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基础种质杂种优势模式分析
《玉米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国内10个基础种质自交系进行完全双列杂交组配45个杂交组合,对穗粒重的总配合力、超中亲优势、超高亲优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穗粒重、总配合力、超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4项指标反映穗粒重杂种优势基本是一致性的。玉米穗粒重的杂种优势模式是一种动态模式,随不同的种质资源、不同的时间、不同地域而变化。代表P群的2个自交系齐319、沈137与其它类群种质具有较高的配合力。试验所在地铁岭主要杂种优势模式为旅大红骨类群×P群、Reid类群×旅大红骨类群、塘四平头类群×P群和Lancster类群×P群。


2006年吉林省新育成水稻品种(系)产量构成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吉林省2006年结束区域试验的27个水稻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4个熟期各品种(系)区域试验3年的平均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对不同熟期的品种(系)应有不同的选择标准,在高产育种中应因熟期不同区别对待。对于中早熟品种,高产育种时应选择穗数中等、穗粒数和千粒重不太高、结实率较高的品种。对于中熟和中晚熟品种,高产育种时应选择中高秆大穗品种,同时注意提高结实率。对于晚熟品种,高产育种时要兼顾各因素,不能片面强调单一的因子。各个熟期高产育种的共同点是都应选择结实率较高的水稻品种。


大豆倒伏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中国农业信息 》 2008
摘要:2008年夏秋季节,笔者对吉林省大豆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尽管2008年吉林省大豆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但大豆倒伏情况发生较普遍和严重,有60%以上的田块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对大豆产量造成一定影响。通过对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联合考察,有80%的试验点发生较严重的倒伏,70%以上的参试品种抗倒伏性较差。


杂交豆2号选育及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 2008 CSCD
摘要:杂交豆2号是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为JLCMS47A,恢复系为JLR2。杂交豆2号的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品质较好,抗病性强。两年区试平均比对照增产22.7%,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14.3%。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和大豆灰斑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病免疫、抗大豆灰斑病、抗大豆霜霉病、抗细菌性斑点病。子粒脂肪含量20.54%,蛋白质含量40.75%。杂交豆2号制种必须选择干旱少雨、有灌溉条件和天然昆虫群体多的地区进行。父母本错期播种,种植比例为1∶1或1∶2,密度为15~18万株/hm2。利用切叶蜂进行传粉,整个生育期严格去杂去劣,确保种子纯度。
关键词: 大豆杂交种 杂交豆2号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制种技术


松辽黑猪新品系及其与长白山野猪杂交一代生长肥育性能比较
《吉林畜牧兽医 》 2008
摘要:选择松辽黑猪新品系后备育成猪和长白山野猪与松辽黑猪的杂交一代育成猪各20头,开展饲养试验、屠宰测定、肉质分析以及氨基酸、脂肪酸、血液相关指标的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日增重:松辽黑猪新品系要比长野猪杂交一代高5.49%,差异不显著(>0.05);料肉比:提高19.15%,差异显著(<0.05)。长野松杂交猪的瘦肉率比松辽黑猪新品系低3.8%,差异显著(<0.05),肌内脂肪含量松辽黑猪则比长野松杂交猪提高32.25%,有极显著差异(<0.01)。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含量松辽黑猪比长野松杂交猪高15.43%,差异显著(<0.05);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的含量松辽黑猪则比野松杂交猪高23.15%,也有显著性差异(<0.05)。血液中三碘甲状原氨酸(T3)含量,长野松杂交猪比松辽黑猪提高了98.4%,差异极显著(<0.01);而血清白蛋白和谷草转氨酶含量长野松杂交猪显著高于松辽黑猪(>0.05),胆固醇含量长野松杂交猪则比松辽黑猪降低了10.91%,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0.05)。


2007年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中早熟组试验分析
《耕作与栽培 》 2008
摘要:通过试验确定,合交00-783等8个品系完成2007年区域试验程序,其适应性、丰产稳产性、抗逆性等达到试验指标,建议继续试验或审定.利民2004-63等6个品系未达到要求,退出试验。

