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绿盲蝽若虫人工饲料配方
《植物保护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10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得出影响绿盲蝽若虫总历期的人工饲料各因子顺序为:鸡蛋>啤酒酵母>小麦胚>大豆卵磷脂、复合维生素>卵黄>利马豆粉>蜂蜜水>蔗糖>大豆粉;影响绿盲蝽若虫存活率的因子顺序为:鸡蛋>啤酒酵母>利马豆粉>大豆卵磷脂、复合维生素>大豆粉>蔗糖>蜂蜜水>小麦胚>卵黄。综合两种结果,优选出绿盲蝽若虫人工饲料配方,其成分如下:蔗糖2.8 g、啤酒酵母粉0.25 g、50%蜂蜜水2.5 g、鸡蛋22.5 g、小麦胚10 g、利马豆粉30 g、大豆粉2.5 g、卵黄30 g、大豆卵磷脂1.5 g、复合维生素1.2 g、水164 g。此优化配方饲养绿盲蝽若虫存活率为80.57%,与四季豆饲养的若虫存活率71.13%没有显著差异;若虫总历期为11.80 d,较四季豆饲养的总历期10.4 d延长约1 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ED光照对小菜蛾成虫生物学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505 nm和590 nm 2种波长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光照对小菜蛾成虫产卵情况、卵孵化率和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给予2种波长的LED光的持续光照,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和卵孵化率均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经505 nm和590 nm LED光照后,小菜蛾的总产卵量分别下降256.00粒和264.56粒,单雌产卵量分别下降30.7%和31.8%,差异达显著水平;小菜蛾的平均卵孵化率分别下降了44.78%和51.27%。同时,590 nm LED光照对小菜蛾的产卵前期和平均产卵期均有一定的影响。另外,505 nm和590 nm LED光照对小菜蛾成虫寿命和存活率影响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抗病、鲜食型甘薯新品种郑薯21的选育
《河南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郑薯21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针对我国北方薯区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鲜食专用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在河南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异,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花培试管苗移栽技术的改进
《河南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对改进后的小麦花培试管苗移栽技术进行了总结。改进后的方法优化了试管苗大田直接移栽技术,确定了10月30日左右为郑州地区的最佳移栽时间,使试管苗的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脂麦胚中谷胱甘肽与麦胚蛋白提取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脱脂麦胚中谷胱甘肽(GSH)和麦胚蛋白的提取进行研究。首先采用低pH值条件从脱脂麦胚中提取谷胱甘肽,并采用超滤将该提取液中的谷胱甘肽与蛋白质进行分离。再对提取过GSH后的麦胚残渣中的蛋白质进行碱提研究。最后合并超滤分离出的蛋白质与碱提蛋白质,采用等电点沉淀法对麦胚蛋白进行纯化制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分别对GSH和麦胚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最终确定GSH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pH6.3、提取时间15min、固液比1:13(g/mL)、提取温度55℃,GSH的得率和提取率分别为0.31%和72.1%。麦胚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pH10.5、提取温度65℃、固液比1:11、提取时间60min。提取蛋白质相对于碱提用沉淀的得率为39.2%,提取率为90.4%。相对于总麦胚得率为20.8%,提取率为58.8%。合并超滤截留液与碱提离心上清液,确定沉淀蛋白质最佳pH4.2,蛋白质沉淀率为97.5%,所得蛋白质含量达85.2%,相对于脱脂麦胚中总蛋白质提取率为81.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母猪分胎次饲养新技术
《现代畜牧兽医 》 2010
摘要:母猪分胎次饲养是一项不需要大的投入,通过管理方式和生产工艺的改变,就能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最终提高整个猪场经济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鲜食型甘薯郑薯20及综合栽培技术
《中国种业 》 2010
摘要:甘薯是一种高产高营养作物,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甘薯品种不断更新换代,甘薯用途也由传统的粮用为主调整为粮食、食品、加工等多用途综合利用。尤其是在鲜食及加工应用方面所占份额日益扩大,为商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克隆抗体在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
《中国畜牧兽医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分泌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均质性,来源稳定,并可大量生产等优点,它的出现对生物学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介绍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基本原理,综述了单克隆抗体在农业、医学及其他生物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