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冷藏时间对褐带卷蛾茧蜂寄生和繁殖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冷藏时间对褐带卷蛾茧蜂Bracon adoxophyesi Minamikawa存活、寄生和繁殖的影响,为褐带卷蛾茧蜂的低温保存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10℃条件下,测定不同冷藏时间(30、45、60、75、90和105 d)对褐带卷蛾茧蜂的存活、寄生、产卵和子代发育的影响。【结果】褐带卷蛾茧蜂成蜂冷藏30 d和45 d时存活率分别为97.35%和82.07%,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褐带卷蛾茧蜂成蜂的存活率呈降低的趋势,冷藏75 d时,寄生蜂存活率仅为46.77%;褐带卷蛾茧蜂冷藏30-75d后对雌蜂刺死寄主(大蜡螟)数量无显著差异,刺死率平均为79.00%-92.00%,与对照(刺死率99.00%)相比差异不显著;冷藏显著降低褐带卷蛾茧蜂对寄主的寄生率,冷藏30 d后褐带卷蛾茧蜂对寄主的寄生率为25.00%,而对照的寄生率为44.00%;冷藏可提高寄生蜂的产卵量,冷藏30 d时褐带卷蛾茧蜂的产卵总量最高,为78.60粒,其次为冷藏60 d和45 d,产卵量分别为71.33和70.00粒,均显著高于对照(47.80粒);褐带卷蛾茧蜂冷藏后对其子代的卵孵化、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但降低子代性比(♀︰♂)。【结论】褐带卷蛾茧蜂在冷藏30-60 d下对其刺死寄主无影响,产卵量较对照高,建议褐带卷蛾茧蜂的冷藏时间在60 d以内。


几种杀虫剂对香蕉黄胸蓟马的防治效果及其在香蕉果实中的残留
《农药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胸蓟马是香蕉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在花蕾内危害,传统施药方式效果不佳,而且近年来该虫已对香蕉上常用的吡虫啉等药剂产生了抗性,并导致了在香蕉果实中的残留问题,因此本研究于香蕉现蕾初期,采用香蕉花蕾注射方式,研究了施用溴虫氟苯双酰胺、双丙环虫酯、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氯噻啉等新型药剂对香蕉蓟马的防效,并挑选防效较高的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氯噻啉开展残留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于香蕉现蕾初期,花蕾注射施用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 1000 倍液和 40%氯噻啉水分散粒剂 5000 倍液各 1 次,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氯噻啉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分别达到 84.7%和 82.1%,在香蕉上的半衰期分别为 8.1 d和8.0 d,且在最终采收时香蕉全果中两种农药的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LOQ=0.005 mg/kg).因此,可推荐采用香蕉花蕾注射的方式施用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氯噻啉来防治香蕉黄胸蓟马.


香水椰子香味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的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水椰子因其具有独特的芋香气味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供不应求,经济价值潜力巨大。研究香水椰子香味物质合成与调控机理有助于加快香水椰子新品种培育进程,提升育种质量,优化栽培技术,满足市场需求。香水椰子的芋香气味已被证实由编码甜菜碱醛脱氢酶的CnAMADH2控制,该基因的突变使其功能发生改变并导致了香味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的积累。本研究综述了2AP的研究发展历程,描述了2AP代谢通路的研究现状,总结了2AP合成的影响因素,展望了2AP未来的研究方向,为香水椰子香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水椰子 香味 2-乙酰-1-吡咯啉 代谢通路


鲜食玉米收获机粉碎装置性能影响因素试验与优化
《农机化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在保证鲜食玉米收获的同时,设计了一种安装在玉米收割台下部的秸秆粉碎装置,以实现玉米秸秆粉碎后还田。试验选取刀片数量、机器行进速度及粉碎轴转速为影响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得到机器行进速度与粉碎轴转速的取值范围,优化后得到粉碎刀片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以鲜食玉米的茎秆粉碎合格率为评估指标,进行二次旋转正交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响应面法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鲜食玉米茎秆粉碎合格率的主次顺序依次为粉碎轴转速、刀片数量、机器行进速度,装置优化后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刀片数量16个、机器行进速度2m/s、粉碎轴转速1620r/min,理论鲜食玉米茎秆粉碎合格率为88.97%。


