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羊草种群各类地下芽的发生、输出与地上植株的形成、维持动态
《草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羊草地下芽库中各类型芽及所形成子株和母株的季节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年返青母株是由上一年母株形成的80%的分蘖芽与分蘖芽子株,15%的根茎顶芽与根茎顶芽子株,以及5%根茎节芽和根茎节芽子株组成的,分蘖芽与分蘖芽子株是返青母株的主体。随着返青母株的生长,根茎顶芽是在5月20日早于分蘖芽和根茎节芽1个月发生,并首先呈水平生长方式远离母株,占据生态位;在6月20日水平根茎顶芽开始向地面弯曲,输出子株的同时,分蘖芽和根茎节芽开始形成,并输出子株。羊草母株以产生低比例根茎芽和高比例分蘖芽的扩展和丛生联合生长方式,以年内和年间的芽、子株、母株之间的不断循环,年复一年地维持着种群的无性繁殖机制。高降水年份可显著地增加地下芽库各类型芽数量,从而使地上子株和母株密度增加。
关键词: 羊草 芽类型 母株和子株类型 密度和比例 季节动态 种群维持


草麻黄最佳采收期研究
《安康学院学报 》 2009
摘要:本文以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的地上部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栽培,草麻黄地上部分主要有效成分积累动态进行研究,确定草麻黄的最佳采收期,并为人工种植草麻黄提供理论依据.以水超声法作为草麻黄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并运用高压液相法测定其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吉林省西部盐碱地,草麻黄地上部分的最佳采收年龄为3年生草麻黄,采收日期为10月1日左右.


“三北”盐碱地优良牧草—野大麦
《草业与畜牧 》 2009
摘要:简述了我国三北地区盐碱地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野大麦的生物学特性、耐盐性及耐盐机理,阐述了野大麦的饲用价值和栽培技术。


吉林省玉米田杂草发生与危害现状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掌握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玉米田杂草发生种类及优势种群情况,对于制定杂草综合治理方案,科学选用化学除草剂及其配套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对吉林省玉米田杂草种群数量和群落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田常见杂草有39种,分属16科。并根据不同生态区杂草的危害程度和优势度,确定了不同生态区主要杂草群落组成。


网络购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9
摘要:网上书店以其方便快捷、品种丰富、低成本高效率经营模式,已经逐步为人们所接受、推崇。网络购书系统是基于客户层、Web服务层和数据库服务层的三层体系结构,该系统被分为四个模块,通过前端(客户端)和后台数据库实现无缝连接,方便地实现内容的维护与更新,使用户更快更好地了解信息,进行网上商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