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648条记录
半干旱区氮肥运筹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水肥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施肥方式不当是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水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氮肥减量后移和有机肥替代对玉米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可为该区玉米水肥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依托4年大田定位试验,设置3个处理,即肥料全部基施(CK)、减氮15%且在抽雄期追施(RN)、30%的化肥以有机肥替代且在抽雄期追施(RNM),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耗水特性、生长发育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方式对玉米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有显著调控作用,并与降雨年型密切相关。欠水年和平水年,RN花前耗水量较CK降低16.1%~18.8%,花后耗水量提高18.0%~22.2%;RNM花前、花后耗水量均与CK差异不显著。丰水年,RN和RNM花前耗水量分别较CK降低16.7%和6.3%,花后耗水量分别增加11.4%和29.7%。与CK相比,RN显著提高了追肥后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花后生物量增加15.6%~44.9%,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和百粒重显著提高,产量增加9.8%~17.0%,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6.3%~21.4%,肥料偏生产力(PEP_T)、氮素偏生产力(PEP_(TN))、磷素偏生产力(PEP_(TP))和钾素偏生产力(PEP_(TK))均显著提高。综上,RN能显著提高不同降水年型下玉米花后耗水量和SPAD值,增加花后生物量,优化穗部性状,使产量、水肥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为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水肥高效利用的有效肥料管理模式。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氮肥减量后移 有机肥替代 水肥利用效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种衣剂对甘肃省小麦散黑穗病防治效果

农药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5种种子包衣剂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在民乐县,采用播种前种子包衣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供试种子包衣剂对小麦出苗安全,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效在90.15%~97.78%之间,增产幅度在9.39%~13.05%之间.其中27%苯醚·咯·噻虫FS和15%吡·福·烯唑醇FS防病、增产作用更为显著,防效、产量和增幅分别为97.78%、8340.74 kg/hm~2、13.05%和95.93%、8200.00 kg/hm~2、11.20%.[结论]建议生产中选用27%苯醚·咯·噻虫FS和15%吡·呋·烯唑醇FS,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小麦散黑穗病.

关键词: 小麦散黑穗病 种衣剂 防效 甘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冰水混合物结合溶菌酶对菠菜品质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兰州高原夏菠菜的贮藏品质,本实验研究了常温水(CK)、1 g/L溶菌酶、2.3 mg/L臭氧水及冰水混合物结合溶菌酶4种处理对菠菜贮藏期品质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冰水+溶菌酶处理能使菠菜保持较高VC、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酸水平和硝酸还原酶、过氧化物酶活力,减缓草酸、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形成,贮藏期间平均色差?E分别比1 g/L溶菌酶、2.3 mg/L臭氧水及CK组高14%、17%和30%,在贮藏第8天时,CK叶绿素含量比冰水+溶菌酶组低66%,贮藏第10天时,CK组的VC含量比冰水+溶菌酶组低35%,叶酸损失率仅为CK组的一半,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综上,冰水+溶菌酶处理很好地保持了菠菜贮藏期的品质,能延长菠菜货架期,使其具有良好的商品价值.

关键词: 冰水混合物 溶菌酶 结合处理 菠菜 品质 硝酸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至精油结合不同包装方式对冷鲜羊肉保鲜效果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探讨植物精油和包装方式对冷鲜羊肉货架期及其品质的影响。研究采用2×2双因子试验设计,利用牛至精油和不同包装方式结合的保鲜方法研究羊肉在4℃下贮藏0、3、6、9、12 d的质构特性、肉色、pH、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nitrogen,TVB-N)及菌落总数(total bacteria count,TBC)的变化。结果表明,冷鲜羊肉贮存至第12天时,牛至精油与真空包装结合组中肉的红度(a~*值)、硬度、弹性、回复性均极显著高于牛至精油和普通包装结合组(P <0. 01),且其黏附性、POV、MDA、TVB-N和TBC在第12天时均极显著低于牛至精油和普通包装结合组中冷鲜羊肉该指标(P <0. 01)。牛至精油与真空包装结合的保鲜方法可使冷鲜羊肉贮藏时间延长至12 d。

关键词: 冷鲜羊肉 牛至精油 真空包装 保鲜 质构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长后期干旱复水对饲草大麦产量、品质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水分胁迫对饲草大麦生长、产量、籽粒关键品质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于2017~2018年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对甘饲麦1号进行以干旱胁迫持续时间(T)为主因素(10、20、30 d)和旱后复水量为副因素(W1、W2和W3)的裂区试验,测定其株高、穗长、生育期、单株产量及构成因子、关键品质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干旱胁迫时间显著影响了各项测定指标,各项测定指标均表现出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其显著降低,指标测定值均表现出T1>T2>T3.较T1,T2和T3处理的株高显著降低了10.87和16.26 cm,生育期显著提前了5.12和14.00 d;穗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7.77%和67.06%、15.68%和30.62%、28.72%和69.09%;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了4.33%和10.16%,籽粒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了5.65%和22.78%,籽粒饱满度显著降低了12.83%和18.95%.在同一胁迫期内,除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以外,其余各项测定指标值均随着复水量的减少而不同程度的降低,指标测定值均表现为W1>W2>W3,且在T2和T3胁迫期下较对照W1,W3降低尤为明显.通过测定饲草大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发现:在T1和T2持续胁迫时间下,复水后W1和W2处理存在显著的补偿效应,而W3以及T3持续胁迫时间的所有复水处理均未产生显著的补偿效应.说明甘饲麦1号干旱复水补偿效应的利用应注意干旱胁迫持续时间不超过20 d(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65%),旱后复水量不低于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5%~60%为宜.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复水 饲草大麦 生长 产量 品质 叶绿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绿洲灌区节水抗旱型玉米品种的评价方法探讨

