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广东菠萝心腐病病原鉴定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鉴定广东湛江地区菠萝心腐病病原菌,研究了病原菌的致病性、菌丝体及孢子囊等形态特征,分析了核糖体DNA-ITS序列同源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属于疫霉属真菌,同源性分析显示,该菌与GenBank中烟草疫霉ITS序列的同源性达99%以上;采用烟草疫霉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确认该病原菌为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关键词: 菠萝 心腐病 病原鉴定 PCR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成熟龙眼各部位游离鞣花酸含量

食品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峡、储量两个品种成熟龙眼各部位游离鞣花酸含量。鞣花酸提取条件为80%甲醇溶液,70℃回流2h。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250mm×4.5mm,5μm)、柱温35℃、进样体积10μL、检测波长254nm、流速1mL/min,流动相为甲醇-水-冰乙酸(50:49.7:0.3,V/V)。鞣花酸在1~2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取5个样品瓶分别进样,得到样品保留时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值为1.0%,峰面积RSD值为0.8%。对同一瓶样品连续进样10次,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RSD值分别为0.15%和0.2%。加标回收结果表明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97%~101.9%。测定结果表明石峡和储量各部位鞣花酸的含量大小顺序均为果核>果皮>果肉,其中果皮和果核中鞣花酸远大于已报道的其他水果中的含量。

关键词: 龙眼 鞣花酸 高效液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HbMyb1基因的原位PCR物理定位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死皮病抗性相关HbMyb1基因的定位,采用所建立的橡胶树染色体原位PCR技术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bMyb1基因初步定位于巴西橡胶树‘热研7-33-97’的第5号染色体长臂上,信号位点到着丝粒的百分距离为15.21,并观察到在巴西橡胶树‘热研7-33-97’叶片细胞核的不同分裂时期均扩增到1~2个信号。同时对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保存、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橡胶树 HbMyb1基因 原位PCR 染色体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瓜实蝇种群生态及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从瓜实蝇实验种群的建立、瓜实蝇种群生态学、瓜实蝇种群遗传分化和瓜实蝇相关基因的克隆4个方面对瓜实蝇种群生态学及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瓜实蝇的生态控制进行了展望,为更有效地防治瓜实蝇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瓜实蝇 种群生态学 分子生态学 生态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南芥AtNUDT10启动子的分离及其功能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已发表的拟南芥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以拟南芥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AtNUDT10上游非编码区,并与pBAR-GUS3相连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NUDT10P-GUS,采用农杆菌GV3101介导的渗透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通过除草剂筛选获得了一批抗性纯合子转基因植株。然后对转基因植株2周幼苗进行GUS活性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并对3.5~4周的转基因植株叶片进行病原菌诱导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已获得AtNUDT10启动子,该启动子为组成型表达的启动子,并且病原菌Pst.DC3000及Pst.DC3000AvrB对该启动子没有诱导作用。

关键词: 启动子 AtNUDT10 克隆 GUS染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矿粉在橡胶园不同母质砖红壤中溶解特性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表明大多数热带地区酸性土壤上施用磷矿粉能取得与水溶性磷肥相当的肥效。目前橡胶树等热带作物施肥实践中长期施用水溶性磷肥,磷矿粉在热带胶园土壤中的应用研究较少。为此,本文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采自云南昆阳磷矿(KPR)和江西吴村磷矿(WPR)2种品位磷矿粉在砂页岩、花岗岩、片麻岩、浅海沉积物和玄武岩等5种母质发育的10个胶园砖红壤中的溶解特性和有效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种磷矿粉在10个砖红壤上的溶解量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对2种磷矿粉在砖红壤中的溶解动力学过程模拟效果最好的是Elovich方程,其次是Langmuir方程,Mitscherlich方程模拟效果最差。2种磷矿粉在玄武岩发育砖红壤上平均最大溶解量分别是砂页岩发育砖红壤、花岗岩发育砖红壤、片麻岩发育砖红壤和浅海沉积物发育砖红壤的2.16倍、1.73倍、2.49倍和2.39倍。2种磷矿粉在10个土壤中最大溶解量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总酸、游离态氧化铁含量和CEC呈显著性正相关,溶解速率均与土壤水解性总酸、游离氧化铁和CE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经逐步回归发现: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可能是决定磷矿粉在砖红壤中最大溶解量的第1因素,土壤磷吸附常数K值和CEC则可能分别是影响KPR和WPR在砖红壤中溶解速度的第1因素。2种磷矿粉施用后所有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不同土壤、不同培养时间有效磷增加量存在差异。本研究显示,将磷矿粉优先施用在玄武岩发育砖红壤可能会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与KPR相比,WPR作为中低品位磷矿粉也可能同样有效。

关键词: 磷矿粉 砖红壤 溶解特性 溶解动力学 土壤特性 土壤有效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对花岗岩砖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总碳分布特征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不同浓度生物炭处理进行海南花岗岩砖红壤的小区试验,研究生物炭对花岗岩砖红壤水稳性团聚体以及土壤总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8个月后,与对照相比,0.5%或1.0%生物炭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提高15.64%和10.80%;大于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增加98.75%和88.37%。1.0%生物炭处理下的3~5mm,2~3 mm和0.5~1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总碳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32.24%,39.31%和306.36%;1.0%生物炭处理下>5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的总碳分配比例比对照增加90.44%。综合分析认为,生物炭对改善花岗岩砖红壤团聚结构、增加土壤总碳含量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生物炭 砖红壤 团聚体 总碳 分布 牧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枯萎病不同感病级别植株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香蕉枯萎病患病蕉园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特征以及香蕉植株枯萎病感病等级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于2010年采集了海南省的尖峰、冲坡和十月田3个典型香蕉枯萎病患病样地中健康植株和不同感病级别植株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样品共30份,采用微生物平板计数法分别研究了3个香蕉枯萎病典型患病样地中的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同一患病样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均从感病级别高、感病级别低到健康植株持续增加,病原菌数量从感病级别高、感病级别低到健康植株持续降低。健康植株和不同感病级别植株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均明显高于非根际,体现了根际效应。就细菌和放线菌来看,感病植株的根际效应最明显。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不同感病等级植株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微生物物种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ANS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北方园艺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以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糯米糍’荔枝果皮和幼嫩叶片为试材,对其ANS基因进行了克隆及分析。结果表明:花青素合成酶(Anthocyanidin synthase,ANS)是花色素苷生化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利用同源克隆方法从荔枝果皮中克隆得到了1个ANS基因,该基因开放阅读框的长度为1 074bp,编码357个氨基酸。以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得到了1 279bp的核苷酸序列与cDNA序列比对发现,基因组序列中还有1个内含子,位置在504~708bp之间。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葡萄、可可豆、柑橘等聚为一类。

关键词: 荔枝 ANS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马齿Spmet基因表达产物的亚细胞定位及其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从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andL.)中克隆的Spmet基因在植株体内亚细胞水平上的分布情况及组织表达的特异性,将Spmet基因的编码区定向克隆至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4上,使其与m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构建Spmet基因植物瞬时表达载体,使用基因枪法将该表达载体导入洋葱表皮细胞,通过荧光激发,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的绿色荧光部位,确定其在细胞中的表达部位。同时利用半定量PCR的方法对其在根、茎、叶中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海马齿植物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表达量为叶>茎>根,融合蛋白主要分布在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核上,细胞膜上也有微量表达。说明海马齿2型金属硫蛋白基因在海马齿植物中属于组成型表达,同时是一个核表达的基因,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pmet基因在抗重金属方面发挥的作用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海马齿 金属硫蛋白 组织特异性 重金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