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期施肥对黑土团聚化作用及碳、氮含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黑土团聚化作用及碳、氮含量的影响。团聚体分级结果表明,小团聚体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土壤重量的48.86%~60.24%。长期施用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比例,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而化肥的施用则增加了土壤中微团聚体和粉+黏粒的含量,降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施用有机肥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而化肥只有与有机肥配施时才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有机肥的施用能够降低土壤C/N,表明有机肥的施用更有利于土壤氮素水平的提高。


长期磷肥处理农田黑土细菌群落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公主岭国家黑土长期定位站不同施肥处理(对照、磷、氮-磷、氮-磷-钾、有机肥-磷、有机肥-氮-磷、有机肥-氮-磷-钾等)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OM)、总氮(TN)、有效磷(AP)、碱解氮(AN)、速效钾(AK)等养分含量显著增加,而单施化肥各处理OM、AN含量无明显变化.与未施肥对照处理相比,有机肥-氮-磷配施与有机肥-氮-磷-钾配施处理总细菌磷脂脂肪酸分别增加34%和62%,G+菌磷脂脂肪酸分别增加58%和74%,G-菌磷脂脂肪酸分别增加64%和69%.各化肥处理细菌脂肪酸含量均有所下降,以磷处理最低.除G+菌磷脂脂肪酸外(有机肥-磷配施显著大于氮-磷-钾肥配施),氮-磷肥配施、氮-磷-钾肥配施与有机肥-磷肥配施三者间细菌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各细菌磷脂脂肪酸与OM、AP、AN、AK、NO3--N含量呈极显著相关.


苜蓿种子生物学研究概况
《草原与草坪 》 2008
摘要:综述了苜蓿种子的形态特点,营养组成,影响其生理变化的因素及种子产量与其他性状的关系。苜蓿为优良牧草,其种子营养价值丰富、均衡,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苜蓿种子在贮藏中的活力与贮藏温度、种子含水量及种子携带真菌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产量与每株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生殖枝荚果数、每荚种子数和千粒质量呈正相关。浓度分别为0.03%的稀土、0.05%的多效唑处理能有效提高种子产量。Cd2+,Zn2+,Cu2+,La3+,Al3+等重金属离子在较低浓度下能促进种子萌发,浓度较大时就产生严重的胁迫,离子间的交互作用明显。苜蓿种子的耐盐半致死浓度为0.6%~1.0%,阿魏酸等化感物质对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效应。


吉林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安徽农学通报 》 2008
摘要:概述了吉林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提出了提高认识、加大投入等措施。


玉米灰斑病对玉米产量及产量特性的影响研究
《玉米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海禾、铁单、屯玉系列一些品种进行研究,界定玉米灰斑病对沈阳地区主栽玉米品种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灰斑病害级别为1级、3级和5级;导致玉米减产10%~50%,屯玉13和屯玉38损失达40%~50%;玉米灰斑病对玉米百粒重、穗长和行粒数等产量特征有明显影响,对玉米穗行数没有明显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