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秸秆粉碎技术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生长的提升机理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

摘要:秸秆粉碎技术是指将农田或农作物种植后残留的秸秆、稻草等植物秸秆进行机械粉碎处理,在有效处理秸秆的同时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和养分为土壤提供营养,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该文分析了秸秆粉碎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包括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等方面的正面影响。同时探讨了秸秆粉碎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对土壤微生物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阐述了秸秆粉碎对作物生长中提供养分、改善土壤温度、减轻土壤压实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并结合实际案例和研究成果,总结秸秆粉碎技术在提升土壤环境质量和促进作物生长方面的重要意义和发展趋势,研究内容旨在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秸秆粉碎技术 农田管理 土壤改良 有机质 养分循环 作物生长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治寒地水稻主要害虫的生物药剂筛选

中国植保导刊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不同生物药剂防治寒地水稻苗期主要害虫水稻负泥虫和潜叶蝇的效果,选择3种生物药剂设置不同用量处理,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稻田开展了防虫试验.调查发现,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80 mU 667m2对水稻负泥虫的防效较高,药后30 d达85.8%,该处理区水稻产量为各处理最高,较清水对照增产5.2%,与对照化学药剂无显著差异;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100 mU667m2在药后15 d内对水稻潜叶蝇的防效较高,药后30 d有所下降,仍能维持在80%以上,该处理区水稻产量较高,较清水对照增产5.8%,虽略低于对照化学药剂处理区的产量,但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寒地水稻 负泥虫 潜叶蝇 生物药剂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粳稻产区,粳稻产量居全国首位.如今水稻行业的负外部性显现,叠加原有和新增的很多问题,导致水稻种植效益下行压力加大.本文总结了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和加工行业在产业产量、价格变化、品种种植区域等基本情况;分析了成本收益、产业结构、外部环境等影响水稻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供需结合、提高产率、节本增效、产业延伸、绿色种植等解决现阶段问题的对策,以期为黑龙江省水稻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水稻 生产现状 发展对策 黑龙江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除草剂用量的田间防效及对玉米安全性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筛选玉米田高效安全的除草剂使用剂量及助剂增效效应,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选取乙草胺(81.5%乳油)、莠去津(38%悬浮剂)及2种除草剂助剂,每种除草剂组合设低、高2个浓度,每种助剂设低、中、高3种浓度,开展了田间土壤喷施对玉米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对玉米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苗前除草对所有田间杂草均具有防除效果,降低除草剂用量田间杂草防除率也降低,通过添加助剂能够提高杂草防除率。总的来看,有效成分1 472 g·hm-2乙草胺+11 482 g·hm-2莠去津+225 mL·hm-2助剂2号的防除效果最优。

关键词: 玉米 除草剂 防效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S-NPs)对大豆生理指标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纳米塑料是一种新兴污染物,其对农作物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探究大豆对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PS-NPs)在生理和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响应,本试验采用水培方式,测定50 mg/L 100 nm的PS-NPs暴露处理10 d后大豆幼苗的表型及生理指标,并对大豆幼苗根系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PS-NPs暴露处理后,大豆幼苗生长受抑制,根系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一定程度增加,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减少。转录组分析表明,PS-NPs暴露处理共产生2112个差异基因,GO和KEGG分析显示其主要富集到与氧化还原反应、对乙烯和脱落酸的响应、氨基酸代谢和其他次生代谢物的合成相关的通路,注释到有250个转录因子发生差异表达,主要为ERF、WRKY、NAC、bHLH和MYB转录因子家族。本试验为进一步深入探究纳米塑料对大豆等农作物产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大豆 纳米塑料 生理指标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种薯催芽、切块和包衣对其立枯丝核菌病的影响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立枯丝核菌病(Rhizoctonia solani)严重制约了马铃薯的产业化发展。本研究中通过设置马铃薯原种种薯催芽、切块及种薯质量大小处理,原原种包衣等处理探讨其对立枯丝核菌病害防控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17日原种催芽、整薯和大薯处理与不催芽、切块和小薯处理各发病等级占比差异不显著;原原种包衣处理的病害发病等级差异不显著。然而,6月21日原种催芽、整薯和大薯处理3级病害发病率显著降低,且原原种包衣大薯处理的病害等级显著低于包衣小薯处理。种薯包衣、催芽、整薯和大种薯处理方式能有效降低生长早期立枯丝核菌病害危害程度,间接证实了种薯芽况良好和出苗速度快对降低立枯丝核菌危害的有效性。因此,在马铃薯生产中采取适当的质量管控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害,提升种薯质量。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薯处理 立枯丝核菌 病情分级 质量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数字化赋能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问题与建议

农业装备技术 2024

摘要:通过深入调研,找出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积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加快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黑龙江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赋能。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园 数字化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秆酿造型高粱新品种克杂1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了推广适宜在黑龙江省机械化栽培的高产、优质矮秆酿造型高粱新品种克杂17号,本文介绍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克杂17号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杂粮团队以不育率100%的早熟不育系克26A为母本,以中早熟矮秆恢复系克恢46为父本,经杂交测配育成的矮秆、早熟、高产的酿造型高粱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黑龙江省高粱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668.09 kg·hm-2,比对照品种绥杂7号增产11.13%。2021年获得高粱新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高粱(2021)230014。克杂17号株高92.05 cm,穗长26.30 cm,叶片数12片,各方面性状优良,完全符合现阶段种植区域对酿造型高粱品种特性的总体要求。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第二、第三、第四积温带种植。

关键词: 酿造高粱 克杂17号 矮秆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秸秆还田下深松年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秸秆还田结合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基于6 a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CK(不深松+不秸秆还田)、NFG(不深松+每年秸秆还田)、EFG(隔一年深松+每年秸秆还田)、TFG(隔两年深松+每年秸秆还田)和SFG(连年深松+每年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及胡敏酸(HA)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EFG处理0~10 cm 土层的SOC、HA含量和PQ值分别显著增加25.23%、16.19%和 4.27%,FA 含量降低 4.55%.10~20 cm 土层,EFG 处理的 SOC 含量最高,较 CK 增加 13.18%;SFG处理的HA和FA含量较CK提高最多,增幅分别为13.27%和32.74%.通过HA三维荧光图谱发现,与CK(Ex/Em=270/455,270/460)相比,EFG(Ex/Em=280/455,270/465)处理下 0~10 cm 和 10~20 cm 土层中的 HA 荧光峰波长均有红移现象.土壤胡敏酸中包含两个组分,C1(Ex/Em=270/280)和C2(Ex/Em=440/515)同为类腐殖酸物质,胡敏酸整体腐殖化程度较高,结构较为复杂;其中EFG和TFG处理的C2组分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8.59%和31.38%.各处理的C1和C2组分Fmax值均较CK有所增加,即腐殖化程度增加.综上所述,EFG处理(隔一年深松+每年秸秆还田)通过提升土壤有机碳及腐殖酸类物质含量,增加腐殖化程度,加强了土壤的供肥能力,为黑龙江黑土区较佳的耕作技术措施.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深松 土壤有机碳 胡敏酸 三维荧光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木耳菌包培养架选型与设计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

摘要:为解决黑木耳菌包培养架形式、大小、规格、尺寸不统一,与企业生产规模不匹配、后期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该文介绍了黑木耳菌包培养架发展现状,并以牡丹江镜心湖菌业为例设计了一款经济适用、统一标准的黑木耳菌包培养架,以促进木耳菌包工厂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进程,为扩大木耳生产规模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实践参考与技术支撑。

关键词: 黑木耳菌包 培养架 机械化 自动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