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收获时间对威宁芜菁甘蓝产量的影响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 2013
摘要:采用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收获时间对威宁芜菁甘蓝生物学特性和种子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芜菁甘蓝块根和茎叶最佳收获期为3月下旬,可获得最高的块根产量49 608.5 kg/hm2、茎叶产量33 211.0 kg/hm2和总产量82 819.5 kg/hm2;芜菁甘蓝种子最佳收种期为完熟期,此时收种能获得最高的种子产量,种子千粒重达2.2 g,而且种子品质好,发芽率高;芜菁甘蓝种子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实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水稻红米恢复系红恢937配合力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13
摘要:为了推进贵州省特色杂交水稻的材料创新,利用贵州省水稻研究所自主选育的红米恢复系红恢937和3个恢复系与6个不育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组F1,并对F1的产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红恢937一般配合力以产量、每穗粒数、结实率表现好,其相对效应值分别为1.025 5、1.917 6、2.084 2;同一性状在不同组合间以及同一组合的不同性状间,其特殊配合力表现差异较大。因此,在以红恢937为父本组配强优组合过程中,除综合考虑不育系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外,同时还要兼顾不育系的特殊配合力。


干旱胁迫条件下菊苣的光合响应
《草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3种具有不同抗旱性的菊苣(Cichorium intybus)[航天诱变新品系PA-43、PA-82和亲本普那菊苣]的光合特性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3个菊苣品系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Cond)日变化趋势都是双峰曲线。午间有明显"午休"现象,且导致午休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PA-82的Pn、Tr、Cond值均最高,PA-43的相应值均最小;3个菊苣品系的胞间CO2浓度(Ci)在10:00-12:00时比较低,其变化曲线与Pn相反。水分利用效率(WUE)以PA-82为最高,普那菊苣居中,PA-43为最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3个菊苣品系的Pn、Tr、Cond、暗适应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暗适应下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PA-82下降速度慢、幅度小,PA-43下降速度快、幅度大。Ci、qN值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呈上升趋势。其中,PA-82上升速度慢、幅度小,PA-43上升速度快、幅度大。相对于抗旱性弱的菊苣PA-43,抗旱性强的菊苣PA-82、普那菊苣在受到严重干旱胁迫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干旱的能力。


不同保鲜处理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名优绿茶在不同的保鲜贮藏条件下,主要相关生化成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筛选出最佳的保鲜贮藏技术参数。[方法]采用6种不同的包装材料,在不同的贮藏温度、除氧和有氧条件下对名优绿茶进行保鲜处理试验。[结果]试验表明,低温贮藏有利于保持茶叶的感官品质。利乐包和铝箔包中茶样含水量分别为7.12%与7.31%;锡箔/聚乙烯袋(5℃)中茶样氨基酸含量降幅最小,为4.11%;利乐包中茶样的V C保持效果最好,降幅为45.70%;锡箔/聚乙烯袋除氧包装+铁罐包装中茶样的茶多酚、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最高,分别仅下降2.65%、13.04%和14.92%,而硬纸筒中茶样的儿茶素降幅达26.41%;利乐包对名优绿茶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结论]研究可为名优绿茶的包装和保存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斑茅野生种质资源SRAP遗传多样性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是甘蔗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同时也是潜在的能源草植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是合理利用该资源的前提。本研究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对我国7个省的45份野生斑茅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2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434条清晰的条带,多态性条带300条,占69%,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范围为0.703~0.986,平均GS为0.842,说明我国野生斑茅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通过非加权配对类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供试材料可以分为3个大类7个亚类,聚类结果呈现出较强的地域分布规律,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3)我国野生斑茅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聚类结果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大洋、山体能阻碍不同地域斑茅间的基因交流,而河流能促进基因交流。本研究揭示了我国野生斑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阐明了影响其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为斑茅的开发利用及甘蔗的遗传改良育种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关键词: 斑茅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Mantel检验


不同用量有机肥对鱼腥草产量和生物性状的影响
《现代化农业 》 2013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有机肥对鱼腥草地上部和地下部产量及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处理1相比,不同用量有机肥鱼腥草地上部和地下部产量提高了81.44%~160.75%和35.38%~143.04%,以处理2产量最高,处理3次之。与处理1比,各施肥处理鱼腥草株高、分枝数、地上茎直径、地上茎节间长、地下茎直径和地下茎节间长分别提高了32.4%~47.9%、19.0%~54.0%、6.9%~31.0%、13.0%~44.2%、40.7%~65.8%、28.1%~51.5%。以处理2对鱼腥草生物性状的改善效果最佳。


贵州地方火龙果芽变种质DNA指纹图谱及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果树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构建火龙果芽变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并揭示种质间的遗传关系,【方法】以贵州近几年选育的一些优良火龙果种质为试材,采用ISSR标记技术和NTSYS 2.01软件对这些新种质及其原始品种进行分析。【结果】利用筛选出的52条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364个清晰、重复性好的标记,其中215个(60%)为多态性标记。M08、845和881等3个引物扩增出的标记能将22份种质区分开来。采用NTSYS 2.01软件计算,供试种质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70~0.96,平均0.81,其中红肉种质间平均值为0.82,白肉为0.89。UPGMA聚类分析显示,在相似系数0.9处可将供试材料分为11类,其中7份分别各自聚类(红肉占86%)。【结论】火龙果体细胞变异率较高,且红肉品种高于白肉品种,通过芽变选种能有效地实现遗传改良。
关键词: 火龙果 贵州 ISSR 遗传多样性 DNA指纹图谱


花溪灰萝卜在黔西北高寒山区的适应性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花溪灰萝卜在贵州西北部高寒山区的适应情况,于2010—2012年在赫章县珠市乡开展花溪灰萝卜的适应性研究,试验采用灰萝卜与玉米套种的方式(2行玉米2行花溪灰萝卜)种植,进行生育期、产草量的测定并观测生长、抗性和病虫害情况。结果表明:7月上中旬播种的灰萝卜鲜草产量及种子产量均比8月下旬播种的高;品种中产量最高的为花溪灰萝卜,鲜草产量为113 790.75 kg/hm2,种子产量为3 454.05 kg/hm2。说明在黔西北高寒山区种植花溪灰萝卜的最佳时间是7月上中旬;花溪灰萝卜因其生育期较短,有利于茬口衔接,是黔西北山区冬闲田土季节性种草养畜的理想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