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文献计量的农业科研机构竞争力分析-以海南省7所科教机构为例
《热带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围绕海南省科教机构在农业领域2013—2022年间的科技论文和专利产出,从8个维度深入分析7所海南省农业领域主要科教机构的科技竞争力。研究结果显示,海南省农业领域的科研生产力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科技论文的产出效能逐步由国内拓展至国际,专利授权数量也逐年递增,表明整体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2018年海南自贸港的建立,大力推动了海南省科教机构国际化科研生产力和技术生产力发展,显著提升了机构的科技竞争力,这充分证明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海南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国际化发展机遇。尽管如此,海南省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未来应充分利用自贸港政策优势,发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海南大学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海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种间靠接对中粒种咖啡嫁接苗生长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种间靠接方式对咖啡嫁接苗生长的影响,以中粒种咖啡热研1号为接穗、大粒种查理5号为砧木,采用靠接法进行嫁接。设置2组靠接方式(先剪砧木顶端再靠接、先靠接成活后再剪砧木顶端),分别移入3种土质(黏土、壤土、沙土)和4种不同咖啡连作年限(0、5、10、20 a)土壤中,以中粒种自接苗作为CK,研究种间靠接对嫁接苗成活率、嫁接苗植株长势指标、叶绿素含量和嫁接苗在不同土质中生长、退化以及不同连作年限土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穗相同阶段嫁接,保留砧木地上部分的靠接处理嫁接苗成活率显著高于未保留地上部分的靠接处理的成活率。采用相同的靠接方式,在接穗“蝴蝶叶期”嫁接,嫁接苗成活率比“士兵期”嫁接显著降低。不同嫁接方法能够显著影响咖啡嫁接苗成活率,且接穗苗龄较小有利于提高嫁接苗成活率。不保留砧木顶端的靠接处理相对增大了根系,增大根冠比,促进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大,植株生长较快。保留砧木顶端的靠接处理前期地上部分生物量大,促进地下部分的生长。芽接成活后剪掉大粒种顶端,相对降低了地上部分生物量,使根系生长受到抑制,降低根系生物量。不同土质对嫁接苗根系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在黏土中,中粒种根系比大粒种根系发达,在沙土中,大粒种根系比中粒种根系发达。随着靠接苗的生长,嫁接成活后不及时剪除中粒种根系,大粒种根系会随着生长缓慢退化。在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种间嫁接苗成活率均为100%,可以有效缓解连作障碍,显著提高成活率,恢复地上部分生长。靠接后2~3 d开始出现愈合的皮层薄壁细胞,4 d时可见砧木与接穗之间有愈伤组织形成,6~8 d时砧木与接穗间2/3的茎段已经愈合,8~10d中愈合明显。因此,以大粒种为砧木、中粒种为接穗,在接穗“士兵期”采用先剪掉大粒种顶端再靠接的方法可获得生长旺盛的种间嫁接苗,可有效缓解土壤连作障碍,提高咖啡长势。
关键词: 咖啡种间嫁接 靠接法 不同土质 连作障碍 解剖结构


椰肉加工副产物营养与理化特性比较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椰粕(coconut oil residue, COR)和椰麸(coconut milk residue, CMR)是椰肉2种主要加工副产物,分别在椰油和椰奶加工过程中产生,为探究2种椰肉加工副产物的加工适宜性,对其营养和理化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COR的脂肪含量(19.37 g/100 g)要低于CMR,而蛋白质(11.32 g/100 g)、总膳食纤维(63.92 g/100 g)、可溶性膳食纤维(4.42 g/100 g)等营养成分以及多糖(25.67mg/g)、黄酮(4.21mg/g)、总酚(1.15 mg/g)等活性成分含量均高于CMR。COR与CMR的水解氨基酸种类相似,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含量分别为94.955、56.975 mg/g。理化特性方面,不同温度下COR均比CMR显示出更好的水合特性,但二者的流动性均较差。COR比CMR具有相对较高的热稳定性、较完整的晶体结构和较高的基团活性。综上,与CMR相比,COR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更加丰富,水合特性和流动性也具有相对优势,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稳定的晶体结构,是理想的低脂低糖高纤食品加工原料,本研究结果可为椰肉加工副产物在食品工业中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热处理橡胶木中糠醛及5-甲基糠醛测定方法研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24
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使用C18色谱柱,以甲醇-水(75∶25,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糠醛和5-甲基糠醛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71、284 nm,保留时间分别为4.969、9.246 min,可以同时准确测定糠醛和5-甲基糠醛的含量。结果表明:测定方法具有简便易操作、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优点;优化了橡胶木中糠醛和5-甲基糠醛的提取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橡胶木素材和不同温度(125、155、185℃)热处理橡胶木中糠醛和5-甲基糠醛的含量变化。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热处理橡胶木中糠醛和5-甲基糠醛的含量由3.4μg/g和1.9μg/g逐渐升高至103.5μg/g和54.1μg/g,此结果为调控热处理橡胶木工艺提供参考。
关键词: 橡胶木 热处理 糠醛 5-甲基糠醛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不同pH值环境下β-乳球蛋白与咖啡中3种主要多酚之间的相互作用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多光谱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在不同pH值条件下,咖啡中的3种主要多酚(绿原酸、咖啡酸和阿魏酸)与牛乳中β-乳球蛋白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及对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pH值环境下,3种咖啡多酚均通过静态猝灭有效地猝灭β-乳球蛋白的荧光,在pH 7.4、温度298 K时,绿原酸、咖啡酸和阿魏酸对β-乳球蛋白的猝灭常数(Ksv)分别为6.53×104、3.16×104 L/mol及3.09× 104 L/mol,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20、1.02和1.14,能量转移效率分别为34.55%、24.56%和21.35%;pH 3.0、温度298 K时,Ksv分别为7.18×104、5.24×104 L/mol及7.12×104 L/mol,结合位点数为1.28、1.18和1.25,能量转移效率分别提高至34.70%、30.42%和29.65%.在pH 7.4时,β-乳球蛋白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含量增加;pH 3.0时,β-折叠含量增加,无规卷曲含量降低.分子对接结果表明,3种多酚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以及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在β-乳球蛋白的疏水口袋.本研究初步揭示不同pH值条件下咖啡乳饮料中β-乳球蛋白和绿原酸、咖啡酸及阿魏酸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关键词: 多酚 β-乳球蛋白 非共价相互作用 多光谱技术 分子对接


