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有机质和团聚体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 2009
摘要:对吉林省公主岭市长期定位试验站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有机质含量和团聚体组成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秋翻秋耙匀垄相比,宽窄行交替休闲处理和全方位旋耕处理增加了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和0~30cm范围内>0.25mm水稳性团聚体数量,改善了土壤结构。宽窄行交替休闲处理对于提高深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有显著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应加以提倡。


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人居环境优化路径分析
《农业科技管理 》 2009
摘要:国家"优先工业和城市"的战略选择,使吉林省城乡人居环境的"二元"特征明显,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着乡村聚落空间无序化发展,乡村生态条件破坏严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匮乏,乡村传统文化逐步消亡等问题。为了破解上述问题,吉林省应科学制订乡村规划,优化乡村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住房投入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扶持力度;发展乡土文化,促进和谐乡村社区建设。


从品种志分析吉林省八十五年来大豆育成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演变
《大豆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品种志和选育报告(1923~2007年)分析了吉林省大豆育种产量品质进展。结果表明:吉林省85 a间共育成323个大豆品种,随着年代推移育成品种数量逐渐增加,2000年以后育成125个大豆品种;品种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由20世纪50年代前的1 549.7 kg.hm-2提升到2000年以后的2 777.8 kg.hm-2,60、70、80、90年代和2000年以后,产量增幅分别达45.2%,5.2%、5.0%、4.5%、15.3%。育成含油量超过22%的品种45个,吉育89含油量达到24.61%;蛋白质含量超过45%品种12个,吉育101蛋白含量达47.94%;不同年代育种贡献表明,2000年以后育种进展最大。


高油大豆新品种吉育84的选育
《河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吉育84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选育的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原品系代号为公交DY2003-3。该品种具有高油、高产、抗病、广适等特点,生育天数122~125d,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0cm,圆叶、紫花,灰色绒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脂肪含量23.22%,蛋白质含量40.16%。2004-2005年,在吉林省中早熟组区域试验中,吉育84平均产量2744.6kg/hm2,居第1位,比对照品种白农6号增产15.3%。


浅析吉林省玉米育种发展方向
《农业与技术 》 2009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近几年民营公司、个体私有研究所及国外(合)投资公司纷纷涉足玉米育种领域,育种机构大量涌现,与国有科研院所共同发展。作为玉米产业重中之重的玉米育种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全面了解吉林省玉米育种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使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S.B技术对大豆增产效应及最适密度分析
《大豆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B技术是集种子处理、施肥、掐尖于一体综合生产技术,为分析各项处理的增产作用,选择大豆品种吉育47,对S.B技术增产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B种子处理、S.B施肥、掐尖都有增产作用,S.B施肥增产达极显著水平,S.B种子处理、掐尖增产均达显著水平。大豆最高产量为S.B种子处理、S.B施肥和第二片复叶掐尖处理组合;S.B技术最佳密度为15万株.hm-2。由于掐尖后大豆植株多数形成双茎株,平均茎粗变细,抗倒能力变差,所以掐尖处理应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