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烟草花叶病普遍率与严重度的关系及感病品种与转基因抗病品系间的比较
《植物病理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田间调查取得的数据,分析了烟草花叶病在转基因抗病品系上和感病对照品种上的普遍率与严重度的关系(I—S)。结果表明感病品种的I—S关系以指数函数拟合较好;在普遍率小于35%左右时可以用直线方程(b_1)拟合。在转基因抗病品系上I—S关系呈现为直线方程(b_2)。b_1、b_2两直线方程的斜率不同,感病品种的斜率显著大于转基因抗病品系的。根据两品种(系)间的I—S关系的显著差异,从流行学角度探讨了转基因抗病品系对压低流行强度的作用、并分别用抗感品种(系)建模以外的另一种数据对利用普遍率估测严重度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抗感品种(系)预测的平均准确度分别为85.9%和83.3%、


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逆转录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初步纯化
《生物化学杂志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逆转录酶(RT)在抗病毒感染及AIDS治疗药物的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靶分子,并且可作为工具酶应用于逆转录PCR等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本研究将HIV-1RT基因经PCR扩增并修饰后克隆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BV220,所获重组子所表达的HIV-1RT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8%左右,且经[~3H]dTTP掺入法证实该重组HIV-1RT具有RT聚合酶活性。用Q-Sepharose层析柱对重组HIV-1RT蛋白进行了初步纯化,所获纯化样品的RT聚合酶比活性(1.7×10~4U/mg)比纯化前的裂解上清提高612倍。
关键词: 逆转录酶(RT) 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 基因表达


棉花株型栽培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花株型栽培,以多结优质铃为根本,把优质铃开花期长短作为栽培措施应变的依据。主要把握3个环节:1.要根据熟制、种植方式,选用相应熟性的品种和适期播种,以争取有较长的优质铃开花期;2.为保证棉株内围果节的蕾均在优质铃开花期内开花,确定所要培植的株型,选定合理密度和单株果枝数,果节数;3.在满足棉株生长所需足够的肥水供应前提下,以化控为主要手段,配合其他措施,尽量缩小棉株营养体,建起与密度相适应的株型,促使棉株内围果节多结铃,从而达到铃数与铃重协调配合,实现优质高产之目的。实践证明,只要把握住以上3个环节,即使优质铃开花期只有20天左右的麦垄直播夏棉,同样可取得早熟与优质高产。


烟草与龙葵细胞杂交和新品系694-L选育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烟草生产上尚存在容易感病、品质需要改进等问题。试验选用烟草(革新1号)和药用植物龙葵(野生种)为细胞杂交亲本,它们是茄科不同属的植物,有性杂交不育。用二个亲本的叶肉原生质体经诱导融合、培养、选择和鉴定得到了细胞杂种(TS-28、TS-33)。将其后代在选种圃经二年培育选出了大叶型株系694-L。再将694-L株系在鉴定圃与烟草亲本革新1号及目前黄淮海烟区统一应用的标准品种G140进行二年比较鉴定。结果表明694-L对烟草花叶病和气候斑点病的抗性均比革新1号和G140有所改善。694-L的产量和评吸结果和G140相近,但有些品质还需改进。试验将细胞杂交和有性杂交选育相结合,得到了可供进一步选育的烟草新品系,为应用细胞工程改良作物提供新的例证。


棉花结铃动态与红铃虫防治适期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88—1989年在郑州和太康县对红铃虫蛾量消长和棉花结铃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蛾动态与敏感青铃期并不完全吻合。一代和二代初期(6—7月份)为蕾花期,敏感青铃很少,且棉株对蕾花脱落有较强的超补偿功能,可不进行防治。8月上旬至9月中旬初为二代盛、末和三代初盛期,平均蛾量虽小人,但正是敏感青铃盛期,应为防治的关键时期。9月中下旬,特别是9月15日以后,蛾量虽居高不下,但大部棉田的敏感青铃率均已降到5%。故一般可以不治,如必须防治,也应把阈值放宽。模拟蛾量和敏感青铃动态多用 Logistie 曲线,作者发现此两种动态曲线受气候影响极大,常呈多波动式曲线,作者选用以生理时间(日度)为自变数的4次多项式模拟,精确度提高了近三倍,其模型为:春棉(?)=1.2467-6.2399x+7.3227x~2-0.8381x~3+0.02636x~4夏棉(?)=6.2935-22.4460x+22.3335x~2-4.1307x~3+0.2393x~4麦棉套(?)=2.6936-1.6746x+1.6804x~2+0.4252x~3-0.05153x~4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以黄淮南片主产麦区广泛种植和新近育成推广的12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对籽粒灌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籽粒平均灌浆速度及最大灌浆速度均与百粒重、籽粒体积和籽粒最大体积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籽粒灌浆持续期仅与饱满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百粒重无显著相关.供试品种的籽粒平均灌浆速度和最大灌浆速度,均以郑州853、陕农7859为最快,灌浆持续期最短,属晚花基因型品种;冀麦5418和徐州21的灌浆持续期最长,属早花基因型品种.还探讨了黄淮麦区南片小麦籽粒灌浆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