'根康'微生态调控辣椒地下害虫的效果评价
《热带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了助推海南辣椒产业绿色高效发展,针对性开展了'根康'微生态调控辣椒地下害虫的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用 20%'根康'微乳剂 1 000 倍液、1 500 倍液浸泡种苗根 10 min和沟施 20%'根康'缓释剂 30、45 kg/hm2 后移栽对辣椒地下害虫的微生态调控效果最好,移栽 5~30 d的辣椒地下害虫为害率均在 5%以下;用 20%'根康'微乳剂 2 000倍液浸泡种苗根 10 min和沟施 20%'根康'缓释剂 15 kg/hm2 后移栽,对地下害虫也具有良好调控效果,移栽 5~30 d的辣椒地下害虫为害率均在 10%以下;20%'根康'微乳剂 500 倍液虽然对辣椒地下害虫的微生态调控效果好,但对辣椒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20%'根康'微乳剂 2 500~3 000 倍液和 20%'根康'缓释剂 3.75~7.5 kg/hm2虽然对植株安全,但对辣椒地下害虫的微生态调控效果差,移栽 30 d的辣椒地下害虫为害率均达 20%以上.综合考虑经济性、防治效果和操作简便等因素,移栽时用 20%'根康'微乳剂 1 500 倍液浸泡种苗根 10 min和沟施 20%'根康'缓释剂 30 kg/hm2 后移栽,可广泛用于微生态调控辣椒地下害虫的发生与为害.


海岸桐茎和果实的化学成分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 Linn.)茎和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岸桐茎中有35个化合物,包括三萜类12个、环烯醚萜类7个、酚酸及其苷类12个、强心苷类2个、黄酮类1个、苦木素类1个。海岸桐果实中有40个化合物,包括三萜类10个、环烯醚萜类8个、酚酸及其苷类8个、黄酮类8个、甾体类3个、脂肪酸类2个、二萜类1个。海岸桐茎和果实中共有成分18个,包括三萜类7个、环烯醚萜类6个、酚酸类及其苷类4个、黄酮类1个。综上所述,海岸桐茎中富含鞣质类酚酸成分,生态学意义较强;果实含有环烯醚萜类等活性物质,开发利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海岸桐 茎 果实 化学成分 UPLC-Q-TOF-MS


断根胁迫下调控胡椒根系生长促进植株修复的生理机理
《南方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胡椒在不同程度断根处理和修复时间下根系自修复过程的生理机理,为胡椒及同类作物筛选适宜的机械耕作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热引1号胡椒幼苗为研究对象,设不断根(对照,CK)、轻度断根、中度断根和重度断根4个处理,分别在断根后15、30和60 d测定分析幼苗根系内源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形态和活力指标、叶片光合速率和植株生长量,并对各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与CK相比,断根后30和60 d时,轻度断根和中度断根的植株鲜重增长量显著增加(P<0.05,下同),且断根后60 d的叶片光合速率显著提高,轻度断根60 d的株高增长量显著增加。断根促进根系形态指标生长量显著增加,其中,中度断根30 d的根系平均直径增长量及60 d的根系总长度增长量、表面积增长量和平均直径增长量均显著高于CK。断根后60 d,轻度断根和中度断根的根系活力显著高于CK,分别较CK升高92.0%和66.6%,相对于重度断根有显著修复优势。断根处理对根系内源激素含量有明显调控作用,断根后15、30和60 d,重度断根均促进赤霉素(GA)含量显著升高,断根后15和30 d重度断根也促进细胞分裂素(CTK)含量显著升高。断根后15 d,中度断根和重度断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断根后30和60 d,3个断根处理的P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断根通过影响根系内源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性状间接影响生物量性状,但不同修复时间下的影响指标和路径存在差异。【结论】胡椒断根后的生长修复是生长和生理指标相互作用的结果。前期根系内源激素促进根系生长,或通过正向调控抗氧化酶活性而间接促进根系生长启动修复;后期断根处理和内源激素负向调控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根系生长完成修复。轻度断根和中度断根对胡椒生长修复有补偿或超补偿效应,重度断根时效性较低,60 d时才完成修复。


石斛兰新品种'粉娃娃'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石斛兰‘粉娃娃’是以迷你红白红花个体为母本,以水芙蓉为父本进行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植株直立,平均株高14.4 cm,平均花序22.7 cm,每个花序着花6~17朵,花朵中等偏小,平均长5.0 cm,宽5.4cm,花朵主颜色为强紫红色(N78A)。整株花期2~3个月。适合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份以及夜温不低于15℃的区域或设施大棚内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