草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河西绿洲灌区水资源日益紧缺,玉米为该地区首要粮食作物。构建节水抗旱型玉米品种评价体系对品种选育与筛选具有指导意义。选取该区域实际生产中表现较好的8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环境设置干旱胁迫与充分灌溉两个水分处理,测定12个农艺性状、产量指标及11个生理指标,引入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YHWUEI),结合因子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等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建立节水抗旱玉米品种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将诸多考察指标转化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积贡献率94.263%)。通过对综合指标隶属函数值U_((xi))的二次加权,得到节水抗旱综合评价D值。由此得出的玉米品种节水抗旱排序为:甘玉801>利单295>正德305>先玉335>敦玉13号>玉源7879>甘鑫2818>庆单3号。聚类分析将玉米品种分为:Ⅰ级节水抗旱型1份、Ⅱ级中等节水抗旱型4份、Ⅲ级非节水抗旱型3份。灰色关联分析显示,粒长、粒宽、行粒数、秃间长度可直观地作为评价玉米节水抗旱性的指标性状。引入具有抗旱及节水双重表达特性的YHWUEI指数参与D值数学模型的构建,使节水抗旱性评价更为准确。

关键词: 玉米 节水抗旱性 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信号通路调控脂质代谢的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体内脂肪形成的必需转录因子,处于脂质沉积过程中信号传递通路的核心枢纽位置,促进多能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的定向、增殖分化和脂质沉积.本文首先介绍了PPARγ的基本结构和调控靶基因的基本特征,然后以脂肪细胞形成和脂肪沉积为主线,综述了PPARγ信号通路在脂肪细胞形成、脂肪沉积和脂肪因子分泌、营养水平等脂肪代谢过程的调控作用,最后对PPARγ与生物钟相互反馈调节关系以及其在脂质沉积中扮演重要作用进行了概述,对进一步深入综合了解PPARγ对脂肪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脂肪代谢及相关疾病的人工干预提供靶基因和新途径.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信号通路 脂肪代谢 细胞分化 脂质沉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淀粉芽孢杆菌HZ-6-3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治番茄灰霉病效果的评价

草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平板对峙法,从银杏组织分离的内生细菌菌株中筛选对灰葡萄孢菌抑菌活性较好的菌株,其中菌株HZ-6-3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79.06%。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和gyrA基因分析将菌株HZ-6-3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抑菌谱测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其他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该菌株可产生蛋白酶、果胶酶、β-1,3-葡聚糖酶和淀粉酶;能够显著抑制病原菌的菌丝生长,使菌丝生长扭曲,细胞膨大、形成串状泡囊结构等畸变。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该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控效果,结果显示1×10~8 CFU·mL~(-1)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最高,可达81.12%和70.45%。上述结果显示菌株HZ-6-3具有作为生物制剂的潜能。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银杏 内生细菌 番茄灰霉病菌 防控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与展望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子育种是现代农业发展应用推广最迅速的育种新技术,对作物遗传改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农作物育种已经进入分子育种时代,以DNA重组技术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世界上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本综述简要介绍了国际分子育种发展趋势,并对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和国家相关政策导向、集成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生物种业发展和人才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农业和科技管理部门、生物技术工作者、育种家和种子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作物 分子育种 发展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月兰叶斑病病原甘蓝链格孢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草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7年10月在河北省黄骅市发现二月兰的一种叶部病害,感病叶片初生黑褐色、形状不规则的小病斑,后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明显同心轮纹状病斑,平均病株率和病叶率分别为96.2%和87.6%.为了明确该病害的致病菌,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菌落进行纯化和单孢分离后,选取代表性菌株GS1-1、HH2-1和HH3-1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均能引起二月兰叶斑病.并对这3个菌株进行rDNA-ITS和EF-1α(tef)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GS1-1、HH2-1和HH3-1的ITS序列均与甘蓝链格孢(MN173824、MN173825、MN173823、MF462311)相似性达99%以上,其中与甘蓝链格孢(MF462311)相似性达100%;GS1-1、HH2-1和HH3-1的EF-1α基因序列与甘蓝链格孢(JX213350、KF889266、KT895946、KC584642、LC480212和KT895946)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且和以上各自对应的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类,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一致.选取菌株GS1-1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营养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最适营养生长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蛋白胨,最适产孢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膏;最适菌丝生长温度为25℃(在5~35℃均可生长),最佳产孢温度为28℃;12 h光暗交替条件促进菌丝营养生长和产孢.

关键词: 二月兰 叶斑病 甘蓝链格孢 内转录间隔区(ITS) EF-1α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