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甜瓜抗蔓枯病基因Gsb-2的ISSR分子标记
《果树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瓜蔓枯病(Didymella bryoniae)是危害我国甜瓜的一种主要病害。以抗蔓枯病种质资源PI 157082与感病的甜瓜自交系白皮脆为亲本,建立了抗感F2代群体,对亲本、F1及134个F2代群体进行了苗期抗蔓枯病接种鉴定。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在F2代建立抗感基因池,以抗感基因池为模板,对72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共有3条引物在F2代抗感基因池之间扩增出多态性片段,用双亲、F1和F2代抗感单株对这3条引物进一步验证,其中引物ISSR-57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与抗性基因Gsb-2表现连锁关系,该多态性片段大小为560 bp,与Gsb-2的遗传连锁距离为11.3 cM,定名为ISSR-57560。ISSR-PCR扩增体系稳定、重复性好,ISSR-57560可以作为甜瓜抗蔓枯病辅助选择的备选分子标记。


创新科技服务机制 做好法人科技特派员工作
《农业科技管理 》 2011
摘要:科技特派员制度源于群众的需要、基层的探索和实践的创新,是自发形成并在政府的推动下以科技、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植入农村的重要载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及科技人员与农民结合的必然产物。文章在分析新疆农业科学院法人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现状、基本做法及取得的主要成效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法人科技特派员作为科技特派员来源的一种新渠道,其创业、服务表现出辐射面大、带动性强、集群放大效应明显等特点,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法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对策建议。


新疆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新疆农机化 》 2011
摘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区畜牧业机械发展状况,解决牧机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快我区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由自治区畜牧厅饲料办、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自治区草原总站组成调研组于2011年4


南疆滴灌冬小麦栽培技术
《农村科技 》 2011
摘要:一、播前准备1.种子处理播前用每千克种子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毫升,或用40%卫福种衣剂3.0毫升,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毫升拌种。


不同棉花品种种子萌发阶段耐盐性综合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盐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为筛选耐盐棉花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设6个NaCl浓度(0(ck)、50、100、150、200和300 mmol/L)处理,对比了新疆南疆棉花生产中7个陆地棉品种种子萌发阶段的发芽势、发芽率、吸水速率和电解质相对渗漏率的差别,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不同棉花品种的种子吸水量逐渐减少,发芽势和发芽率逐渐降低,盐害率逐渐增加。7个品种种子萌发阶段的发芽势、发芽率、吸水速率和电解质相对渗漏率存在较大差别。【结论】根据耐盐性综合评价值,供试7个棉花品种种子萌发阶段的耐盐性顺序为:中棉43号>军棉1号>新陆中20号>中棉49号>中棉35号>新陆中21号>豫棉17号。
关键词: NaCl 棉花 相对发芽势 相对发芽率 细胞质膜稳定性 综合评价


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6种酞酸酯
《现代科学仪器 》 2011
摘要: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法(GC-FID)检测土壤样品中6种酞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土壤样品通过二氯甲烷和丙酮(1∶1,v/v)超声提取,经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用GC-FID检测,用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实验表明该方法对6种酞酸酯类化合物分离效果良好,通过硅胶柱、氧化铝柱、石墨炭黑氨基柱和弗罗里硅土柱回收率实验的比较,结果表明弗罗里硅土柱平均回收率为98.0%~102.5%,方法线性范围0.1~100mg/L,相对标准偏差(n=6)在4.6%~7.2%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噻虫嗪和吡虫啉拌种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噻虫嗪和吡虫啉是具有触杀、内吸和胃毒活性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植食性害虫效果显著,近年来已成为新农药创制领域研究的热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是国际公认的毁灭性检疫害虫,以成、幼虫取食茄科植物茎叶、花蕾和叶芽等部位。一般田块减产30%~50%,严重地块达90%以上。目前,我国马铃薯甲虫仅在新疆马铃薯种植区发生,但对其周边省份马铃薯生产构成威胁。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草食家畜 》 2011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畜牧业生产现状和1978-2009年间的畜牧业生产历史数据研究,分析了该县畜牧业发展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家政策和当地的实际条件,提出了实现该县草原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菌糠栽培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摸清菌糠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以菌糠、炉渣、河沙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进行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印第安"的种植试验,研究栽培基质对番茄植株性状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期番茄的株高平均日增长1.0cm以上,定植后90d株高均达100cm左右,茎粗达1.0cm左右,株幅达50cm以上,果穗达4穗,定植后140d测得植株总鲜重都在200g左右,干重30~40g之间,干鲜比16.21%~17.86%,根冠比10.14%~12.93%,各生长发育性状处理间差异不大。说明以菌糠为主的3个不同配比栽培基质,均能满足番茄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