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马铃薯茎段再生的植物激素配比优化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4种植物激素(6-BA、NAA、GA3、2,4-D)的4个水平对3个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陇薯6号、LK99)茎段愈伤组织生长和分化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合不同基因型的愈伤诱导和芽分化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的最佳激素配比,陇薯3号为MS+6-BA 2.5 mg/L+NAA 0.5 mg/L+GA35 mg/L+2,4-D 1 mg/L,陇薯6号为MS+6-BA 2.5 mg/L+NAA 0.5 mg/L+GA32.5 mg/L+2,4-D 0.5 mg/L,LK99为MS+6-BA 2.5mg/L+NAA 1 mg/L;诱导芽分化的最佳激素配比,陇薯3号、陇薯6号为MS+6-BA 3.5 mg/L+NAA 1 mg/L+GA310 mg/L,LK99为MS+6-BA 1.5 mg/L+NAA 0.5 mg/L+GA310 mg/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育前期遮光对水稻后期功能叶生长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个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生育前期(插秧至幼穗分化期)遮光对水稻后期功能叶生长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遮光处理后,水稻剑叶面积明显增大,功能叶的碳、氮代谢水平提高;2个品种的籽粒直链淀粉积累过程受到的影响不同,而蛋白质积累受到的影响均一致(即百分含量下降幅度增大);糙米率有所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精米率和垩白率极显著下降;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粒长、粒宽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变化,但蛋白质含量表现为下降趋势;2个品种间存在着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甘肃省耕地质量与环境保护体系建设问题
《甘肃农业科技 》 2006
摘要:通过分析我省当前耕地质量与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我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评价系统和农作物平衡施肥技术体系的建议与强化耕地质量及其环境保护体系的保证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蚕豆,玉米/蚕豆和小麦/玉米间作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小麦/蚕豆、玉米/蚕豆和小麦/玉米间作对作物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能够提高作物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改变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其中,小麦/蚕豆间作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为突出,作物花期时小麦/蚕豆间作显著提高和改变两种作物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玉米/蚕豆间作主要表现出对苗期玉米根际细菌多样性的显著提高和群落结构组成的改变。小麦/玉米间作对作物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程度较弱。同时,3种间作体系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产量优势。结果证明了间作体系中地上部植物多样性与地下部微生物多样性存在紧密联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议国内外冷库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保鲜与加工 》 2006
摘要:阐述了国内外冷库行业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利用率低、设施设备老化严重、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进行分析,对冷库行业的发展趋势作了粗浅的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条锈病侵染对小麦抗氰呼吸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抗病性的小麦为材料,观察了条锈病菌侵染小麦幼苗叶片时活性氧代谢和抗氰呼吸发生、运行的变化。讨论了二者在长期病程下的平衡关系。实验显示:接种8 d后,感病小麦中H2O2含量开始高于抗病小麦,O2含量变化差异不明显。SOD、CAT和POD活性整体上表现为接种后的前4 d有所上升,接种4 d之后呈下降的趋势;感病小麦中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高于抗病小麦。条锈菌侵染下小麦幼苗抗氰呼吸容量和运行活性的变化在两类小麦中与H2O2的变化一致,在侵染初期上升缓慢,以后迅速上升;aoxl的mRNA水平仪在侵染后4 d的幼苗叶片中略有上升,在以后的侵染过程中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我们推测,活性氧可以在多种水平上参与条锈病菌侵染下抗氰呼吸的诱导,而抗氰呼吸也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小麦在条锈病菌侵染下活性氧的清除与机体的生理保护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