不同消解方法测定饲料中铅、镉、铜、铬、镍含量的研究
《饲料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推荐更适用于可同时检测饲料中多元素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干灰化法、微波消解法、湿法消解法、石墨消解法的优缺点,研究不同消解方法测定饲料中铅、镉、铜、铬、镍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消解方法均具有较低检出限,方法回收率86%~9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3%~6.13%,线性关系良好,标准物质测定结果均在标准值不确定范围内,均可用于饲料中多元素的检测。采用石墨消解法测定结果显著优于其他方法 (P<0.05),湿法消解法较干灰化法、微波消解法的铬、铜、镉测定值显著偏高(P<0.05)。研究表明,石墨消解法集消解赶酸一体化,可按照设定程序自动完成消解全过程,消解时间固定,工作效率高,便于高通量样品分析,设备以及耗材成本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具有很大优势。


农作物空间格局研究进展及发展探讨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作物空间格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已经成为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总结了农作物空间格局重构方法、驱动力分析和模拟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讨论分析当前研究所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作物空间格局研究工作的思维导图.研究表明,在农作物空间信息重构领域,统计调查法、遥感提取法和空间模型分配法均存在优势和缺陷;在农作物空间格局驱动力分析和模拟预测领域,仅从自然驱动力或社会经济驱动力单一角度来分析往往难以全面理解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过程.研究认为,基于空间模型的区域农作物空间信息复合重构技术、融合自然和社会经济多因子多尺度的农作物空间格局驱动力研究方法、耦合地理模型和社会经济模型的农作物空间格局模拟预测模型将是农作物空间格局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蔬中松脂酸铜残留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ltraviolet detector,HPLC-UVD)检测松脂酸铜在火龙果、豇豆和杧果3种果蔬中的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果蔬样品在加入盐酸衍生后,使用石油醚超声提取,提取液蒸干后使用乙腈定容,通过HPLC-UVD对样品进行定量测定,选择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对松脂酸铜转化为松脂酸进行确证分析.结果表明,松脂酸铜的相关系数R2为0.9996,平均回收率在77%~108%,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3 mg/kg,定量限为0.1 mg/kg.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满足果蔬中松脂酸铜残留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的要求,其他果蔬样品中的松脂酸铜残留也可参照该方法进行分析.


槟榔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组分析及差异基因的筛选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知槟榔(Areca catechu L.)果实发育过程及挖掘其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的关键酶基因,本研究以3个不同时期的槟榔果皮和种子为研究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序,组装共获得78320条unigenes,其中35 399条unigenes在NR、Swiss-Prot、KOG、KEGG四大数据库得到注释。在错误发现率FDR<0.05、差异倍数FC (Fold Change)≥2的条件下,G140和S140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21 065个,其中上调的有11 811个,下调的有9 254个;G110和S140次之,共有20 613个unigenes,其中上调的有8 314个,下调的有12 299。KEGG分析中共有570个DEGs被注释到次生代谢标准生物合成通路。其中,有149个DEGs被注释到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分别有37个DEGs被注释到莨菪烷类、哌啶和哌啶生物碱生物合成和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RT-qPCR结果表明转录组数据真实可靠。本研究初步筛选了与槟榔主要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相关的关键酶基因,为槟榔基因功能鉴定、次生代谢途径解析及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改进YOLOv5的甘蔗茎节识别方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甘蔗智能切种机作业过程中背景杂乱导致茎节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YOLOv5的一种甘蔗茎节识别方法.采用跨层级连接的方式优化颈部结构,增强不同层级间的信息融合能力;同时改进模型损失函数,一方面引入EIoU损失函数代替原始CIoU损失函数,提高边界框回归精度,另一方面利用Focal loss损失函数替换交叉熵损失函数,解决正负样本比例不均衡问题;最后引入Ghost模块轻量化网络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模型相较于原模型,平均精度值提高了1.4个百分点,达97.80%,单张检测时间为16.9 ms,模型大小仅11.40 Mb,实现了在不同杂乱程度场景下的甘蔗茎节识别,降低了切种时背景杂乱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甘蔗 茎节识别 杂乱背景 YOLOv5 跨层连接 损失函数 精准切割


不同尺寸改性果胶基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对Pb2+吸附性能的研究
《材料导报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工作以乙二胺改性果胶为基质,将其与海藻酸钠、Fe3O4进行复配,采用微胶囊造粒仪制备了不同尺寸(750μm、540μm、400μm、100μm)的改性果胶基磁性微球。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镜分析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不同尺寸的改性果胶基磁性微球对Pb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100μm的改性果胶基磁性微球达到吸附平衡仅需要1 h。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受化学吸附控制。Langmuir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实验结果,最大吸附容量为256.41 mg/g。解吸再生实验结果表明,100μm的改性果胶基磁性微球经过九次解吸循环再生,去除率无明显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