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宁夏不同地域枸杞子微量元素比较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采用湿法消化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宁夏不同地域枸杞子中K、Na、Ca、Mg、Fe、Mn、Cu、Zn八种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同心、中宁、惠农、银川郊区土壤枸杞子中的微量元素都无显著性差异,从微量元素角度考虑,宁夏几个主要产区间枸杞子质量无显著差异,但从微量元素的协同效应考虑,宁夏四个产区中,中宁枸杞子中的Fe/Mn比值比其他产地都高,并有显著差异性,而上述产地的Zn/Cu无显著差异性。因此,中宁枸杞子中适当的Fe/Mn微量元素比值是导致中宁枸杞品质优良的一个主要原因。


枸杞红瘿蚊入土、出土及其在土壤中活动规律
《林业科技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枸杞红瘿蚊主要集中在3 cm土层,9 cm土层内只有少量分布,在土中活动方向上没有差异。幼虫入土初期的灌水可促使幼虫下潜;化蛹羽化时幼虫上迁至土表,此时灌水可使上迁变得困难。枸杞红瘿蚊在土中移动水平距离是12.5 cm。


不同类型菜田和农田土壤磷素状况研究
《土壤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西北地区有代表性的灌淤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不同类型菜田(露地菜田和蔬菜保护地)及农田土壤的P素状况,以及蔬菜保护地土壤P素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露地菜田、蔬菜保护地土壤全P、无机P、有机P、Olsen-P的平均含量是一般农田土壤的1.43~8.30倍,土壤Olsen-P占全P的比率显著高于一般农田。蔬菜保护地土壤各形态P素主要积累在0~30cm土层,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形态P素的含量逐渐降低,各土层Olsen-P、Ca2-P、Ca8-P、Al-P含量降低幅度明显高于Fe-P、O-P、Ca10-P。


提高宁夏水稻花药培养力的研究
《宁夏农林科技 》 2005
摘要:采用3种培养基对4个典型水稻品系进行花药培养,结合2002-2004年工作分析了低温预处理时间、碳源、激素浓度、培养基、基因型对水稻花药培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花培材料取样后,粳稻经低温处理8天接种最好,籼稻10天最好。碳源以蔗糖最佳。MET理想浓度为2mg/L时可提高移栽成活率。不同的培养基影响花药培养力。培养力和基因型之间有一定的互作效应。N6、A4培养基适应性较广,合5适应于籼型水稻。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宁夏农林科技 》 2005
摘要:阐述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提出农业科技如何积极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寻找农业科技的创新点和服务“三农”的切入点,促进农业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水稻农艺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效应的分析
《宁夏农林科技 》 2005
摘要:采用加性-显性(AD)遗传模型分析了水稻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7个农艺性状中,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以加性效应为主,穗数和单株产量以显性效应为主,除单株产量的加性效应外,其他性状的加性及显性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从亲本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效应来分析,FR796对千粒重增加效应最大,其次是宁粳12号,94FR30及2002FR24对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增加效应大,宁粳12号和宁稻216对穗数增加效应大;但没有一个亲本对单株产量的效应达到0.05的显著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