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季节与条龄伐条后残留叶对桑树生长的影响
《广东蚕业 》 2011
摘要:为了解广东桑不同季节、不同条龄条桑收获后残留叶对枝条桑芽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分别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对桑树品种抗青10号进行伐条,伐条后分留叶和不留叶2种处理。通过测量残留叶的叶绿素含量变化,调查桑芽萌发和新梢生长的情况来了解伐条后残留叶的作用。残留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春季伐条,残留叶叶绿素相对值一直呈下降趋势;夏季和秋季伐条,残留叶叶绿素相对值先降后升;无论是春季、夏季还是秋季,伐条13天后残留叶的叶绿素相对值比初伐时还要低。不同条龄的伐条,老条和嫩条的残留叶片叶绿素相对值是上升的,伐条后13天叶绿素相对值比初伐时大;适熟条残留叶叶绿素相对值先降后升,伐条后13天比初伐时低。伐条后枝条发芽率:无论是春季、夏季,还是秋季伐条,留叶处理的发芽率比不留叶处理的发芽率高5%-7%。不同条龄伐条,嫩条的留叶和不留叶处理其发芽率差异不明显。适熟条伐条后留叶比不留叶处理的发芽率高;而老条伐条后不留叶处理的发芽率反比留叶处理的发芽率明显要高。新梢生长长度:春季伐条,残留叶促进新梢生长作用不显著,夏、秋季伐条,残留叶有促进新梢生长作用。不同条龄的伐条,适熟条和嫩条残留叶有促进新梢生长的作用,而老条的残留叶对新梢的生长有抑制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快速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及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保守基因序列为参考,设计、优化出一对特异的PCR引物和一条TaqMan荧光探针,建立一种快速定量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该方法检测灵敏度比RT-PCR高100倍,并且避免了常规PCR电泳检测所带来的高污染率。因此,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重复性好和能定量检测等优点,适用于牛场BVDV感染的快速定量检测和肉类食品进出口检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械插秧密度和氮肥运筹对两优1528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杂交水稻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机插条件下不同的栽植密度、氮肥使用量和氮肥中基、蘖、穗肥不同的用量比例对两系杂交水稻两优1528群体动态、产量构成以及生育进程。结果表明,两优1528分别在机插密度为24.0万穴/hm2、氮肥用量247.5 kg/hm2以及基、蘖、穗肥比例为5∶3∶2时产量最高。栽植密度过大,无效分蘖增多,每穗总粒数减少,密度过小则群体总量较小,有效穗不足;氮肥用量达247.5 kg/hm2时虽然产量最高,但氮肥偏生产力(PPN)较低,而氮肥用量202.5 kg/hm2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两优1528 机械插秧 栽植密度 氮肥运筹 群体动态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霉素喷施量及时期对水稻穗层整齐度和产量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叶面肥(赤霉素与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中不同赤霉素(GA3)剂量和喷施时期对水稻花期低温的调控效果,以遭受低温危害的中稻迟熟品种杂交稻培两优537和常规稻鄂中5号为材料,在叶面喷施3kg/hm2磷酸二氢钾的基础上,按每公顷添加0.0(A0)、7.5(A1)、15.0(A2)、22.5(A3)、30.0(A4)、37.5g(A5)的GA3分别于破口期(B1)、始穗期(B2)、抽穗期(B3)、齐穗期(B4)施用,考查水稻抽穗动态、穗层整齐度、产量及其构成。结果表明:GA3用量控制在15.0~22.5g/hm2,且在B1或B2期施用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千粒重、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缩短出穗的时间,进而提高产量,而在B3或B4喷施,则要适当加大GA3喷施的剂量;加大GA3的处理或在抽穗早期喷施均能提高水稻穗层的整齐度,但前者会影响籽粒的灌浆,降低千粒重。在叶面肥中增加GA3可以提高水稻对低温的抗性,其中GA315.0~22.5g/hm2是较为适当的喷施剂量,而对于因下雨等原因导致必须在抽穗后期喷施时,可适当加大GA3的剂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经验借鉴及启示
《科技管理研究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标志,是构建农村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科技、人才、信息、管理等现代创新要素引入农村一线的有效途径。介绍总结和分析了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推广经验,为现阶段建立我国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出了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完备的组织结构体系、促进产学研结合、联合企业及社会参与、培育高素质的推广队伍、利用现代化推广手段等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6%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WP对水稻直播田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农田杂草与防控 》 2011 CSCD
摘要:为明确杂草防除对水稻田间管理的重要性,研究36%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WP对水稻直播田主要杂草的控制效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杂草氮、磷、钾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36%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WP对水稻直播田的主要杂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量为162~432g/hm~2的36%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WP综合密度防效和综合鲜重防效分别为94.68%~99.84%、96.34%~99.71%,显著优于对照单剂10%苄嘧磺隆WP和50%二氯喹啉酸WP。36%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WP施用后,降低了杂草对田间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关键词: 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 杂草防治 养分 水分 产量
茶树EST-SSRs在山茶科植物中的通用性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1
摘要:[目的]研究茶树EST-SSRs在山茶科植物中的通用性。[方法]选用来源于茶树EST序列的7对EST-SSRs引物,对山茶科植物的19个种进行了扩增。[结果]7对EST-SSRs引物中有5对引物能对19个供试品种进行有效扩增,通用性比率为71.43%;扩增率最高的为云南山茶凤山茶、华东山茶彩霞和云南山茶菊瓣,最低的为川滇莲蕊茶和大花杨桐;有效扩增的5对引物对中有4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表现出丰富且差异明显的多态性。[结论]从茶树基因组上开发的SSR引物在山茶科植物不同种属植物间有较高的通用性,可用于山茶科植物比较基因组研究和分析标记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安全的隐患与控制(三) 开发饲料安全新技术
《湖北畜牧兽医 》 2011
摘要:饲料安全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永无止境的工作。因此目前确保饲料安全不仅需要完善饲料安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饲料安全监督等政策方面的保障,而且应该在开发和使用饲料安全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确保饲料安全水平的提高。饲料安全新技术研究开发是发展生态养殖、促进养殖生产方式转变的根本动力。近年来,动物营养研究者在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发、新型饲料加工工艺的研发以及生物饲料的研发等饲料安全新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其介绍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