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关于《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的黑龙江省贡献
《黑龙江粮食 》 2024
摘要:2024年4月8日国务院印发《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增粮食产能千亿斤以上,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基础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其中,谷物面积14.5亿亩左右;粮食单产水平达到每亩840斤左右,其中,水稻、小麦重在提升品质、优化结构,玉米重在集成配套、主攻单产,大豆要多措并举、挖掘潜力,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杂粮杂豆等品种.
关键词: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主攻单产 优化结构 粮食单产 保护耕地 挖掘潜力 粮食播种面积 粮食产能


帽儿山区野生软枣猕猴桃雄株枝叶性状多样性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建立优异软枣猕猴桃雄株综合评价体系,初步筛选保存的长白山山脉帽儿山区野生雄株软枣猕猴桃资源,以25份雄性软枣猕猴桃为调查对象,参考《猕猴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的调查方法对全部资源进行了生物学性状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一年生枝阳面色泽以褐色系列为主,皮孔多为浅黄色或灰白色的小皮孔,皮孔形状则以短梭形和椭圆形为主,且多在枝条上排列较为密集.一年生枝横截面表型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芽座多为小芽座,枝条叶痕较多表现为浅,M17-35的一年生枝节间长度最长,为3.7 cm,M17-16节间长度最小,为1.6 cm.成叶与幼叶在形状及叶基形状上具有一定差异,幼叶均为卵圆形,但部分资源的叶片发育为阔卵形,幼叶叶基为楔形和圆形,成叶叶基为心形和圆形.全部资源成叶叶片均被白色刚毛,多双面被毛,其中5份资源背面无毛.成叶叶片长度在8.3~11.8 cm,平均值为9.9 cm.叶片宽度在5.3~6.8 cm,平均值为6.2 cm.其中M17-40的叶片最大,叶片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1.8 cm和6.8 cm.全部资源的叶柄长度在2.6~3.9 cm,平均长度为3.2 cm,叶柄直径在1.7~2.5 mm,平均值为2.1 mm.综合来看M17-1的叶柄最长最粗,分别为3.9 cm和2.5 mm.


基于遥感方法的黑龙江省海伦市大豆种植面积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黑龙江粮食 》 2024
摘要:大豆是国家重要农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大豆为目标作物,利用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开展2018-2023年黑龙江省海伦市大豆种植面积提取,并分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以Sentinel-2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监督分类的最大似然算法提取2018-2023年黑龙江省海伦市大豆种植面积,并进行精度验证.利用此种方法获取到2018-2023年黑龙江省海伦市大豆种植面积,其用户精度为0.938,Kappa系数为0.809,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基于Sentinel-2影像数据的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能够应用于黑龙江省海伦市大豆种植面积提取中.2018-2023年,黑龙江省海伦市大豆种植面积变化量多在274~673km2间浮动,2019年面积变化量最大,2022年面积变化量最小.海伦市在2019年、2022年大豆种植面积为正增长,2020年、2021年、2023年为负增长,面积变化率多在±30%左右,仅有2019年出现53.07%的面积变化率.导致这一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农民种植意愿,生产者补贴、黑土保护和轮作休耕、禁烧秸秆等多重政策因素及市场原因等.


菌酶协同发酵对玉米蛋白粉消化率的影响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旨在优化菌酶协同发酵玉米蛋白粉工艺条件,从而提高玉米蛋白粉的消化性。该研究是在酸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最优条件作用下,以玉米蛋白粉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并对菌酶协同发酵玉米蛋白粉产物的游离巯基含量、二硫键含量、表面疏水性、氨基酸和体外消化率等理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乳酸菌发酵料液比1∶4(g∶mL),接种量0.3%,发酵温度39℃,发酵时间24 h。协同发酵处理后,亲水氨基酸含量从32.19 mg/g升高至35.25 mg/g,游离巯基含量由65.43μmol/g升高至88.42μmol/g,体外消化率由60.15%升高至80.42%。综上,菌酶协同发酵可显著增加玉米蛋白粉的体外消化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菌酶协同发酵 乳酸菌 体外消化 氨基酸


双氯磺草胺在东北地区春大豆田的应用效果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双氯磺草胺土壤封闭与茎叶处理对东北地区春大豆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对作物的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2年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2~76.5 g/hm2有效成分剂量下84%双氯磺草胺水分散粒剂用于大豆田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施药后60 d,对东北地区常见阔叶杂草藜、本氏蓼、苍耳、苘麻、水棘针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在90.0%以上,对龙葵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在87.0%以上。对阔叶杂草的总株防效为93.3%~99.0%,总鲜重防效为94.7%~99.4%。25.2~63.0 g/hm2有效成分剂量下84%双氯磺草胺水分散粒剂茎叶喷雾处理,施药后30 d,对本氏蓼、苍耳、苘麻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在93.0%以上,对水棘针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高于82.0%,对藜、龙葵的株防效为59.8%~85.5%,鲜重防效为62.5%~90.9%。对阔叶杂草总的株防效为80.1%~93.2%,总的鲜重防效为82.2%~95.9%,施药后初期,大豆叶片有受害症状,后期新生叶片正常。双氯磺草胺土壤封闭和茎叶喷雾施药方式都能有效控制东北地区春大豆田的阔叶杂草,但依据大豆产量分析,84%双氯磺草胺水分散粒剂有效剂量25.2~76.5 g/hm2 4个土壤封闭处理区大豆产量与人工除草相比差异不显著。本试验为大豆田苗后除草剂选择提供了新思路,茎叶喷雾施药方式适宜的剂量为84%双氯磺草胺水分散粒剂31.5~37.8 g/hm2;土壤封闭施药方式具有更好的除草效果,适宜的施药剂量为84%双氯磺草胺水分散粒剂25.2~50.4 g/hm2。
关键词: 杂草防除 大豆 双氯磺草胺 土壤处理 茎叶处理 防效 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