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噻唑膦对南方根结线虫的作用方式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噻唑膦对南方根结线虫的作用方式,在室内利用浸渍法测定了噻唑膦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2龄幼虫的致死作用;利用沙柱法测定了对2龄幼虫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利用染色法测定了对2龄幼虫侵入番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噻唑膦处理浓度的增加与处理时间的延长,线虫卵的孵化抑制率、2龄幼虫的死亡率显著提高,而2龄幼虫的迁移能力和侵入能力则显著降低。200μg/mL噻唑膦处理24 h后,对卵的孵化抑制率为72.51%;200μg/mL噻唑膦处理48 h后,2龄幼虫的死亡率为80.13%;在25μg/mL噻唑膦沙柱中,7 d后2龄幼虫的平均移动距离为0.10 cm,而对照处理线虫的平均移动距离为1.04 cm;100μg/mL噻唑膦处理48 h后,2龄幼虫对番茄根部的侵入率为0.51%,而空白对照处理线虫的侵入率达21.8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NCD-2菌株的高效电击转化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影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NCD-2菌株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摸索并对其转化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该菌株的高效电击转化体系。通过比较5个不同大小和携带不同来源复制子的质粒对其转化效率的影响,发现质粒大小与NCD-2菌株的电击转化效率之间没有相关性;而携带来源于Bacillus coagu-lans复制子的质粒pNW33N时,NCD-2菌株的电击转化效率最高,达到3.53×104cfu.μg-1DNA,说明复制子来源是影响转化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pNW33N质粒在不同电阻、电场强度及培养时间下的电击转化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转接到生长培养基后,37℃、150r.min-1培养3.5h,在电阻值200Ω、电场强度14.0kV.cm-1的条件下转化效率最高,达到6.07×104cfu.μg-1DNA。优化后的转化体系为顺利开展枯草芽孢杆菌NCD-2菌株的分子操作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
《现代商业 》 2011
摘要: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普遍相对滞后,从上到下对内控的认识不足。在内控的建设中的确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因此,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和强化单位内部控制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行政事业单位特点和管理模式的内部控制制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预防杏树花期冻害的措施
《河北果树 》 2011
摘要:1选育花期抗晚霜危害的品系选育花期抗晚霜危害的杏新品系,是解决杏树花期霜冻的根本措施。2选择适宜园址杏园一般宜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块,最好选择背风向阳坡地的中上部建园,不仅可以降低风力,而且可以避免冷空气聚集。在山区要选择背风向阳(或半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虫啉拌种防治小麦蚜虫技术及安全性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吡虫啉拌种防治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适宜剂量、对出苗和成株生长的影响以及吡虫啉在小麦籽粒中的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以有效成份420g/100kg种子的剂量拌种防治小麦蚜虫在整个麦蚜发生期无需再施药防治;在剂型的选择上,以高含量的拌种剂为宜,低含量的其他剂型则存在安全隐患;70%吡虫啉拌种剂拌种防治麦蚜,在试验剂量下对小麦出苗、成株期生长没有影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应用该方法,在小麦籽粒中吡虫啉残留量低于国家安全标准。
关键词: 吡虫啉 麦蚜 拌种 出苗率 防治效果 残留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葛根菠萝保健饮料的加工工艺
《河北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为开发葛根深加工产品,用葛根汁和菠萝汁为原料,将其按一定的配比制成了一种天然保健饮料。为了明确葛根菠萝饮料的最佳生产工艺,以葛根汁与菠萝汁体积比、糖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3个因素为考察对象,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葛根菠萝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比方案,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葛根汁与菠萝汁体积比2∶3、糖添加量8%、柠檬酸添加量0.1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葛根汁与菠萝汁配比、糖添加量和柠檬酸添加量对试验结果均有显著影响。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饮料风味独特,兼具营养保健功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新品种冀航芝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河北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冀航芝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通过航天育种技术,经系统选择育成的芝麻新品种。2010~2011年全国芝麻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1 012.28 kg/hm2,较对照品种冀芝1号增产12.09%,增产点次率为86.7%;2011年全国芝麻品种生产试验,6省8个试点平均产量为1 010.55 kg/hm2,较对照品种冀芝1号增产14.26%。粗脂肪平均含量为53.46%,粗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2.64%。该品种植株高,生长势强,籽粒白色,是集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于一体的芝麻新品种。根据该品种特性,提出了配套的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