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乙草胺、扑草净、2,4-滴异辛酯在春玉米中的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4

摘要:为评价乙草胺、扑草净、2,4-滴异辛酯在春玉米上施用后可能产生的膳食暴露风险,通过规范的田间残留试验,检测春玉米中乙草胺、扑草净、2,4-滴异辛酯的残留量,结合中国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与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ADI),评估这些农药的风险商(RQ)。在0.01~0.55 mg/kg添加水平下3种有效成分及代谢物在青玉米、玉米、青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8%~113%,相对标准偏差为0.4%~8.6%。开展1年6地规范残留田间试验,3种有效成分及代谢物的最终残留量在青玉米、玉米、青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中均未检出。普通人群对3种有效成分的NEDI分别为0.035、0.032、0.28 mg/(kg bw),RQ分别为5.49%、1.29%和44.8%。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乙草胺、扑草净、2,4-滴异辛酯在春玉米中的残留量在可接受范围,不会对我国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关键词: 乙草胺 扑草净 2,4-滴异辛酯 春玉米 残留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喷雾质量的室内试验与农田环境测试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

摘要:农业植保喷雾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得到快速普及应用,为探索植保喷雾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研发突破关键点,开展了室内环境试验与田间试验,重点针对市场常见的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弥雾机进行试验,试验统计测量雾滴直径、雾滴密度、有效覆盖率、分布均匀性、飘移率、有效幅宽等指标,并进行室内外各项数据的对比分析,强调了应从雾化技术、喷头技术、防漂移技术、变量喷施技术等方面进行植保喷雾技术升级。

关键词: 农业喷雾质量 室内试验 农田环境测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叶幕结构对威代尔葡萄多酚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中国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酿酒葡萄品种威代尔为试材,比较了避雨栽培条件下小厂形V形叶幕、小厂形直立叶幕、大厂形水平叶幕和扇形直立叶幕4种树体结构对果实多酚含量和组成以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大厂形水平叶幕,威代尔葡萄果皮和种子的总酚含量分别为20.33、60.48 mg/g,类黄酮含量分别为13.61、55.35 mg/g,黄烷-3-醇含量分别为11.76、34.89 mg/g,单宁含量分别为2.55、10.80 mg/g,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5.30%、141.59%,FRAP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7.68%、284.41%,除果皮黄烷-3-醇含量与小厂形V形叶幕、种子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小厂形V形叶幕和小厂形直立叶幕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小厂形V形叶幕、小厂形直立叶幕及扇形直立叶幕。综上,避雨栽培条件下,酿酒葡萄品种威代尔选择大厂形水平叶幕的树体结构可提高其果实多酚的含量及抗氧化性。

关键词: 酿酒葡萄 威代尔 避雨栽培 树体结构 多酚 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民猪骨骼肌对低温环境的应答反应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会导致猪只发生应激反应,造成抗病力下降、生长速度减慢等,是影响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猪对低温应答的调控机制非常复杂,目前仍然没有准确的解析.本研究以具有明显耐寒特性的地方猪种民猪为主要研究对象,将 9 头 6 月龄体重相近的雌性民猪随机分成 3 组,2 组置于半敞篷舍内饲养,其中1组低温处理3 d(短期低温处理组),1组低温处理58 d(长期低温处理组),第3组为正常舍内饲养(对照组).采用PCR矩阵的方法,对骨骼肌中 90 个与细胞应激反应相关的基因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筛选受低温诱导的应激基因.结果发现,长期低温处理下,有 7 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上调,分别是CCT8、CYP11A1、DNAJ A4、DNAJ B6、DNAJ C8、HSPB2和HSPB3,1 个基因CYP11B2发生了极显著上调,未发现受到抑制的基因;短期低温处理下,有 3 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上调,分别是DNAJ C8、GPX1、PON3,1 个基因SOD1发生了极显著上调,1 个基因HOPX受到了显著抑制.对 2 种处理下均发生显著上调的DNAJ C8基因进行了遗传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符合基因进化规律,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可考虑将其作为机体发生低温应答反应的一个标志基因.综上,民猪骨骼肌应激基因对短期和长期低温处理应答反应不明显,仅 11 个基因发生了显著变化.

关键词: 民猪 骨骼肌 低温处理 细胞应激 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育肥牛生长性能、肠道菌群、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制剂(CPP)对育肥肉牛公牛生长性能、肠道菌群、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0头体重(281.98±38.05) kg的西门塔尔牛公牛,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A、B、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4%、0.6%、0.7%的不同CPP,测定公牛生长性能、肠道优势菌群丰度、血液生化指标。预试期15 d,正试期6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均有提高,其中试验A、C组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试验各组料重比均下降,其中试验A、C组显著降低(P<0.05)。(2)肠道优势菌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试验A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丰度在试验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试验各组肠道菌群门的丰度在试验前后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A组拟杆菌门丰度与试验B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A组髌骨细菌门丰度与C组差异显著(P<0.05)。(3)日粮中添加CPP后血液中总蛋白降低,白蛋白升高。说明添加CPP可增加公牛瘤胃厚壁菌门、拟杆菌门、髌骨细菌门丰度,A组调节胃肠道微生物菌群优势明显;添加CPP还可以明显改善公牛免疫力。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 育肥牛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腐熟剂喷洒还田机设计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

