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H-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及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RFLP的方法分析了松辽黑猪、军牧1号白猪、PIC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和松野杂交猪共计127头猪H-FABP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1)在5′-上游区的HinfⅠ多态位点上,所有试验猪种中均发现了多态性,在第二内含子的HaeⅢ多态位点上,所有被测猪种也都存在变异,在第二内含子的MspI多态位点上,松辽黑猪、长白猪和松野杂交猪仅表现为AA型,其他猪种均表现出多态性;(2)7个猪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达到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3)松辽黑猪遗传变异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HH基因型极显著高于Hh基因型(P<0.01),而Hh基因型又极显著高于hh基因型(P<0.01),最小二乘均值为:2.760>2.598>2.335,dd和Dd基因型分别极显著高于DD基因型(P<0.01),最小二乘均值为:2.763>2.732>2.347,结果提示:可通过提高"HH-dd"基因型的频率来增加松辽黑猪肌内脂肪含量,从而改善松辽黑猪的肉质。
关键词: 猪 H-FABP基因 PCR-RFLP 肌内脂肪含量


转基因抗虫玉米Bt毒蛋白的时空表达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 2008 CSCD
摘要:对2个转Bt基因玉米抗虫系株系进行Bt毒蛋白表达量的分析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中的毒蛋白可以在其后代稳定的遗传和表达,毒蛋白的表达为组成性表达,在玉米的各个发育时期和植株的各个部位均有表达,但其表达的量有显著差异,毒蛋白表达量随着植株的生长而减少,比较植株的各个器官,叶片毒蛋白含量最高,茎次之,根、种子和花丝中的毒蛋白含量较少。


松辽黑猪产业化的示范和推广
《吉林畜牧兽医 》 2008
摘要:松辽黑猪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出来的地方新品种,它的基础群由杜洛克、长白和本地猪三品种杂交育成,含杜洛克血统45.84%,长白和吉林本地猪血统各27.08%,育种采用不完全闭锁繁育的方式,经过继代选育得到的我国北方第一个瘦肉


半干旱区玉米密度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开展半干旱区玉米密度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半干旱区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适宜播种密度在65000~75000株/hm2,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吉单257、吉单137适宜播种密度在60000~65000株/hm2;郑单958、先玉335、吉单257、吉单137百粒重与密度呈负相关;4个品种的容重与密度关系呈二次抛物线,郑单958在50000株/hm2、先玉335、吉单257在57500株/hm2、吉单137在50000株/hm2时容重最高,商品等级最好;4个品种随播种密度增加,穗位叶叶绿素SPAD值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