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有机肥对葡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北方果树 》 2010
摘要:‘无核白’葡萄是目前我地区主要栽培的鲜食品种之一。多年来我地区葡萄施肥基本上停留在经验施肥阶段,过量施肥或投施不足现象时有发生,‘无核白’葡萄增产潜力和优良性状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近几年来,‘无核白’葡萄的品质严重下滑,主要表现为果实成熟


新疆干旱区长绒棉水肥耦合产量效应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南疆棉花水肥耦合作用,试验实行3因素5水平311-B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通过对灌水量(W)、施氮量(N)、施磷量(P)与棉花产量关系的分析,拟合出回归模型:Y=4685.48+78.95X1+61.66X2-14.58X3-84.51X12-101.94X22-120.75X32-79.56X1X2-38.73X1X3-14.61X2X3(Y为产量,X1为灌水量,X2为施氮量,X3为施磷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为W(X1)>N(X2)>P(X3),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水量的作用居于首位,其次是氮肥和磷肥;各因素交互作用效应顺序为WN>WP>NP;由方程拟合的组合方案是灌溉量(Z1)为5 765.24 m3/hm2,施氮量(Z2)为281.76 kg/hm2,施磷量(Z3)为104.73 kg/hm2时,棉花籽棉最高产量(Y)达到4 707.94 kg/hm2。


新疆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0
摘要:为了评价新疆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42对SSR引物对75份新疆小麦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75份地方品种中42个SSR位点共检测到317个等位变异,等位变异变化范围为2~15个,平均7.55个;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值)变化范围为0.169~0.905,平均0.696。基因组的平均等位变异是D>B>A,遗传多样性指数为B>D>A。聚类分析表明75份供试新疆小麦材料可划分为3大类8亚类,聚类结果与材料的生态型密切相关,冬小麦地方品种和春小麦地方品种分别归属不同的类或亚类,春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冬小麦地方品种,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地域特性。总之,新疆小麦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用以拓宽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参考作物腾发量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新疆阿克苏地区试验林场Vantage pro2型自动气象站参考作物腾发量及相关影响气象因子观测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各气象因子对参考作物腾发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各气象因子对参考作物腾发量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太阳辐射量,平均温度,最大温度,最小温度,平均风速及平均相对湿度。建议在设施农业中,可通过对影响参考作物腾发量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调控,来间接降低作物需水量,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和田地区明星杏栽培管理技术
《农村科技 》 2010
摘要:明星杏是和田地区主栽品种,是由新疆农科院园艺所与皮山县林业局共同遴选出的优良品种,2002年1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其平均单果重53.00克,最大果重73.00克;


垦殖对新疆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在土壤质量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采用有机碳分组技术,研究了干旱荒漠区自然土壤开垦对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有机碳含量的自然土壤垦殖后,有利于干旱荒漠区绿洲棉田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且垦殖(0-5a)增加显著,年均增加在0.65gkg-1以上,上升幅度为76%-286%,5a后维持在相对平衡的水平;土壤活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在垦殖0-5a显著增加,平均增加72%和99%,5a后下降;颗粒有机碳则表现出垦殖0-10a明显增加,增加在275%以上,10a后下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垦殖年限的延长显著增加,0-20a内较自然土壤提高了75%。垦殖可能是干旱区绿洲农田潜在碳汇的重要影响因素;但随垦殖年限延长,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下降,土壤质量又存在一定的退化风险。
关键词: 垦殖 活性有机碳 轻组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 团聚体稳定性


哈密瓜气流膨化干燥工艺的研究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 2010
摘要: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方法,探讨了包括预干燥处理后哈密瓜片的含水量、膨化温度、停滞时间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筛选,提出了膨化参数的最适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