摘要:结合玉米秸秆还田等农艺要求,同时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集成秸秆喷施腐熟剂与秸秆还田机技术,设计了腐熟剂喷洒还田机。该文详细介绍了腐熟剂喷洒还田机结构与工作原理,对腐熟剂喷洒系统进行设计;对还田系统传动、还田刀辊进行了计算;利用ANSYS求解出旋耕刀辊前六阶固有模态与振型图,分析出还田刀辊安全性。得出结论:该机以5 km/h作业时,还田系统传动比为1.3,侧变速箱输出齿轮直径为19 cm;第一阶固有频率远大于工作频率(5.5~9.7 Hz),故不会产生共振,且在最大激励频率下,轴向相邻刀不会干涉。

关键词: 秸秆腐熟 秸秆还田 旋耕 工作原理 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径

中国集体经济 2024

摘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经济形态,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文章系统阐释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逻辑基础和作用机理,分析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从共同富裕的视角提出,通过增强农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能力、优化产权要素配置提高增值收益、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现代治理体系、构建常态化乡村人才培养机制等途径,有效激发农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为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共同富裕 逻辑基础 作用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个羊草品种(系)耐盐性评价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羊草品种(系)耐盐性,试验以JM007、JM009、吉生1号和东北羊草为材料,分析不同浓度(200,400,600 mmol/L) NaCl胁迫对其萌发期萌发指标和幼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以纯化水/Hoagland营养液为对照(CK),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法等方法对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系数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羊草品种(系)耐盐性。结果表明:羊草萌发期和幼苗期的各项指标均受到不同浓度NaCl胁迫的影响,但不同指标对NaCl胁迫的敏感度存在差异。随着NaCl浓度升高,羊草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种子活力、相对胚芽长和相对胚根长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此外NaCl胁迫对羊草胚芽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胚根长。与CK相比,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4种羊草幼苗MDA、Pro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JM007羊草幼苗SOD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JM009、吉生1号和东北羊草幼苗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除东北羊草外,其他3种羊草幼苗POD、CAT活性相较CK均显著增加(P<0.05);与CK相比,JM007和JM009羊草幼苗SS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吉生1号羊草和东北羊草幼苗SS含量呈现先平稳后骤升最后下降的趋势。按综合评价(D)值排序,萌发期为JM009>JM007>吉生1号>东北羊草,幼苗期为JM007>吉生1号> JM009>东北羊草。说明JM009羊草种子在萌发期耐盐能力较强,JM007羊草则在幼苗期耐盐能力较强。

关键词: 羊草 耐盐性 萌发期 幼苗期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模糊概率法在薄皮甜瓜亲本自交系选择中的应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了筛选出薄皮甜瓜的优良亲本自交系,通过模糊概率法对35份自交系的生育日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株结果数、前期长势、口感、香味、裂果性、果实外观、单株产量9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共筛选出10份性状优异的亲本自交系。排名第一的是M22-121,其单株结果数和单株产量均排名第一,分别为4.50个和1.155 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05%,排名第四,单瓜重为256.67 g。供试材料总体样本的数量性状中生育日数、可溶性固形物变异度较小,分别为1.75%和14.64%。变异系数较大的性状为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单瓜重,变异系数分别为30.28%、30.79%和35.37%,说明生产上应加强对这几个指标的选择,以获得较好的选择效果。

关键词: 薄皮甜瓜 自交系 模糊概率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BSA-seq的大豆棕色荚皮L2基因定位

华北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荚皮的颜色是重要的驯化性状和表型特征,与炸荚习性和躲避捕食关系紧密。大豆荚皮颜色主要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棕色荚皮L2基因尚未被鉴定。为了在大豆基因组上对该基因进行鉴定,为大豆棕色荚皮相关基因功能解析和育种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栽培大豆中龙优203(黄色荚皮)和野生大豆FF1235(黑色荚皮)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利用F2群体棕色豆荚和黄色豆荚单株构建混池进行BSA-seq定位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组交换单株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棕色荚皮性状为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棕色荚皮L2基因关联区域位于3号染色体0~0.75 Mb的区段。进一步开发InDel分子标记进行精细定位,获得具有多态性的InDel引物7对。最终将棕色荚皮位点定位于3号染色体上的Indel-L2-3~Indel-L2-6,物理距离为344 kb。定位区间内共有候选基因32个,其中Glyma.03G005700基因注释为异丙基苹果酸聚合酶,与已发现的黑色荚皮基因L1(Glyma.19G120400)高度同源,其功能为将4-羟基丙酮酸转化为红果酸和番石榴酸,可能是调控大豆棕色荚皮形成的关键基因。

关键词: 大豆 荚皮颜色 基因定位 BSA-seq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