其它基因转录的锌指蛋白来实现转录调控的功能,极可能参与到莱茵衣藻油脂代谢调控中.通过利用RNAi干涉技术构建Limp77基因的干涉载体,并通过玻璃珠法转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2A38中,研究其与油脂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Limp 77基因明显抑制莱茵衣藻油脂的积累.

关键词: 莱茵衣藻 基因干涉 油脂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汁发酵液与纤维素酶对王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绿汁发酵液与纤维素酶对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americanum)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K)、绿汁发酵液处理组(PFJ)、纤维素酶处理组(CEL)和绿汁发酵液+纤维素酶混合处理组(PC),分别贮藏1、2、3、5、7、14和30 d后开罐,分析其pH值、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等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王草青贮后的干物质含量无明显影响;pH值均在第1天内快速下降,第5天时达到最小值,且在整个青贮过程中各添加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组的乳酸含量在第1天时快速升高,随发酵时间的延长,乳酸、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以及AN/TN值都在升高,PFJ与CK组中丁酸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而PC组在整个青贮过程均未检测到丙酸与丁酸;PC组还兼具PFJ组提高粗蛋白含量与CEL组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增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优势。综合考虑,混合添加绿汁发酵液与纤维素酶对王草青贮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最好。

关键词: 王草 青贮品质 绿汁发酵液 纤维素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省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简述了海南省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了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措施。

关键词: 秸秆 综合利用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炬树入侵黑松幼林过程中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成功的入侵植物常常可通过改变土壤化学性质来促进自身的竞争和入侵能力。最近几年火炬树(Rhus typhina L.)已经成为北方入侵木本植物之一,火炬树克隆繁殖形成居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单优群落已严重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火炬树入侵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atore)幼林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2011年4月,在山东烟台蓁山,于火炬树入侵程度不同的黑松幼林(在未入侵、轻度、中度、重度入侵下,火炬树盖度分别为0%、30%、50%~70%、90%以上),分别采样表层土壤并带回实验室分析其化学性质。结果表明:火炬树的入侵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从未入侵下的0.63 mg/kg提高到重度入侵下的0.98 mg kg-1)和有效磷(从未入侵下的0.589mg kg-1提高到重度入侵下的1.189 mg kg-1)的含量,降低了土壤铵态氮(从未入侵下的9.25 mg kg-1降低到重度入侵下的2.97mg kg-1)的含量,而对土壤pH、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火炬树入侵导致铵态氮降低可能是由于火炬树更易于吸收利用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升高是因为火炬树入侵提高了土壤的硝化速率。同时火炬树入侵导致土壤有效磷升高,说明火炬树能够通过活化分解土壤含磷化合物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求。本研究表明,火炬树入侵能显著改变土壤化学性质,火炬树入侵对根际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及其自身的适应性特征等可能是其能够入侵成功和快速扩张蔓延的生态机制之一。

关键词: 植物入侵 火炬树 土壤化学性质 硝态氮 铵态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黏胶纤维的结构与吸湿性能研究

产业用纺织品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检测方法对香蕉黏胶纤维、菠萝黏胶纤维、普通黏胶纤维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在热带标准状态下,采用烘箱干燥法和回归模型分析法,对其进行吸湿、放湿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香蕉黏胶纤维、菠萝黏胶纤维与普通棉型黏胶纤维的形态结构相似;红外光谱图说明这三种黏胶纤维都具有纤维素的特征;红外结晶度指数显示,普通黏胶纤维最大,香蕉黏胶纤维居中,菠萝黏胶纤维最小;三种黏胶纤维同样具有良好的吸、放湿性能,菠萝黏胶纤维吸湿率18.4%、放湿回潮率26.8%,香蕉黏胶纤维吸湿率20.5%、放湿回潮率26.3%,普通棉型黏胶纤维吸湿率18.9%、放湿回潮率24.6%;吸湿速率香蕉黏胶纤维高于菠萝黏胶纤维,而普通黏胶纤维较低;放湿速率菠萝黏胶纤维最高,香蕉黏胶纤维居中,普通黏胶纤维最低。

关键词: 香蕉黏胶纤维 菠萝黏胶纤维 结构分析 吸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杧果炭疽病菌漆酶基因lac1的克隆与序列特征分析

果树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探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漆酶基因(lac1)的序列特征,进一步研究胶孢炭疽菌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以杧果炭疽病菌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SEFA-PCR和RT-PCR技术对lac1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所获得的lacl基因进行了序列特征和预测蛋白保守结构域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该基因DNA和cD-NA全长分别为2 996 bp、1 773 bp,编码区含3个内含子(大小分别为47 bp、50 bp和59 bp),推测编码590个氨基酸,其分子质量约为1174.50 kDa,等电点PI为5.36。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多种真菌的含铜氧化物酶聚为一类,其中与C.lagenarium laccase(BAB32575.1)的同源性最高,达73%。【结论】lac1基因具备真菌漆酶基因家族的序列特征,推测lac1基因可能参与调控C.gloeosporioides菌丝生长、色素生成和致病性等。

关键词: 杧果 胶孢炭疽菌 漆酶 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8号木薯及其四倍体诱导株系叶片蛋白质组及叶绿素荧光差异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华南8号木薯及其四倍体诱导株系叶片差异蛋白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分析,在蛋白质水平上揭示两者叶片存在的差异以及其与光合效率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木薯嫩叶、根尖染色体压片及流式细胞观察对华南8号四倍体诱导株系进行鉴定,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叶片蛋白质,Delta 2D软件分析差异蛋白质并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对部分差异蛋白质进行验证;采用95%乙醇直接提取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并用Imaging-Pam测定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染色体压片及流式细胞结果均显示,诱导得到SC8多倍体株系为四倍体株系;得到的13个差异蛋白质点中上调表达12个,下调表达1个;经质谱技术成功鉴定到12个,其功能涉及碳代谢及能量代谢、光合作用、抗氧化、蛋白质代谢调控等;1个下调表达的蛋白质未得到成功匹配,其中参与光合作用的蛋白质占46.2%;四倍体株系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均显著升高;叶绿素荧光参数,包括Fo、ΦPSII、qP、NPQ和ETR均显著升高;【结论】参与碳代谢及能量代谢、光合作用等途径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的上调;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升高;表明四倍体株系叶片PSII反应中心捕光能力强、光化学转化效率高,从而提高了叶片的光合速率。

关键词: 木薯 四倍体株系 差异蛋白质 光合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